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深圳这家海外大卖,全球用户超6000万

从深圳工厂到全球6000万用户:TORRAS的逆袭密码

2012年深圳蓝禾集团旗下冒出个叫TORRAS的品牌, 一开始只在国内卖手机壳钢化膜,谁能想到十年后它会杀到海外把支点壳做成爆款,全球用户攒到6000多万。你说神奇不神奇?手机配件这行看着门槛低,竞争却激烈得像红海,TORRAS愣是靠着一股子“拧劲儿”杀出条血路。

国内卷不动了?那就杀到海外去

2015年之前, TORRAS跟国内大多数3C配件品牌没啥两样,挤在天猫京东的流量池里抢生意。那时候手机壳市场早就烂了9.9包邮的比比皆是利润薄得像纸。品牌创始人估计也是被逼急了——要么在国内卷死,要么换个赛道拼一把。2016年他们选了后者,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产品挂上亚马逊,没想到第一年就在日本、德国、英国站点干到了手机壳膜类目销量第一。

1年爆赚20亿!深圳又跑出一个海外大卖!全球积累用户超6000万!
1年爆赚20亿!深圳又跑出一个海外大卖!全球积累用户超6000万!

这事儿现在看像是运气,但细想全是必然。国内消费者只认便宜,海外用户却愿为设计和体验买单。TORRAS的支点壳一开始在国内卖得一般,老觉得“不就是多了个支架吗”,到了国外反而成了香饽饽。外国人喜欢刷视频、追剧,手机没支架多难受啊,TORRAS正好戳中这个痛点。你说这是不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但说到底,还是品牌想明白了:市场选错了再好的产品也白搭。

支点壳:一个“小创新”如何撬动千万销量

2023年TORRAS的支点壳卖了1000多万件,成了品牌增长最快的单品。你说这玩意儿有多高科技?其实就一简单设计——手机壳背面加个可旋转的支点环,能当支架还能当指环扣。但就是这个“小玩意儿”,让TORRAS在海外市场硬生生杀出重围。

YouTube上有个叫Flossy Carter的科技博主, 粉丝207万,他给TORRAS支点壳拍的开箱视频,光播放量就有4.7万。视频里他把支点壳掰成各种角度,边测边说:“这设计绝了躺着刷手机再也不用手酸了。”评论区里一堆老外跟着喊“买它!”。你说内容营销这事儿,是不是得先有好产品打底?TORRAS要是没这实打实的功能,博主吹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

更绝的是他们还解决了MagSafe的“痛点”。苹果用户想用磁吸充电,要么买原装壳要么买第三方MagSafe配件,又贵又麻烦。TORRAS直接在手机壳里嵌了磁铁,不用额外加配件就能磁吸充电。有个老外评论说:“MagSafe不就是磁铁吗?TORRAS壳子自带磁铁,省了我买配件的钱。”你看,用户要的不是“高科技”,是“解决问题”。

TikTok上6000万用户的“养成记”

TORRAS的TikTok账号粉丝才6920人,但条条视频数据都漂亮。有一条展示支点壳功能的视频,560万观看,8.38万点赞。你说这流量从哪来?全靠用户自发传播。有个视频拍的是女孩用支点壳把手机架在厨房,边做菜边追剧,底下评论全是“我也想要”“求链接”。

最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的“自来水”。当有人问“没有MagSafe能用吗?”已经买了的用户立马跳出来解释:“壳子自带磁铁,直接吸就行,不用额外买配件!”这种真实用户反馈,比品牌自夸管用一百倍。你说社媒营销这事儿,是不是得“放权”给用户?TORRAS没硬塞广告,反而让用户成了“推销员”,这招高明。

2023年TORRAS还把支点壳玩出了新花样——出了个“可换侧键”版本, 用户能自己换不同颜色的按键,满足个性化需求。这一下又戳中年轻人的“心巴”, TikTok上开始出现各种“改装支点壳”的挑战视频,有人把侧键换成荧光色,有人贴上卡通贴纸,病毒式传播就这么来了。

线上线下双轨制: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很多人做跨境电商就盯着亚马逊,TORRAS偏不。2019年他们开始搞独立站, 2023年又杀进北美的Best Buy、Costco,中东、日韩的连锁店也见着了TORRAS的货。你说这是不是“贪多嚼不烂”?数据告诉你:2023年线下渠道贡献了营收的30%。

