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63岁美妆行业老将再创业,年入11亿

25年竞业协议到期, 63岁美妆老兵为何重返战场

1995年,Bobbi Brown以7450万美元将同名美妆品牌卖给雅诗兰黛,那时她刚过三十,满心以为这是事业的高光时刻。没人提醒她, 合同里藏着一条长达25年的竞业禁止协议——这意味着她将被挡在美妆核心赛道之外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协议解除时她已63岁。多数人这个年纪早已退休,含饴弄孙,她却选择带着Jones Road Beauty重返美妆行业。身边人劝她:“疫情还没结束,经济形势不好,这时候创业不是找死吗?”她只是笑笑:“我卖过口红,教过化妆,知道女人脸上真正要什么。”

63岁行业老兵再创业,在美妆红海年入11亿!
63岁行业老兵再创业,在美妆红海年入11亿!

这段被限制的岁月,反而让她看透了美妆行业的乱象。市场上要么是概念堆砌的“贵妇线”, 要么是成分焦虑的“纯净美妆”,消费者要么被价格吓退,被成分表绕晕,真正“简单好用”的产品少之又少。“化妆本该是轻松的事,为什么非要搞得像科研实验?”她带着这份执拗, 把目标对准了“被忽略的大多数”——那些不想在脸上涂太多层,又想要自然好效果的普通女性。

从0到1.6亿:两款爆品如何撬动万亿市场

2020年10月, Jones Road Beauty上线首款产品Miracle Balm,一支集腮红、高光、打底、润肤于一体的多功能润色膏。行业里的人都在看笑话:“多功能产品早就过时了现在年轻人要的是细分、精准。”Bobbi Brown却不为所动,她记得疫情那年,大家都宅在家,谁有时间化妆?“一支产品搞定全脸,才是懒人的刚需。”

后来啊Miracle Balm成了现象级爆品,占品牌整体销售额的30%。2024年,这款产品销量突破100万件,连带着品牌年营收冲到1.6亿美元。有人问她秘诀,她指着化妆包里的口红说:“你看,女人包里永远少一支口红,但绝不会多一支用不上的产品。”

2022年,她又推出WTF粉底液,主打“护肤级妆感”。上市初期却遭遇危机:网红博主Meredith Duxbury在TikTok吐槽“太油腻”, 视频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全是差评。换作别的品牌, 可能连夜公关删帖,Bobbi Brown却亲自下场拍视频——她用指尖蘸取一点点粉底,轻轻抹在眼下笑着说:“你们看,这样才对嘛,谁像她那样厚涂啊?”

这段自嘲式的回应意外走红,播放量超200万,WTF粉底液跟着售罄。2023年,这款产品销量同比增长三倍,成了品牌新的营收主力。“用户骂你的时候,别急着辩解,先想想是不是自己没说明白。”她后来在采访里说。

反套路营销:不靠折扣, 靠“真实人设”圈粉

美妆行业的营销套路,Bobbi Brown太熟悉了。当年在雅诗兰黛,她见多了“买一送十”“限时秒杀”的促销战,也见过为了流量故意夸大效果的网红带货。“那些视频里的妆容,现实里谁敢出门?”她决定走另一条路:不搞限时折扣,不找夸张网红,只做“真实内容”。

她的TikTok账号里 没有精致的棚拍,只有她坐在化妆台前,素颜说“今天咱们来化个淡妆”,或是用手机前置镜头拍自己涂粉底的过程,边涂边吐槽“别学我,早上赶时间就这样”。粉丝跟着她从60多岁拍到68岁,皱纹、斑点全在镜头里反而更信任这个“不装”的老太太。“化妆不是变魔术,是让你接受自己的脸。”这是她视频里常说的话。

她还特别关注那些被主流美妆忽略的群体。50岁以上的女性教程意外走红, 打破“TikTok只属于年轻人”的偏见;不同肤色、年龄的模特展示产品,让黑人、亚裔消费者第一次在品牌官网看到“像自己的人”。有用户留言:“活了40年,第一次觉得这个品牌是懂我的。”

