24小时预售百万美金,安克投资的无人机究竟有多火
无人机市场的“红海”与“蓝海”
消费级无人机赛道早已不是新手村。大疆以70%的份额把持着全球市场,Skydio、Parrot这些老牌玩家也在本土占山为王。新品牌想挤进来要么在技术上卷出天际,要么就得找到别人没看见的路。HoverAir哈浮选了后者。2014年成立时 它没跟风去比拼续航、画质这些硬参数,反而盯着一个反常识的方向——让无人机“别飞太远”。
从“飞行相机”到“不飞”哲学
创始人王孟秋在斯坦福待过 Google、Facebook的履历让他对用户需求有不一样的判断。当时行业里都在喊“飞得更高、 看得更远”,他却觉得90%的内容创作者根本用不着航拍无人机那种“专业级”性能。普通人记录生活,要的是“随手拍”的便捷,不是“开飞机”的门槛。于是“飞行相机”的概念被拎了出来——镜头朝内,拍的是第三视角的生活,核心卖点是“不飞”。

125克机身里的技术野心
HoverAir X1把“便携”做到了极致。全封闭螺旋桨加碳纤维外壳,重量压到125克,塞进口袋毫无压力。操控逻辑也彻底重构, 悬停拍摄、渐远退飞、行星环绕、运动跟随、冲天俯拍五种模式,开机能直接上手,手掌起降、自动跟拍,连说明书都省了。2023年双11,这玩意儿卖了10分钟就破百万,全平台千万销售额,硬生生挤到大疆后面排第二。
日本市场的“99克魔法”
不同地方的玩家,玩得完全不一样。日本对无人机的监管严得要命,100克以下才能免登记。HoverAir直接把X1 Smart压缩到99克, 在Makuake上打出“无需许可证”的卖点,后来啊2.12亿日元的众筹金额,直接砸烂了平台相机类目的历史纪录。这哪是卖无人机,分明是给政策漏洞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
众筹出海:一场精准的“本土化战役”
HoverAir没急着铺全球,先在众筹池子里试水温。2023年X1上Indiegogo, 180万美金拿下了全球第二;2024年X1 PRO系列首日就冲破200万,到头来470万美金收官,成了年度十大热门项目。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不只是钱到位了更重要的是摸清了海外用户的脾气。
预热:让老外先“上头”
众筹上线前三个月, HoverAir的团队就在YouTube、Facebook上埋点。找的达人不是那种泛科技博主,而是骑行、滑雪圈里的“野生玩家”。比如@DC Rainmaker, 58万粉丝不算多,但每条视频都是实打实的户外实测,跟着骑车、滑雪拍素材,用户信任度直接拉满。合作视频里 X1绑在车把上跟拍,从颠簸山路到陡峭雪坡,画面稳得像装了云台,28万播放量里藏着精准的潜在买家。
本土化:比当地人更懂当地人
欧美市场主打“运动场景”。骑行爱好者5亿人,滑雪1.3亿人,欧美占了六成。HoverAir的素材全是动图对比:传统无人机得背着大箱子跑半天 X1掏出来就能飞;手动跟拍拍糊十次自动模式一条过。还跟美国滑雪协会官方合作,成了他们的“指定飞行摄像机”,品牌背书瞬间硬气。日本那边就更绝,众筹文案里特意强调“口袋大小”,连广告词都用了日式口语,亲切得像邻居在推荐好物。
信任:比进度条还透明的沟通
众筹最怕“割韭菜”。HoverAir每周更新生产进度,从零件采购到装配线实拍,连物流延误都提前道歉。支持者评论区里有人问“电池续航够不够滑雪拍一天”,团队直接甩出测试视频,零下10度还能撑40分钟。这种“把底裤亮出来”的坦诚,让退款率压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流量密码:社媒矩阵与用户粘性构建
独立站流量最能看出品牌成色。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 HoverAir月访问量21.1万,直接流量占28.82%,说明不少用户是直接搜网址进来的。社媒流量占比23.03%,YouTube和Facebook是主力,一个负责种草,一个负责沉淀。
YouTube:让“飞行”变成生活日常
HoverAir的YouTube账号像个生活vlog合集。用户自发投稿的内容比官方广告还多:有人用X1拍孩子第一次学骑车, 有人记录情侣滑雪的甜蜜瞬间,甚至有宠物博主给狗绑上X1,拍“狗狗第一视角”的搞笑视频。这些内容没有专业剪辑,却真实得让人想买一台试试。算法一推,自然流量就来了。
Facebook:从“万人小组”到铁杆粉丝
两个Facebook小组,每个成员都上万。管理员每天发话题:“你用X1拍过最难忘的画面是什么?”“新手必看的避坑指南”。粉丝之间互相交流配件改装技巧,有人晒出自己用3D打印的迷你支架,能把X1绑在头盔上。这种社群氛围,让复购率比普通电商渠道高出30%。
资本加持与十年长跑:从“零”到“无限”的野心
公司名叫零零无限, 两个0拼成∞,创始人说“从零开始,但无限可能”。这十年烧了6个亿研发,团队一半人都是工程师。金沙江创投、IDG资本、真格基金轮番投资,连安克创新都投了百万美金,现在还握着5%的股权。安克看中的不是无人机, 而是HoverAir“用技术降低使用门槛”的逻辑——这跟安克做充电器、充电宝的路子,本质上是一回事。
对抗性思考:飞行相机的“伪需求”还是真趋势?
有人觉得HoverAir不过是玩了个概念。传统无人机能飞5公里、拍4K视频,X1最多飞1公里画质也就1080p。真要拍大片,谁会选它?但换个角度看,普通用户要的不是“专业航拍”,而是“轻松记录”。就像手机淘汰了卡片机,不是主要原因是像素更高,而是主要原因是更方便。HoverAir赌的,就是那群“不想学遥控,却想要上帝视角”的人。
数据背后的沉默多数
GIR的报告说 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2023年73亿美元,2030年能到122亿,年增长7.8%。但大疆占了70%,剩下的30%里Skydio这些又分走一大块。新品牌的机会在哪?或许不在“飞多远”,而在“谁在飞”。骑行、滑雪、宠物博主这些细分领域,用户规模加起来比专业摄影师大几十倍。HoverAir抓住的,正是这个被巨头忽略的“沉默多数”。
挑战才刚刚开始
众筹热度褪去后HoverAir得面对更现实的问题。亚马逊上同价位产品一堆,怎么让用户选它?独立站流量上来了物流和售后能不能跟上?更重要的是当大疆回过神来用供应链优势推出类似产品时这个“飞行相机”的故事还能讲多久?王孟秋说“要做全球第三”,但无人机市场的牌桌,从来只给赢家留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