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老骥伏枥,TikTok英区加码

英区TikTok:被忽视的“优等生”

当所有人都盯着美国市场的1.2亿日活, 东南亚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时TikTok英国站像个被遗忘的老兵,默默守着2000万日活的阵地。奇怪的是 这个“不起眼”的市场,单店产出却硬气得很——2024年数据显示,TikTok英国站平均每家店铺贡献GMV 3.4万美元,和美国站的3.5万美元几乎持平,在TikTok全球8大电商站点里能排到第三名。这数字打脸了不少“英区不行论”的声音:别看总量不大,但活着、赚着钱的卖家,真不少。

长沙的卖家郑总算了一笔账, 他们英国TTS小店每个月10万英镑的销售,综合利润近3成,“养活一个小团队绰绰有余”。更关键的是 老用户复购频次是新用户的两倍,消费额占总数的72%——这意味着英国市场的消费生态已经稳了不像某些新兴市场,靠补贴烧出来的用户一停火就跑路。

TikTok英区加码,老骥伏枥
TikTok英区加码,老骥伏枥

“稳健过头”的另一种解读

2025年Q1的数据确实有点扎心:英国GMV预估2-3亿美元, 连越南、菲律宾都比不上,更别提美国的十倍差距。但换个角度看, 英国TikTok电商从2021年到现在没经历过大的政策动荡,也没像美区那样被关税反复锤打,这种“慢”里藏着“稳”。TK观察接触到的英国卖家, 很少有人抱怨“突然断流”,更多是“增长不够快”的焦虑——这种焦虑,恰恰说明市场是健康的,至少活着就有盼头。

直播带货的“水土不服”:英国人的“慢热”与“挑剔”

2021年TikTok刚把直播带货模式搬到英国时 卖家们信心满满:国内抖音直播那么火,英国人肯定也吃这一套。后来啊现实给了当头一棒——英国消费者对着直播间里的“叫卖式”推销一脸懵, 有人吐槽“像在看90年代的电视购物”,有人甚至质疑“为什么要我点左下角小黄车,这不是常识吗?”

Fastmoss的数据更残酷:最近一个月,英国TikTok直播带货成交占比不足5%。长沙某直播机构负责人刘总苦笑:“英国人需要‘消费者教育’,从‘怎么买东西’开始教起。”但这不代表直播没未来。2024年6月, 遥望MCN签约的英国达人@madebymitchell,单场直播销售额干到了83万美元——虽然比不过美区@iamstormisteele的黑五214万美元纪录,但对普通卖家这已经是很强的信号:英国直播是“慢热型”,但爆发起来一点不虚。

短视频种草才是“主战场”

TikTok英国早就摸清了英国人的脾气:他们不爱被“推销”,但爱被“种草”。2024年,TikTok Shop把重心从直播转向短视频内容,效果立竿见影。英国本土美妆卖家小李发现,用户不再只盯着价格,反而会仔细看视频里的“真实使用场景”和“成分分析”。为此, 他们专门找了几个本土创作者合作,拍“英国女孩的日常护肤”,视频播放量轻松破百万,带动店铺复购率提升了20%。

更绝的是 小李还在布局英国Tesco的线下渠道,“线上种草,线下提货”,英国人买账得很——毕竟他们还是更相信能摸得着的东西。这种“短视频+线下”的组合拳,比单纯的直播带货更懂英国消费者。

VAT与低价的博弈:英国市场的“价格敏感症”

英国脱欧后跨境电商卖家最怕听到“VAT”三个字。英国VAT政策变化快,135英镑以下免税取消后10-30英镑的低价商品直接被“税锤子”砸懵。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一件20英镑的饰品, 加上关税和VAT,成本直接涨到28英镑,价格一高,英国消费者直接扭头走人——他们既想“便宜”,又想“品质好”,这种纠结让卖家两头难。

但总有人找到出路。TK观察从亚马逊亿级卖家处了解到,有卖家把客单价提到50英镑以上,反而“利润更稳”。主要原因是英国消费者愿意为“品质”付费,前提是你得证明你的值这个价。比如卖家居用品的卖家,主动提供UKCA认证和产品质检报告,用户信任度上来了价格敏感度反而低了。

海外仓储是“救命稻草”

2022年TikTok英国官方推出海外仓储计划,帮了不少卖家的忙。把货存到英国本土仓库,不仅清关快,还能省下国际运费——英国消费者对“包邮”的执念,比美国人还深。数据显示,TikTok英区用户比美区更偏爱折扣和包邮,一件商品包邮和不包邮,转化率能差30%以上。

有卖家干脆和欧洲本地供应链深度合作,做“定制款”。比如卖宠物用品的, 针对英国人养猫多的特点,推出“英短专用猫粮”,本土化设计加上本土发货,价格虽然高一点,但用户买账得很。“在英国,‘本土感’有时候比‘低价’更有说服力。”一位深耕英区三年的卖家说。

