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等跨境平台新规实施后,卖家收入需向中国税局报告

跨境圈炸了锅:亚马逊卖家收入要交“底账”给税务局

最近跨境卖家群里炸开了锅, 有人截图说亚马逊后台突然弹出新规提示,大意是“以后你在平台赚的钱,得乖乖报给中国税务局”。群里瞬间分成两派:老卖家骂骂咧咧说“这不是逼死小卖家”, 新卖家却觉得“早就该管管了别让老实人吃亏”。说实话, 这事儿真不是空穴来风,国家刚发的《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明明白白写着:亚马逊、eBay、TikTok Shop这些平台,只要卖家的店铺挂着中国身份证,就得把身份信息和交易流水乖乖交出来。

新规到底管啥?平台责任分三档, 一个跑不掉

别以为“平台在境外就能躲”,这次新规把责任扒得干干净净,分了三档情况,每档都得有人背锅。

新规落地!亚马逊等跨境平台须向中国税局报卖家收入
新规落地!亚马逊等跨境平台须向中国税局报卖家收入

境外平台没在中国设公司?指定境内代理人也得扛

像亚马逊这种, 虽然2019年退出了中国市场,但它在上海还有“亚马逊卓越有限公司”,拿的是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就算中国主体只占10%股份,招商团队还是“亚马逊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这些公司都得负责报送数据。更别说日本乐天、 德国OTZ这些,只要在中国有招商团队、帮卖家开店、搞运营的,都得站出来当“代理人”,不然平台和代理人一起罚,最高50万起步,直接停业整顿。

境外平台在中国有运营公司?本地实体直接背锅

Temu、 TikTok Shop这些就没跑,它们在境内都有拿增值电信许可证的公司,比如Temu的“广州快趣信息科技有限公司”,TikTok的“上海音视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些公司本来就是给卖家做开店、 营销、客服的,现在直接加上“报送涉税信息”的活儿,数据从后台导出来按季度报给税务局,简单直接。

境内平台?想都别想,直接自己报

像速卖通、拼多多跨境这些,公司就在中国,想跑都跑不了。数据从平台系统里抓,卖家身份、交易额、订单量,一样不落,直接对接税务局系统。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一个平台100个中国卖家, 每个卖家每月1000单,每单均价20美元,一年下来就是2.4亿美元的交易额,以前这部分收入可能通过私人账户结汇,现在全得在税务局眼皮底下转,灰色空间直接被拍死。

税务局要的不仅是钱数, 是“底裤级”数据

别以为报个总收入就完事儿了这次要的数据细到让人头皮发麻。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 分两大块:

身份信息:从名字到税号,一个都不能少

卖家的公司名称、纳税人识别号、身份证号、店铺ID、平台账号绑定信息,甚至法人联系方式,全得报。有深圳的卖家吐槽:“以前注册店铺随便填个‘张三’就行, 现在得拿着营业执照去平台重新认证,税号不对直接冻结账户。” 更麻烦的是2025年7月30日前,所有平台必须完成基本信息备案,逾期不报?停业整顿伺候。

交易明细:销售额、 净收入、订单量,全得透明

更狠的是交易数据,销售额、平台佣金、广告费、退款金额、净收入、订单数量、交易时间……连哪个用户在哪个时间买了什么都得记录。2025年10月开始,平台每季度都得报一次数据加密传给税务局。有亚马逊运营算过 一个店铺每月10万单,数据量能达GB级别,平台得专门开发系统抓取、校验、加密,成本高得吓人。

灰色操作彻底失效, 这些卖家最先“遭殃”

新规一出,最慌的是那些靠“小动作”赚钱的卖家。过去,不少卖家用“个人账户收钱”“香港公司避税”“VAT号造假”这套,现在全玩不转了。

私人账户结汇?税局大数据直接锁定

杭州有个卖家, 2024年通过5个个人账户收了2000多万货款,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后来啊银行反洗钱系统一报警,税务局直接上门。现在新规下平台交易数据和银行流水一比对,谁用私人账户收钱一目了然。有税局内部人士透露, 2025年第一波稽查,就针对那些“交易额暴增但个税申报为零”的卖家,补税加罚款,少说几十万。

“税收洼地”公司?2025年集体“暴雷”

还有些卖家喜欢注册在海南、新疆的“税收洼地”,交税低得可怜。但现在平台报送的收入数据,和洼地公司的申报数据对不上,税务局直接上门查账。有海南某跨境电商园区的老板说 2024年底园区里30%的卖家都在搬离,主要原因是“洼地”不灵了得回注册地交税。

