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上市首日市值直逼200亿,这又是哪位亚马逊巨头在纳斯达克成功IPO

上市首日市值直逼200亿,这家亚马逊"隐形巨头"凭什么让跨境圈集体侧目?

9月19日的纳斯达克交易大厅里Pattern Group的开盘数字让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屏住了呼吸。发行价14美元,收盘11.63美元,对应市值2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200亿。这个数字放在亚马逊美国站卖家排行榜第二的位置上,显得格外扎眼。很多人都在问:这家2013年还在犹他州客厅里创业的公司,凭什么能在十年后站上纳斯达克的敲钟台?它和那些闷声赚快钱的亚马逊大卖,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从客厅创业到纳斯达克:两个创始人的"偏执"十年

2013年的冬天David Wright和Melanie Alder在犹他州利海市的家客厅里折腾出了iServe——Pattern的前身。谁能想到,这家一开始只有三四个人的小团队,后来会变成服务200多个全球品牌的电商"加速器"?那时候的他们可能没想过上市,但肯定对一件事异常偏执:怎么帮品牌在亚马逊上把销量做上去。

上市当天市值逼近200亿元!刚刚,又一亚马逊大卖在纳斯达克IPO上市成功...
上市当天市值逼近200亿元!刚刚,又一亚马逊大卖在纳斯达克IPO上市成功...

偏执的后来啊是2014年推出的价格控制软件TriGuardian。那时候亚马逊平台的第三方卖家还在用Excel表格盯价格, TriGuardian直接用算法自动调价,帮客户避免了至少30%的利润流失。这个工具成了iServe的第一桶金,也为后来的业务模式埋下了伏笔——软件+运营的组合拳。2018年公司正式更名为Pattern,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在说"我们要打造电商的样板",后来他们还真做到了。

营收三年翻倍:18亿美元背后的"三驾马车"

翻Pattern的招股书, 数字会说话:2022年9.91亿美元,2023年13.66亿美元,2024年18亿美元。三年时间营收几乎翻倍,这在增速放缓的跨境电商行业里简直像个"异类"。更关键的是利润,从412万美元到8718万美元,增长率超过20倍。这些数字背后其实是Pattern赖以生存的"三驾马车"。

驾是软件工具, 除了早期的TriGuardian,后来开发的AI选品和库存预测系统,帮客户把滞销库存率控制在8%以下——行业平均水平是15%。

这三驾马车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咬合。软件工具优化运营效率,代运营提升实际销量,品牌分销带来稳定现金流。2023年Pattern在全球设了18个办事处和8个配送中心, 员工从1400人扩到1700人,这些动作本质上都是在强化"三驾马车"的协同效应。

"电商加速器"还是"品牌收割机"?行业争议从未停止

Pattern把自己定位成"电子商务加速器", 但圈内人总爱争论:它到底是帮品牌出海的加速器,还是靠品牌赚钱的收割机?这个争议从它2020年收购英国电商咨询公司Practicology时就冒出来了。当时有人算过一笔账:Practicology的客户大多是中小品牌, 收购后Pattern把这些品牌全部纳入自己的代运营体系,佣金比例比市场平均高出5-8个百分点。

更让同行眼红的是Pattern的AI技术。他们声称每天能施行数千次优化操作,比如自动调整广告出价、优化关键词布局。但某头部亚马逊大卖的运营负责人私下跟我说:"那些所谓的AI优化, 很多时候就是规则引擎的高级应用,真正用深度学习做预测的案例少之又少。"不过话说回来能把"AI"这个概念玩明白,让品牌愿意买单,本身就是本事。2021年Pattern拿到2.25亿美元融资时 估值已经冲到20亿美元,投资人看中的恐怕不是现在的业绩,而是它描绘的"AI驱动的电商未来"。

200亿市值背后:亚马逊卖家的"生存焦虑"

Pattern上市当天不少亚马逊卖家的朋友圈被刷屏了。有人酸溜溜地说"人家卖货都能卖上市,我们还在为FBA库存发愁",也有人认真分析它的业务模式。这种反应背后 其实是整个亚马逊卖家的"生存焦虑"——当头部玩家已经通过上市拿到资本加持,中小卖家还怎么玩?

Pattern的成功恰恰印证了跨境电商行业的一个趋势:单纯靠铺货赚差价的路越来越窄,必须往品牌化和专业化转型。它服务的客户里 像博世这样的国际大品牌,看中的不是低价,而是Pattern能帮它们在亚马逊上建立品牌调性,提升复购率。数据显示,经过Pattern代运营的品牌,平均复购率能达到28%,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让很多还在打价格战的卖家坐不住了——原来亚马逊平台还能这么玩?

资本狂欢下的隐忧:高估值能持续多久?

尽管Pattern上市首日股价破发,但27.5亿美元的估值依然让很多人兴奋。不过冷静想想,高估值背后也有隐忧。它的营收虽然增长快, 但利润率其实并不算高——2024年8718万美元利润,对应18亿美元营收,净利率只有4.8%。比一比的话, SHEIN在2020年就做到了30%以上的净利率,虽然业务模式不同,但盈利能力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更关键的是竞争。跨境电商代运营赛道早就挤满了玩家, 比如美国的Webology、欧洲的Apago,这些公司都在抢夺品牌客户。Pattern的优势在于先发和规模,但一旦增长放缓,高估值会不会变成"泡沫"?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会给出答案。在此之前, Pattern可能需要证明一件事:它不只是"亚马逊卖货最好的",更是"品牌出海最不可或缺的"。

给跨境卖家的启示:从"卖货思维"到"价值思维"

不管Pattern的估值是泡沫还是真金白银,它的故事都给亚马逊卖家提了个醒。那些还在纠结"选什么产品""怎么刷单"的卖家,可能真的要落后了。Pattern的成功本质上是从"卖货思维"转向了"价值思维"——帮品牌解决的不是"怎么把货卖出去",而是"怎么在亚马逊上建立长期竞争力"。

比如中小卖家可以学Pattern的"小步快跑"策略。比如先聚焦一个细分品类, 用软件工具优化运营细节,把转化率做上去;再尝试打造自己的品牌,哪怕是小品牌,也要有独特的价值主张;再说说考虑拓展多平台,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亚马逊一个篮子里。Pattern从2014年做价格控制软件开始, 到后来代运营、品牌分销一步步走过来这条路其实很多卖家都可以复制。

未来十年:Pattern会成为"跨境电商界的埃森哲"吗?

Pattern在招股书里说 要把募资的钱用在拓展全球市场、增加海外办事处和配送中心上。这个野心不小, 如果真能实现,它可能会变成"跨境电商界的埃森哲"——一家用技术和专业服务帮品牌搞定全球电商业务的巨头。但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亚马逊平台的政策变数、新兴平台的崛起、消费者习惯的变化,都是未知数。

不过话说回来 十年前谁能想到,一个在客厅里创业的小公司,能变成市值近200亿的行业标杆?跨境电商的魅力就在这里——永远有机会,永远有挑战。Pattern的故事还在继续, 而那些盯着它的卖家们,或许该想想:下一个十年,自己能不能也成为"Patter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