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被判关税违法,那1590亿关税真的会退回吗
衙门一锤定音:特朗普关税为何被判违法?
当地时间5月28日 美国国际贸易衙门突然扔下一颗重磅炸弹:裁定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违法,直接阻止其生效。衙门的理由很明确——总统此举越权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压根没给他这么征税的权力。这事儿其实早有预兆, 早在今年4月,由小型企业联盟和多个民主党主政州组成的团体“V.O.S. Selections”就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美国国际贸易衙门,核心诉求就一条:没经国会批准就加征关税,这事儿不合法。
有意思的是这已经是特朗普政府在这件事上栽的第二个跟头。5月, 国际贸易衙门已经裁定,美国总统不能凭《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无限制地征税,还对特朗普10%的所谓“对等关税”以及芬太尼关税颁了暂停令。到了8月29日联邦巡回上告衙门更是以7:4的投票后来啊,把特朗普的大部分新关税措施又判了一次违法。衙门的话说得挺直白:美国宪法规定贸易规则得国会说了算,总统那点“紧急权力”可不能凌驾于国会之上。

1590亿关税从哪来?特朗普的“钱袋子”有多满?
要说这关税闹剧,最扎眼的数字还得是1590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 截至2025年7月,特朗普今年第二任期以来的关税收入已经达到这个数,比去年同期直接暴涨了113%。这可不是小数目, 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今年财政缺口的救命稻草——毕竟2025财年美国财政赤字预计要突破2万亿美元,这1590亿关税硬生生给财政压力松了绑。
这笔钱主要来自两类关税:一是“芬太尼关税”, 针对中国20%、墨西哥25%、加拿大35%;二是“对等关税”,覆盖全球187个国家和地区,税率从10%到50%不等,还附带一个10%的“基准关税”,几乎所有进口商品都跑不掉。跨境电商卖家最清楚这玩意儿多狠, 2025年5月就有做3C产品的卖家反馈,一批从中国进口的蓝牙耳机到美国港口,被直接扣了15%的关税,成本瞬间拉高,再说说只能把零售价涨了20%,后来啊当月订单量直接掉了30%。
退款压力山大:美国财政部真会吐出1590亿吗?
问题来了既然衙门都判违法了这1590亿关税到底要不要退?按道理讲说如果最高衙门到头来维持原判,美国政府确实得给交过关税的企业、国家退款。但现实往往比律法条文复杂得多。美国财长贝森特早就放话:若关税被判违法,美国或将被迫退还半数关税。注意,是“半数”,不是全部。这中间的猫腻可不少。
先说说退款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企业得自己主动申请,提供完整的报关单、缴税证明,还得证明自己确实主要原因是这笔关税受到了损失。2025年6月就有家做服装进口的美国企业算了笔账:他们今年前半年交了约200万美元关税, 如果要申请退款,得请讼师、准备材料,光讼师费就得花掉20万,耗时至少6个月。这么一算,退款到手的钱可能还不够折腾的。
接下来财政压力摆在那儿。1590亿美元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联邦政府2025年7月单月财政收入的18%。真要全退了财政部得从别的项目里挤钱,要么就是多发国债,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2025年8月就有华尔街分析师在内部报告中提到, 美国政府大概率会“拖字诀”,能少退一点是一点,实在拖不过去了可能分批次退,或者用税收抵免的形式抵扣未来的税款。
特朗普的Plan B:关税战真会停吗?
