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活用户近2000万,Temu在哪个市场又拿下了第一
Temu在波兰的意外登顶:1970万活跃用户如何掀翻“国民平台”
当波兰电商市场的数据报表刷新时整个行业都愣住了。Mediapanel的最新数字显示, 今年5月,Temu的全平台活跃用户数冲到1970万,而深耕波兰二十多年的本土巨头Allegro,同期数据停留在1802万。这组数字背后 是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用不到两年时间,在这个被称作“东欧电商洼地”的市场完成了从“外来者”到“领头羊”的蜕变。谁也没想到,那个靠“砍一刀”火遍中国的App,居然在波兰把“国民平台”拉下了马。
波兰市场:为什么偏偏是这里?
中东欧的电商地图上,波兰的位置一直很特殊。作为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 波兰拥有3800万人口,其中65%在30岁以下——这群“数字原住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远超西欧老牌国家。更关键的是波兰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突破80%,但电商渗透率还不到15%,意味着巨大的增长空间。BaseLinker的数据显示, 今年5月波兰电商销售额同比上涨12.4%,订单量和客单价同步增长,这个市场的“饥饿感”远比想象中强烈。

Allegro作为本土老牌平台,曾占据波兰电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像中国的淘宝之于早期网民,Allegro几乎成了波兰人网上购物的代名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因为亚马逊、 eBay等国际平台进入,Allegro逐渐失去价格优势;而本土中小商家的运营成本高,商品价格始终下不来。2023年, 当Temu带着“9.9元包邮”的标签杀入波兰时不少年轻消费者第一次发现:“原来网上购物可以这么便宜。”
1970万用户背后:Temu的“低价魔法”失灵了吗?
1970万——这个数字放在全球电商市场不算顶尖, 但在波兰,意味着每两个上网的波兰人中,就有一个打开过Temu。Erste Group Bank AG的分析师Piotr Bogusz一针见血:“Temu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们在营销上烧出了后来啊。”2023年Temu进入波兰时 单季度营销投入就超过2亿美元,铺天盖地的广告从地铁站到短视频平台,甚至赞助了波兰国家足球队的热身赛。
但低价真的是万能钥匙吗?Temu的用户画像暴露了隐忧。Mediapanel的数据显示, Temu用户中18-35岁群体占比超72%,这部分用户对价格极度敏感,但对复购率贡献却不高。更麻烦的是因为用户规模扩大,Temu的“低价标签”开始出现裂痕。波兰消费者投诉平台上,“物流慢”“货不对板”的投诉量在2024年一季度环比增长47%。有用户吐槽:“下单的商品显示‘从中国发出’,等了20天收到个塑料玩具,还坏了。”
中国跨境三巨头:波兰市场的“三国杀”
Temu的登顶,让波兰电商市场彻底变成了中国跨境平台的战场。除了月活1970万的Temu,速卖通以972.1万月活稳居第三,SHEIN则以752.4万排名第五。这三家平台各有打法:Temu走“全品类低价”, SHEIN专注快时尚,速卖通则主打“3C数码+本地生活服务”。
有意思的是三家的用户群体几乎没有重叠。SHEIN的核心用户是20岁女性, 她们愿意为“新款连衣裙”等两周;速卖通的用户集中在男性群体,买手机、无人机等高单价商品更放心;而Temu的用户大多是学生和家庭主妇,买些9.9元的家居小玩意。这种差异化竞争,让三家平台在波兰市场各自站稳了脚跟,但一边也挤压了本土商家的生存空间。
Allegro明摆着感受到了压力。2024年二季度, Allego紧急启动“价格保卫战”,联合本土商家推出“日百商品1折起”活动,还上线了“2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但效果并不理想——波兰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显示,68%的用户认为“Allegro的商品还是比Temu贵30%以上”。本土平台想靠“情怀”留住用户,在“真金白银”的低价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从“跨境倾销”到“本土化”:Temu的生死转型
月活近2000万,Temu在波兰的流量狂欢似乎达到了顶峰。但行业老兵都知道,电商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流量,而是用户留存和供应链效率。2024年初,Temu内部悄悄启动了“本土化2.0”战略,试图摆脱“廉价中国货”的标签。
最关键的突破在物流。今年3月, Temu与波兰本土物流巨头Rhenus达成合作,在华沙、波兹南等五大城市建立分仓中心,实现“1-2日达”。更激进的是 Temu在波兰推出了“本地商家入驻计划”,允许本土中小卖家直接在平台开店,商品从本地仓库发货。一位在Temu卖波兰传统手工艺品的商家透露:“以前我们的手工艺品要卖到欧洲其他国家, 物流成本占售价40%,现在在Temu波兰站卖,物流成本降到15%,订单量翻了三倍。”
供应链的本地化带来了质的改变。据Temu波兰站运营团队透露,自推行本地仓后平台退货率从32%降至18%,用户复购率提升了27%。更意外的是 本地商品反而成了“爆款”——一款波兰本土品牌的蜂蜜,在Temu上线后单月销量突破10万瓶,价格比线下超市便宜20%。
挑战才刚刚开始:合规、 信任与巨头反扑
尽管Temu在波兰的用户数节节攀升,但暗礁也越来越多。2024年5月, 波兰税务局发布新规,要求所有跨境电商平台提交卖家VAT税号,否则将面临销售额3%的罚款。这意味着Temu平台上大量中国小卖家可能因合规问题被迫退出。更麻烦的是 欧罗巴联盟正在推进“数字服务法案”,要求平台对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负全责——这直接挑战了Temu“轻资产”的商业模式。
用户信任的建立比流量获取更难。在波兰消费者评分网站Opineo上, Temu的评分从刚上线时的4.2分跌至2.8分,主要投诉集中在“描述不符”和“客服失联”。有用户晒出对比图:Temu上宣传的“纯棉T恤”, 成分标却是“65%涤纶”;承诺的“7天无理由退货”,实际却要求用户承担往返运费。
巨头们的反扑也来得很快。2024年6月, 亚马逊宣布在波兰推出“低价精选店”,商品价格直接对标Temu;Allego则上线了“Temu同款比价”功能,用户只要输入Temu的商品链接,就能在Allego找到同款且更便宜的选项。价格战进入白热化, Temu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有内部人士透露:“平台现在每单补贴约5元,月亏损超过1亿美元。”
全球视野:Temu的“波兰经验”能否复制?
波兰的胜利,让Temu看到了中东欧市场的巨大潜力。但这个市场的特殊性,也让它的扩张之路充满变数。德国、 法国等西欧国家,消费者更注重品牌和质量,对低价的敏感度远低于波兰;而捷克、匈牙利等周边国家,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本地供应链不完善,Temu的“本地仓模式”很难快速落地。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跨境平台在海外市场的“内卷”已经白热化。SHEIN在巴西的月活用户已达3900万,速卖通在西班牙的增速是本土平台的2倍。当所有中国平台都带着“低价”标签冲向同一个市场时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成了Temu必须思考的问题。或许波兰的实践已经给出答案:从“流量收割”到“生态扎根”, 只有真正融入本地市场,才能在全球化的棋局中落子无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