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美区保健品赛道新晋黑马
保健品在TikTok美区突然火了?有人两个月卖掉10万件
最近刷TikTok总能刷到各种保健品广告, 从维生素软糖到抗衰老补剂,那些原本看起来“中老年专属”的东西,突然成了25岁年轻人追捧的潮流。你可能会问:保健品不是早就卷成红海了吗?怎么在TikTok反而成了新风口?还真别不信, 有个叫Cata-Kor的品牌,靠着一款NAD+抗衰老补充剂,愣是在美区保健品赛道杀出重围,上线不到两个月就卖了10万多件,单日销售额最高冲到13万美元,成了妥妥的黑马。
从冷门赛道到爆单王,保健品在TikTok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起保健品,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智商税”或者“爸妈才吃的东西”。但如果你最近翻翻TikTok美区的热门视频,会发现画风完全变了。“打工人脑雾救星”“25岁开始抗衰的真相”“我试了NAD+一个月后注意力变强了”——这些标题下 动辄几十万的点赞,评论区全是“求链接”“已经下单了”。据Kalodata的数据, 过去半年里TikTok美区有5款保健品销售额破了1000万美元,价格从17美元到110美元不等,年轻人正真金白银为健康买单。

为什么偏偏是TikTok让保健品火起来了?其实平台特性很关键。比起文字复杂的亚马逊详情页, TikTok的短视频把“吃保健品”这件事变得特别轻量化:一个30秒视频,达人一边展示自己早上吞药片的日常,一边说“这个让我一上午不打瞌睡”,配上轻松的BGM,用户刷着刷着就顺手下单了。更别说算法推荐了——你点过一条抗衰视频,接下来全是类似的,想不记住都难。Cata-Kor的团队就抓住了这点, 把产品拆解成“抗疲劳”“提脑力”“抗衰老”几个小痛点,每个痛点对应一条短视频,精准砸向25-35岁的职场人群。
Cata-Kor凭什么杀出重围?技术壁垒+场景聚焦才是王炸
保健品赛道看似好入,实则门槛不低。美国市场对成分标注、功效宣传的审核严得吓人,随便吹嘘“延缓衰老”就可能被下架。Cata-Kor能快速起量,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它家这款NAD+补充剂, 配方跟市面上常见的完全不同:没有用普通的NR,而是自研了专利成分LipoNAD+,还搭配了高纯度白藜芦醇。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就是解决了传统补剂“吸收率低”的痛点——普通NAD+进胃酸就被破坏了 LipoNAD+用脂质体包被技术,让成分能平安到肠道,吸收率直接拉高。去年3月他们刚拿到美国GMP认证,相当于给产品贴了“专业背书”的标签。
产品力有了还得找准场景。Cata-Kor没像别的品牌一样铺几十个SKU,而是死磕“抗衰+提脑力”这一个点。25-34岁用户推250毫克核心版, 35岁以上推500毫克高级版,再搭配2瓶、3瓶的组合装,暗示“得坚持吃才有效”。这种“小而尖”的策略, 让内容创作特别聚焦:达人拍视频不用面面俱到,只需讲“我加班吃这个不累了”“我开会前吃这个思路变清晰了”这种具体场景,用户一看就懂。你猜怎么着?这种精准打击比泛泛而谈“补充细胞能量”有效多了转化率直接翻倍。
内容种草不是堆达人, 官方账号+专业背书才是信任闭环
说到TikTok营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找网红带货”。但Cata-Kor的玩法更聪明:它没把所有宝押在达人身上,而是先自己下场做内容。2025年1月, 产品还没上线TikTok小店,官方账号就开了天天发“NAD+是什么”“为什么年轻人需要补NAD+”这种科普视频,虽然播放量不算高,但提前把用户教育做了。等6月产品一上架,用户看到“哦,就是那个发科普视频的品牌”,信任感直接拉满。