特朗普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主。9月3日凌晨, 他直接在Truth Social上放话:要就关税案向最高衙门上告,还撂下狠话——“若最高衙门裁定关税违法,美国将被迫撕毁与欧罗巴联盟、日本、韩国等国的贸易协议,国家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震荡。”这话听着吓人,但仔细琢磨,更像是在给最高衙门施压,试图让法官们“识相”点。
就算最高衙门到头来还是判他输,特朗普手里也还有牌可打。专业人士分析过他可能会启动“Plan B”——绕开IEEPA,改用美国其他国内法继续推进贸易战。比如《1974年贸易法》里的“201条款”、 《1962年贸易 法》的“232条款”,还有老熟人“301条款”。这些条款各有各的局限:要么有时间限制, 要么征税幅度卡得死,要么得走漫长的听证程序,远不如IEEPA用着顺手。但特朗普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加征关税,什么法都能拿来用。
举个例子, 依据“232条款”,特朗普可以对进口钢铁加征50%关税,这个条款在2018年他用过衙门至今没判它违法。再比如“301条款”,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也是2018年加的,到现在还顶着呢。所以就算这次的对等关税被叫停, 特朗普完全可以在钢铁、铝、汽车这些重点商品上加码,用别的条款把关税漏洞补上。
跨境电商卖家:短期不用慌, 但得留个心眼
对跨境电商卖家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我的关税会不会退?供应链要不要调整?短期来看,别急着慌。衙门给了特朗普政府一个缓冲期——被认定非法的关税会继续用到10月14日 这期间该报关报关,该缴税缴税,别想着能马上退税,更别为了等退款故意压货,万一政策再变,库存积压更亏。
但长期看,政策摇摆的风险得警惕。2025年6月就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吃过亏:当时传特朗普要加征10%基准关税, 他们赶紧备了3个月库存,后来啊5月底衙门判暂停,关税没加成,库存积压了200万美金,仓储费和资金利息压得喘不过气。所以现在最稳妥的办法是:保持低库存, 多批次小量发货,一边和货代签好协议,明确如果关税政策调整,额外成本由谁承担。
定价策略也得灵活。别把关税成本全转嫁给消费者,否则订单量肯定下滑。2025年7月有个做户外装备的卖家想了个招:把关税成本拆成两部分, 一部分体现在零售价里另一部分搞“满额返券”,既没涨价太多,又保证了利润,当月转化率反而提升了12%。这种“曲线救国”的办法,现在值得卖家们琢磨琢磨。
哪些关税会“幸存”?232、301条款稳得很
得提醒卖家注意:不是所有特朗普加征的关税都会被叫停。根据路透社报道, 衙门这次裁决主要针对的是援引IEEPA加征的新关税,而依据其他条款的关税基本不受影响。比如:
——232条款下的钢铁、 铝、铜、汽车及零部件关税;
——301条款下对中国商品加征的7.5%-25%关税;
——针对中国商品的“301关税”加征清单,涉及约3700亿美元商品,这个衙门至今没动过。
这些“老资格”关税会继续有效,做相关品类的卖家得做好长期缴税的准备。比如做钢铁贸易的美国企业,2025年8月刚从中国进口一批钢材,照样被扣了50%关税,一点没少。所以选品的时候, 尽量避开这些“重灾区”,或者找替代产地,比如东南亚、墨西哥,虽然运费可能高一点,但能省下大笔关税。
最高衙门会怎么判?年底前可能有答案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美国最高衙门。据悉,最高衙门大概率会受理此案,参考过往案例,从受理到裁决最快也得几个月,最迟不晚于2026年夏季。但特朗普肯定不会等,他可能会在过渡期结束前,用其他条款推出新的关税,把“对等关税”换个名头继续下去。
就算最高衙门到头来判特朗普输,退款也不会那么痛快。企业维权成本高、流程复杂,政府可能还会用各种理由拖延。2025年9月就有家做电子产品的美国卖家算了笔账:他们2025年4月交了50万美元关税, 如果申请退款,讼师费、时间成本加起来可能占到退款金额的30%,再说说到手可能只有35万,这还没算汇率波动和资金占用成本。
对跨境电商这场关税闹剧还没到剧终。短期政策不会大变,但长期风险一直存在。与其赌会不会退款,不如把精力放在优化供应链、控制成本上。毕竟贸易政策的风向谁也说不准,但好产品、好运营,永远是穿越周期的硬道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