更绝的是她的“反向筛选”策略。别的品牌追着网红跑, 她只找和品牌调性相符的普通人——餐馆服务员、上班白领、退休教师,这些人没多少粉丝,但分享的内容真实得像邻居聊天。“网红的流量会散,但普通人的信任能攒一辈子。”事实证明,这招让Jones Road Beauty的网站流量在2022年暴涨196%。

极简主义背后:比“成分党”更懂用户的配方哲学

“纯净美妆”现在很火,但Bobbi Brown觉得很多品牌走偏了。他们热衷于列出一长串“无添加”成分,却没人告诉消费者“到底有什么用”。“邻苯二甲酸盐、硫酸盐、凡士林……这些东西听起来吓人,但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被禁用吗?”她反问。

Jones Road Beauty的清洁配方标准, 比欧罗巴联盟还严——剔除了2200多种潜在有害成分,但从不拿这个当卖点。她要的是“有效且平安”:WTF粉底液里添加了透明质酸和神经酰胺, 涂在脸上不会干裂;Miracle Balm里的乳木果油,能让干皮冬天也不卡粉。“用户要的不是‘不含什么’,是‘用了之后皮肤会变好’。”

产品设计也极简到“残忍”。品牌官网不搞复杂的分类, 而是按“日常妆容”“约会妆”“旅行装”等场景分组,用户点进去直接看到需要的产品,不用在色号里挑花眼。“化妆不是解数学题,别给用户增加难度。”她坚持认为,好的产品应该“让傻瓜都会用”。

这种“减法思维”反而成了竞争力。据Octane AI数据, Jones Road Beauty的个性化美妆测试将平均订单金额从60美元提升到90美元,转化率高达16%——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用户愿意为‘省心’付钱,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6亿营收之后:老将如何破解“成功后迷失”的行业魔咒

美妆行业从来不缺昙花一现的品牌。很多新品牌靠爆品走红,第二年就开始盲目扩张,推出各种不相关的产品线,再说说稀释了品牌调性。“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火了就飘,忘了自己是谁。”Bobbi Brown说。

Jones Road Beauty的应对方式是“慢”。首款产品上线两年后 才推出第二款爆品WTF粉底液;直到2024年,产品矩阵才 到彩妆、护肤、香氛、工具四大类,每类都紧扣“简单、实用、自然”的核心。2026年,身体护理系列才会上市,而且她亲自参与研发,“每个产品都得是我自己愿意用的。”

线下布局也克制得让人意外。别的品牌开旗舰店追求规模, 她只开4家,每家都控制在100平米以内,选在纽约、伦敦这样的时尚核心区,但从不搞“大促”。“线下店不是卖货的地方,是让用户摸到产品质感,感受到品牌温度的地方。”她说。

更难得的是她始终保持着“初创心态”。68岁的她还会回用户私信,处理差评,甚至主要原因是一款眼影盘太飞粉,亲自跑去工厂质问品控团队。“创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是永远保持对用户敏感度的能力。”这句话,她说得比谁都认真。

行业启示录:当美妆内卷到极致,或许该回头看看“人”

美妆行业现在有多卷?据欧睿数据, 2023年全球美妆市场规模超5300亿美元,但新品牌数量同比增长40%,平均存活时间不足18个月。流量越来越贵, 获客成本涨了3倍,品牌们要么砸钱买网红,要么卷成分、卷包装,却忘了问用户一句:“你到底想要什么?”

Bobbi Brown的成功,像一记耳光打在行业脸上。63岁创业,没有靠资本加持,没有玩流量套路,硬是把年营收做到11亿。她的故事证明:美妆的本质从来不是“科技与狠活”,而是“理解人”。那些被忽略的成熟女性、 那些想要“少即是多”的消费者、那些厌倦了浮夸宣传的普通人——他们不是市场的边缘,而是真正的核心。

“别问我有什么秘诀, ”她在最新视频里卸掉口红,对着镜头笑,“我只是比你们早老几十年,知道什么才是女人真正需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