品类机会藏在“角落”:穆斯林时尚、 汽摩配的逆袭

很多人以为英国市场只有美妆和3C,其实不然。TK观察发现,有几个“小众”品类正在偷偷爆发。比如穆斯林时尚, 英国有近300万穆斯林人口,对长袍、头巾的需求稳定增长,有卖家靠“伊斯兰风格连衣裙”单月卖了5万英镑,利润率高达40%。

汽摩配也是个“宝藏品类”。英国人爱开车,二手车市场发达,对应的汽摩配需求一直在线。有卖家做“汽车改装件”,专门拍视频展示“英国老车换新配件后的变化”,视频火了订单跟着来。更意外的是母婴用品——英国新生儿数量虽然下降, 但“精细化育儿”观念普及,有机奶粉、婴儿推车这类高客单产品,反而卖得更好。

“高潜类目”的生存法则

按照品类机会的气泡图来看, 穆斯林时尚、汽摩配、宠物用品都属于“高增速、低规模”的“高潜类目”。这类品类的竞争比美妆小得多,但需要卖家更懂“圈层文化”。比如卖穆斯林时尚的, 得研究不同颜色、款式的文化禁忌;卖汽摩配的,得知道英国人喜欢“复古风”还是“运动风”。投入虽大,但回报也稳——毕竟在小众领域,你就是“头号玩家”。

从“关闭跨境”到“加码1.4亿”:TikTok的战略转向

2022年10月, TikTok英国站突然宣布“关闭跨境模式”,当时卖家一片哀嚎。现在回头看,这可能是TikTok在英国最正确的一步棋。当时平台低价策略失控,假货泛滥,英国用户直接给TikTok Shop贴上“便宜没好货”的标签。关闭跨境、提高入驻门槛,相当于“刮骨疗毒”——先把用户体验做上去,再谈增长。

2025年, TikTok宣布追加对英国市场的投资,新增500个就业岗位,员工总数要冲到3000人,还要建个比现有总部大得多的新办公室,总投资约1.4亿英镑。这哪里是“加码”,分明是要把英国打造成欧洲电商的“桥头堡”。毕竟美国市场政策风险大, 东南亚内卷严重,英国这个“老牌电商成熟市场”,反而成了TikTok最稳妥的“试验田”。

欧洲协同生态的“关键一步”

TikTok的野心不止于英国。把英国做稳,就能辐射整个欧洲——毕竟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语言、消费习惯有共通性。有消息称,TikTok正在考虑用英国的经验,复制到德国、法国市场。这种“以点带面”的策略,比一边在多个国家烧钱试错,聪明得多。

对卖家这意味着“先吃透英国,再图欧洲”的机会。比如做家居用品的,先在英国站稳脚跟,积累本土供应链和用户口碑,再拓展到德国,成功率会高很多。毕竟英国消费者“挑剔”, 但一旦认可你的品牌,忠诚度也高——这就是“老骥伏枥”的底气:虽然跑得慢,但每一步都踩在实地上。

卖家破局指南:本土化不是口号, 是生存法则

“用美区思维做英区,必死无疑。”这是遥望英国负责人的血泪教训。英国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 完全是两种生物:美国人喜欢“直接、刺激”,英国人喜欢“含蓄、有细节”;美国人追求“性价比”,英国人追求“质价比”。比如卖服装的, 美区主打“显瘦、便宜”,英区就得强调“面料舒服、设计经典”——哪怕价格高一点,只要让他们觉得“值”,就能卖。

本土化不止是语言,更是“生活方式的融入”。有卖家卖厨房用品, 专门拍“英式下午茶”场景,展示产品怎么用来做司康饼、泡伯爵茶,视频播放量比直接介绍产品功能高10倍。还有卖家找英国本土网红合作, 网红不带货,只分享“我用这个产品三个月的感受”,反而转化率奇高——英国人信“真实体验”,不信“天花乱坠的广告”。

长期主义者的“英区红利”

英国市场不适合“快钱思维”,但适合“长期主义者”。TK观察接触到的英国老卖家,几乎都熬过了2021-2022年的“阵痛期”,现在反而活得滋润。主要原因是英国电商的基础设施成熟,消费者网购习惯稳定,只要你把产品、服务、体验做好,就不愁没有回头客。

更重要的是英国市场的“内卷程度”远低于美区和东南亚。数据显示,TikTok英国站卖家数量不到10万,而美国站超过40万——这意味着竞争更小,流量更便宜。对中小卖家这简直是“蓝海中的蓝海”。当然前提是你得接受“慢”:英国市场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让你细水长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