无税号开店?平台直接封号

以前不少卖家用“无税号”身份开店,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新规要求,2025年7月前,所有卖家必须提供有效税号,否则平台直接冻结账户。有亚马逊卖家说 自己2024年12月收到平台邮件,要求30天内补齐税号,不然店铺关停,吓得赶紧找代理注册,花了1万多才搞定。

平台比卖家更慌?技术改过和罚款压得喘不过气

卖家忙着补税、认证,平台更是一头包。特别是亚马逊、 eBay这些境外平台,要整合境内外数据,还得符合中国税务局的加密标准,技术成本高得吓人。

亚马逊:境内外数据“打通”比登天还难

亚马逊的卖家数据分散在美国、 欧洲、中国三个服务器,以前各管各的。现在要把中国卖家的数据单独抽出来加密传给中国税务局,技术上相当于“把三个国家的数据库连起来”。有亚马逊前员工透露, 2024年Q3亚马逊中国团队就在测试数据报送系统,光服务器改过就花了上亿美元,中小平台根本玩不起,直接退出中国市场。

中小平台:合规成本太高, 直接“躺平”

不像亚马逊有钱砸技术,中小跨境平台根本承受不住合规成本。一个做东南亚市场的平台老板说:“我们平台有5000个中国卖家, 按新规要开发报送系统、雇佣税务专员、每年做审计,一年至少花200万,还不如关了算了。” 2024年Q4,已经有10多家中小平台宣布停止中国卖家入驻,理由是“无法满足税务要求”。

平台“甩锅”?没门, 责任人直接背锅

有平台想“甩锅”给代理人,比如让招商团队报送数据,但公告写得清清楚楚:平台和代理人承担连带责任。2025年1月, 某跨境电商平台主要原因是报送数据不全,被税务局罚款30万,平台老板和招商团队负责人一起被约谈,谁也跑不了。

行业洗牌加速:合规卖家“吃肉”, 不合规的“喝汤都没得”

新规不是“一刀切”砍死行业,而是加速了“良币驱逐劣币”。那些合规经营的卖家,反而迎来了新机遇。

合规卖家:资源倾斜, 转化率提升20%

深圳有个做3C产品的卖家,2024年就开始规范税务,注册了公司、建了财务系统,2025年Q1主要原因是数据透明,银行给了500万授信,广告投放成本降了15%,转化率提升了20%。他说:“以前不敢投广告,怕税务局查,现在敢大胆投了平台还给了‘合规店铺’标签,流量都往我们这儿涌。”

不合规卖家:要么补税, 要么“卷铺盖走人”

相反,那些靠“避税”赚钱的卖家,日子越来越难。有广州的服装卖家, 2025年Q1被税务局补税80万,加上罚款,直接亏了半年的利润,现在只能降价清库存,勉强维持。更惨的是那些用“刷单”做销量的,新规下交易数据透明,刷单行为直接暴露,平台一封号,货都压在仓库里。

行业趋势: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

2024年跨境电商出口额2.15万亿, 同比增长14%,但税收流失也高达千亿级别。新规下行业从“拼价格、拼刷单”转向“拼合规、拼服务”。有行业分析师预测, 2025年合规卖家占比将从30%提升到60%,那些还在抱侥幸心理的,可能连2025年都撑不过去。

现在不准备, 2025年税局上门就晚了

新规不是“狼来了”,是真真切切要落地。卖家们别再观望了 现在就得准备:

第一步:注册税号,补齐身份认证

还没注册公司、没税号的,赶紧去税务局办。2025年7月前,平台必须完成卖家信息备案,到时候再补就来不及了。

第二步:建财务系统, 对上平台数据

用Excel记账的,赶紧换专业的财务软件,把平台交易数据、银行流水、成本支出对上,别等税务局上门才发现“对不上账”。

第三步:调整税务策略, 别再“钻空子”

别再用“私人账户收钱”“VAT号造假”这套了老老实实交税,才能长远发展。有卖家算了笔账:以前避税交10%罚款,现在合规后银行授信、政策补贴,赚的比罚款多10倍。

当数据成为“合规通行证”,谁能笑到再说说?

新规下跨境电商不再是“谁胆大谁赚钱”,而是“谁合规谁活得好”。那些还在抱侥幸心理的,可能连2025年都撑不过去;那些早早准备合规的,反而能抓住行业洗牌的红利。说到底,税收监管不是“紧箍咒”,而是让行业更健康发展的“过滤器”。接下来那些还在观望的卖家,还能撑多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