独立站上TORRAS玩得很“贼”——满29.99美元包邮, 30天无理由退换,365天保修。这些服务在亚马逊上稀松平常,但放在独立站里就成了“加分项”。有用户反馈:“在独立站买支点壳,发现不合适想退,客服二话不说就给退货了比亚马逊还爽。”你看,独立站不是“亚马逊的备胎”,是品牌沉淀用户的阵地。

线下渠道更“狠”。Best Buy可是北美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商,想进去比登天还难。TORRAS硬是靠支点壳的销量数据敲开了门。2023年黑五期间,Best Buy的支点壳销量同比增长200%,店员都说“这壳子卖疯了”。你说线下渠道是不是“慢功夫”?但一旦做起来品牌信任度直接拉满。

1100项专利:创新才是硬道理

TORRAS现在手握1100多项授权专利, 支点壳、磁吸技术、钢化膜边缘贴合工艺……随便拎出来一项都能让竞争对手头疼。你说专利这事儿是不是“烧钱”?但TORRAS用数据证明:专利越多,溢价能力越强。他们的支点壳卖29.99美元,比普通手机壳贵一倍,照样抢破头。

2018年TORRAS搞了次“内部创新大赛”, 工程师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把支点壳的旋转结构从“卡扣式”改成“磁吸式”,耐用度直接翻倍。这个改进让产品差评率从5%降到0.8%,你说研发投入是不是“花得值”?

更绝的是他们还把专利“武器化”。2022年有家小品牌抄袭支点壳设计,TORRAS直接发讼师函,再说说对方赔了200万。这件事在跨境电商圈传开了都知道“TORRAS的专利碰不得”。你说专利壁垒是不是“护城河”?有了它,品牌才能安心做产品,不用总担心被“山寨”。

6000万用户背后:不是“爆单”是“爆圈”

很多人说TORRAS是“靠爆单起来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2022年他们营收20亿,支点壳确实功不可没,但真正让用户留下来的是“品牌体验”。独立站上有个“用户故事”板块, 有人晒出用支点壳直播的视频,有人分享“用TORRAS壳子手机摔三次没坏”的经历,这些内容比广告更有说服力。

2024年TORRAS搞了场“全球用户摄影大赛”, 让用户用支点壳拍创意照片,获奖作品印在产品包装上。有个法国用户拍的是“支点壳架着手机拍星空”, 拿了特等奖,他说:“没想到我的照片能印在壳子上,以后用起来都有纪念意义。”你看,品牌和用户之间,早就不是“买卖关系”,是“共创关系”。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TORRAS的复购率达到了3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0%。有个老用户在亚马逊评论说:“用了三年TORRAS壳子,换手机了还是买它,主要原因是知道它靠谱。”你说“用户粘性”这事儿是不是“攒出来的”?一次两次爆单可能是运气,6000万用户持续买单,靠的是实打实的信任。

跨境电商的“TORRAS启示录”:别学别人, 做自己

现在做跨境电商的,动不动就学“Anker模式”,搞全品类扩张,TORRAS偏不。他们就死磕“手机配件”,支点壳、磁吸充电宝、钢化膜……把一个品类做深做透。你说这是不是“局限”?但2023年支点壳单品销量破千万,证明“小而美”也能有大市场。

还有品牌学TORRAS做支点壳,后来啊卖不动。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只学到了“形”,没学到“魂”。TORRAS的支点壳背后是1100项专利支撑,是无数次用户调研优化出来的设计。你做个“山寨支点壳”,没有专利保护,用户体验又差,凭什么让用户买单?

话说回来TORRAS的成功也不是“一劳永逸”。2024年手机配件市场竞争更激烈,磁吸功能成了“标配”,支点壳的创新红利在减弱。但你看他们已经开始布局“车载配件”了——2015年就推出的车载手机支架,2024年销量同比增长150%。你说品牌是不是得“永远在创新”?躺在功劳簿上,6000万用户说没就没了。

深圳的跨境大卖很多,但像TORRAS这样“死磕产品、沉淀用户”的,真不多。他们没靠烧融资,没靠低价内卷,就凭着一股子“把产品做到极致”的劲儿,在全球市场杀出条路。你说这算不算“中国制造”的另一种逆袭?不是靠低价,靠的是“用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