达人合作方面 Cata-Kor也不追大V,而是找了一批“小而美”的健康博主和护肤达人。比如@elite.wellness, 7.49万粉丝,有医疗背景,过去30天连发40条视频,全是“开头说困扰+中间讲原理+推产品”的三段式结构,条条带货。这种“非明星、非虚假”的真实测评堆起来用户会觉得“好像身边的人都在吃”,跟风下单自然水到渠成。据统计,仅这位达人就带出了超30万美元的GMV,比请大明星划算多了。
更绝的是Cata-Kor还从组织层面强化了内容能力。最近他们在WeWorkRemotely公开招聘全职内容创作者, 专门负责TikTok和Instagram的账号内容,要求里明确写着“要有病毒式短视频经验”“懂健康美容行业趋势”。这说明人家玩的是长期主义——不是割一波韭菜就走, 而是要建立自己的内容工厂,持续输出专业内容,让用户记住“买抗衰补剂就找Cata-Kor”。
TikTok种草+Amazon沉淀, 双平台打法的增长韧性
单靠TikTok打爆款容易,但想长久赚钱,还得有沉淀。Cata-Kor的聪明之处在于,没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TikTok负责“即时种草”:用户刷视频被种草了 点购物车直接下单,算法看到转化高,就会把视频推给更多人,形成爆款循环。Amazon则承担“信任沉淀”的角色:用户在TikTok第一次买, 觉得好,会去Amazon搜同款看评论,4.5分以上的评分、上千条真实评价,让他们愿意复购。数据显示, Cata-Kor在TikTok爆火的同款产品,上月Amazon销量也超4万件,两个平台加起来总销量破了50万件,这种“短期爆发+长期稳定”的模式,让增长特别有韧性。
视觉一致性也很关键。不管是在TikTok视频里还是Amazon商品页,Cata-Kor的包装、配色、排版都高度统一。用户刷到视频里的蓝色瓶子, 去Amazon搜索时一眼就能认出来这种熟悉感会降低决策成本,转化率自然更高。别小看这点, 很多跨境卖家只顾着TikTok引流,却忽略了Amazon的页面体验,后来啊用户过去一看“包装不一样”“描述对不上”,直接放弃了。
保健品赛道的红利与坑:不是所有品牌都能复制Cata-Kor
Cata-Kor的成功, 确实让不少跨境卖家眼红,但冷静想想,保健品赛道没那么容易啃。先说说 合规是道坎:美国FDA对保健品监管严格,标签上不能写“治疗疾病”,功效宣传必须有科学依据,稍有不慎就面临下架。接下来 内容创作门槛高:保健品不像美妆能“上脸试效果”,得靠专业内容建立信任,没有医学背景或者内容团队,很难做出有说服力的视频。再说说 复购依赖强:保健品是消耗品,用户买一次觉得好才会复购,如果产品效果不明显或者服务跟不上,很难留住客户。
不过话说回来TikTok美区的保健品赛道确实还有机会。相比美妆、 服饰这些红海,保健品的供给还比较稀缺,平台审核严反而淘汰了一批不合规的玩家,给真正有实力的品牌留了空间。像Cata-Kor这样,有技术壁垒、懂内容营销、会玩双平台,确实能杀出一条路。但想复制它的成功,得先问问自己:产品有没有差异化?能不能讲清楚“用户为什么要选你”?内容团队能不能持续输出专业又接地气的内容?这些缺一不可。
保健品出海, 内容力才是终极武器
从Cata-Kor的案例能看出,TikTok时代的保健品出海,早就不是“铺货+广告”的老套路了。用户在TikTok上买的不是产品, 是“信任感”和“情绪价值”——你让他觉得“这个懂我”“这个专业”,他就会买单。未来 保健品赛道的竞争,本质上是内容力的竞争:谁能把复杂的专业知识变成轻松易懂的短视频,谁能用真实场景打动用户,谁能建立跨平台的信任闭环,谁就能成为下一匹黑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