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百亿级大卖在海外6个月销量超204亿元
半年204亿:佛山大卖的海外狂飙实录
2025年7月底的一纸半年报, 让佛山家电圈炸开了锅——海信家电集团今年前6个月在海外市场狂揽204.51亿元,同比增长12.34%,这个数字几乎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半壁江山。谁也没想到, 这家扎根在佛山顺德容桂街道的企业,用20多年时间从代工厂蜕变成全球家电市场的“隐形冠军”,2024年营收刚摸到927亿门槛,2025年上半年就交出了493亿的成绩单,海外业务成了名副其实的“现金牛”。
出海战略的三级跳:从代工到品牌全球化
1997年成立时的海信家电, 和当时大多数佛山制造企业一样,走的都是OEM老路。那时候国内家电市场还没完全放开,企业盯着订单生产,赚点辛苦钱。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 海信启动出海“2.0”计划,在海外设厂、建研发中心,第一次明确提出“自主品牌出海”的口号。有意思的是 当时不少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走出去”,海信已经把“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写进了战略报告,这份魄力在当时的佛山企业里并不多见。

到了2012年,海信的出海直接进入“3.0”阶段——品牌全球化。收购日本东芝电视业务、 拿下欧洲Gorenje、连续赞助欧洲杯和世界杯,这些操作让行业看不懂的人不少,但后来啊摆在那里:2025年5月,海信冰箱在英国拿下销售额第一;6月,洗衣机又在加拿大登顶;在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市占率直接冲到30%以上。从给国外品牌打工,到让国外消费者主动买单,海信用20年完成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逆袭。
区域市场的差异化密码:欧美狂飙, 亚太稳进
打开海信的海外成绩单,最扎眼的是美洲区的表现。2024年美洲收入同比大涨46.5%,2025年上半年增速依然保持在26.2%。墨西哥、 加拿大市场,海信冰箱销量已经甩开本土品牌;美国市场虽然竞争激烈,但通过收购东芝积累的技术优势,海信的高端机型正在慢慢打开局面。比一比的话, 欧洲市场走得是“稳扎稳打”路线——2024年增速35%,2025年上半年22.7%,重点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打高端牌,UVC杀菌洗碗机、超薄冰箱这些“技术流”产品成了突破口。
亚太和中东非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中东非收入增长27%,东南亚盟市场32%,虽然增速不如欧美,但胜在基数大、利润稳。越南工厂的产能这两年一直在扩, 专门针对东南亚家庭的小容量冰箱、省电空调,配合本地化营销,直接把当地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前三。最让人意外的是南非市场, 2025年海信冰箱在南非一边拿下销量和销售额双第一,要知道这里可是西门子、LG的“传统地盘”,海信能杀出来靠的什么?据内部人士透露, 是南非团队把售后网点从原来的5个城市扩到了15个,维修响应时间从48小时缩到12小时这种“笨办法”反而打动了当地消费者。
本地化不是说说而已:从研发到营销的深度扎根
“本地化”三个字喊了多年,但真正能做到像海信这样的企业不多。在欧洲, 海信专门成立了针对小户型的研发小组,开发出宽度只有60厘米的超薄冰箱,这种机型在巴黎、伦敦的公寓楼里特别受欢迎;在东南亚,针对电压不稳的问题,技术团队把空调的电压适应范围从220V 到100-240V,直接解决了用户“怕停电”的痛点。这些细节调整看似不起眼,却让海信的产品在当地“水土服”。
营销上的本地化更是玩出了新花样。赞助欧洲杯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海信在法国市场没有直接打品牌广告,而是找了当地网红拍“冰箱收纳挑战”,用生活场景打动年轻消费者;在日本,收购东芝后没有大刀阔斧改品牌,反而保留了东芝的“工匠精神”标签,通过老用户的口碑传播慢慢拉新。2024年海外356亿收入里自有品牌占比已经超过60%,这说明“中国制造”正在变成“全球品牌”。
自有品牌的高端突围:技术赋能的销量密码
家电行业一直有个说法:低端市场拼价格,高端市场拼技术。海信明摆着深谙这个道理。2024年厨电业务收入同比暴涨72%, 洗碗机销售额增长152%,靠的就是UVC全水路杀菌、双核热风烘干这些硬核技术。有行业数据显示,海信高端机型的毛利率比普通机型高出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卖一台高端冰箱的利润,相当于卖两台普通冰箱。
技术投入的效果正在显现。2025年上半年,海信海外毛利率达到21.28%,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加拿大市场, 海信冰箱的价格比韩国品牌高10%,但销量反而领先;在德国,带“自清洁”功能的空调溢价20%,依然供不应求。这些数字背后 是海信每年超过5%的研发投入——2024年研发费用超46亿,比2019年翻了一番,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到头来转化成了市场上的真金白银。
争议与挑战:增长背后的隐忧
当然海信的出海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收购东芝电视业务后 整合难度远超预期,日本团队的“慢节奏”和国内企业的“快决策”一度产生激烈冲突;2024年欧洲杯赞助费用高达数亿欧元,有分析师质疑这笔投入是否值得,毕竟体育营销的效果很难量化;更麻烦的是欧美本土品牌的反制越来越明显,西门子在德国推出了对标海信洗碗机的“杀菌王”机型,价格直接压低8%,高端市场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还有供应链的隐忧。2025年上半年, 越南工厂主要原因是零部件短缺导致产能下降15%,虽然很快通过国内紧急调货解决,但暴露出海外供应链的脆弱性。行业里有个说法:“出海企业不怕竞争,怕的是断链。”海信现在全球有30多个生产基地,如何让这些基地高效协同,避免“各扫门前雪”,是个不小的考验。
下一个400亿:佛山大卖的野心与底气
按照2025年上半年204亿的海外营收推算, 如果保持这个增速,全年海外收入很可能会突破400亿。这个数字背后 是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从“佛山制造”到“佛山品牌”,从“出口创汇”到“全球布局”。海信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它踩对了三个节点:2006年自主品牌出海的战略决心,2012年收购整合的资本勇气,2020年后技术投入的长期主义。
对其他佛山企业海信的案例最有价值的启示或许不是“怎么做”,而是“敢不敢做”。很多企业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产能,缺的是把“中国品牌”推向全球的耐心和魄力。就像海信内部员工说的:“别人觉得你做不成的时候,你咬牙做成了就成了标杆。”204亿只是开始,下一个400亿,或许就在不远的明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