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近期跨境卖家们是否都收到了补税通知

跨境卖家集体“炸锅”:补税邮件如雪片飞来谁在劫难逃?

最近跨境圈子里弥漫着一股焦虑味, 不少卖家打开邮箱都绷紧了神经——不是差评,不是绩效警告,而是税局发来的补税通知。有人调侃自己成了“税局重点关照对象”,有人半夜爬起来翻三年前的销售记录,更有直接弃号跑路的。说真的,这波补税潮来势汹汹,但真像传言中那样“所有卖家都收到了吗”?背后又藏着哪些行业变局?今天咱们就掰扯清楚。

德国站率先打响“第一枪”:老账号成重灾区

最先炸锅的是德国站的亚马逊卖家。上周三, 深圳做3C配件的李总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发来一封邮件,标题赫然写着“德国税务局税务稽查通知”。点开一看,要求补缴2017年到2021年的增值税,加上滞纳金,合计12万欧元。他不是个例,广州服装卖家的王姐也收到类似邮件,金额更夸张,直接飙到80万欧元。更让人头皮发麻的是 这些邮件里都附带着“31个问题清单”,从FBA库存调拨记录到平台销售数据,连五年前的物流单号都要一一对应。

正在严查!大批跨境卖家收到补税通知
正在严查!大批跨境卖家收到补税通知

为什么偏偏是德国?据业内人士老陈分析,德国税局去年刚换了新的税务稽查系统,能自动抓取亚马逊后台的销售数据。那些用“老账号+新VAT”混搭模式的卖家首当其冲——很多早期德国账号注册时用的是个人VAT, 后来为了合规又换了公司VAT,中间的税务断档被系统精准标红。他手里有个案例, 杭州某卖家2022年刚换了VAT,没想到税局直接翻出2019年的销售记录,要求按总销售额21%补税,再说说亏了200多万。

美国税局“放大招”:ECI成新“绞索”

还没等德国卖家缓过神,美国市场的补税潮也跟着来了。洛杉矶做家居用品的刘姐最近收到IRS的邮件, 说她的店铺主要原因是使用美国商标,构成“有效关联收入”,需要补缴2019年到2023年的企业所得税。她当时就懵了:“我人在中国,仓库也在中国,怎么就变成美国企业了?”

这里得科普下ECI的“潜规则”——只要商品进了美国FBA仓库, 或者在美国注册了商标,哪怕老板是中国人,收入也被算作美国境内所得。更狠的是IRS现在直接按总销售额30%倒推利润,不给你任何成本抵扣的机会。据税务解决公司Clear Start Tax的数据, 2023年美国ECI稽查量比2022年暴涨了180%,平均补税金额达到15万美元。有个深圳大卖去年主要原因是没及时报1120-F表,被IRS直接追缴了80万美元,相当于三年利润全赔进去了。

东南亚“杀疯了”:越南印尼连出新规

你以为只有欧美在查税?东南亚的监管力度更让人猝不及防。越南财政部最新通报, 2024年全年处理了3.2万起税务违规案件,涉及32267名个人,追缴税款加罚款近1.4万亿越南盾。更绝的是越南的新政策——从今年起, Shopee、Lazada这些平台必须代扣代缴卖家0.5%的所得税,而且要求卖家提交身份证、税号、年收入证明,比银行开户还严。

印尼的动作更大。财政部第37号条例明确, 2025年7月14日起,所有电商平台必须代扣代缴商家0.5%所得税,还强制要求商家把税号、通讯地址、年收入声明全公开。雅加达做电子产品的张老板最近愁得头发大把掉:“以前用个人账户收款, 现在平台要税号,根本没法操作,只能关店。”

补税背后:那些年卖家踩过的“坑”

为啥突然这么多卖家收到补税通知?说白了是以前“野蛮生长”的账该还了。深圳某年流水过亿的大卖就是个典型例子, 他们一直用“买单出口”走货,通过个人账户收款,瞒报了至少5000万收入。去年税局通过银行流水和平台数据比对,直接追缴增值税加滞纳金9500万,老板现在天天跑税务局写说明。

更普遍的问题是VAT申报混乱。广州做母婴用品的林姐坦言, 早期找的税代不专业,德国VAT申报时漏了远程销售阈值,后来啊被税局判定为逃税,补缴税款加罚款30万欧元。还有卖家为了省税,故意把低价值商品申报为礼品,后来啊被海关查到货物单据和申报不符,直接封号。

弃号还是硬扛?卖家的“生死选择题”

收到补税通知后卖家们分成了两派。一派选择“断臂求生”,德国站某卖家收到5万欧元补税通知后直接把账号转给朋友,自己转战东南亚。另一派则咬牙硬扛,深圳某大卖专门请了税务讼师团队,花了20万块和税局谈判,到头来把滞纳金减免了一半。

但弃号真的能躲过吗?税局手段多着呢——可以通知亚马逊扣款,能扣押FBA库存,还能把你拉进税务黑名单。去年有个英国卖家弃号后税局直接联系他在国内的亲属,逼着他补缴税款。硬扛也不是万能药, 有个杭州卖家主要原因是迟迟不提交税务资料,被税局起诉到衙门,再说说不仅补缴税款,还背上了征信污点。

合规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说到底,这波补税潮不是偶然。全球税务联网时代,任何小动作都瞒不住。越南财政部副部长Nguyen Duc Chi去年就说过 要“堵住电商税收漏洞”;意大利更狠,直接起诉亚马逊税务欺诈,追缴30亿欧元。对卖家合规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具体怎么操作?老陈给的建议很实在:步,别再用个人账户收款了开对公账户,走合规渠道;第四步,定期自查,比如德国站每季度要交ZM报表,美国站要报1120-F,别等税局催。

未来已来:税务合规成“隐形门槛”

这波补税潮其实是个信号——跨境电商的“暴利时代”结束了。以前靠信息差、税差赚钱的路子走不通了未来拼的是合规能力。深圳某跨境电商服务商的数据显示, 2023年税务合规卖家的账号存活率比非合规卖家高出40%,平台资源倾斜也更明显。

有意思的是合规正在变成“竞争壁垒”。广州某服装卖家去年补缴了20万税款后发现同行主要原因是税务问题被清退,反而拿到了更多流量。他说:“以前觉得合规是成本,现在发现是投资。”

所以别再抱着侥幸心理了。税局的邮件不会主要原因是你躲着就消失,只会越积越多。与其等被查到补天价罚款,不如主动梳理税务风险。毕竟活下去,才能谈发展,不是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