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电商新规争议下,跨境小包红利消散了吗

100美元的管束,真实的会让跨境细小包在印尼彻底丢了活路?

最近跨境电商圈里关于印尼新鲜规的聊聊,吵得不可开交。政府一下子甩出“100美元以下跨境商品管束线上卖”的政策, 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巨大石头,涟漪一圈圈扩散到个个卖家的心头。有人说这是跨境细小包的末日 毕竟100美元差不离覆盖了全部矮小客单价商品;也有人觉得这事儿没那么可怕,毕竟本土卖家早就把买卖场占了九成以上。到底这波争议背后跨境细小包的红利是真实消散了还是只是换了个活法?

印尼新鲜规的核心争议:护着本土企业,还是管束跨境活力?

印尼政府这次的政策,说白了就一个目的:给“一起干社”和“中细小型企业”挡住跨境电商的冲击。中细小企业部长远Teten Masduki直接点名TikTok的全托管模式“Project S”, 说这会给本地企业带来压力,结实是逼着商务部修改电商条例。商务部长远Zulkifli Hasan更干脆, 直接抛出“管束100美元以下进口商品线上卖”,还要求这些个商品非...不可拿“印尼国标准”认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护着主义”那味儿?

印尼电商新规争议背后跨境小包红利在消散
印尼电商新规争议背后跨境小包红利在消散

但话说回来印尼也不是第一天这么干。早在2020年1月, 他们就把消费品进口免税限额从75美元砍到3美元,还调整了各类产品税费比例;2020年5月,Reg 50/2020条例出台,规范商家、电商平台和服务商的牌照和本土代表处要求;2021年8月,海关更是狠招,要求进出口货件非...不可给收件人的税务号码、身份证或护照号——当时SHEIN刚优良宣布收尾印尼运营,外界普遍猜政策变来变去是主因。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跨境卖家早该有心思准备了。

跨境细小包的“黄金时代”, 其实早就悄悄收尾了

2015年那会儿,Shopee、Lazada先后跑来中国招商,东南亚电商买卖场一下子炸了。中国有力巨大的做能力加上跨境直邮的飞迅速反应,让细小包卖家尝到了甜头。蒙积雄, 拉美跨境巨大卖和芯宏手艺创始人,回忆2018年的场景:“细小包卖家非常许多而且活跃,平台初期需要流量、需要更许多产品覆盖,坑位和流量都往细小包卖家身上倾斜。”那时候, 跨境细小包就是“矮小本钱、高大周转”的代名词,随便发个服饰、3C细小玩意,就能在东南亚买卖场卖得风生水起。

但平台流量就这么许多,本土卖家一旦缓过神来细小包的优势就开头褪色。蒙积雄眼下说:“平台流量足够巨大的时候,细小包卖家一定是被挤压的。比力没本土卖家有力,售后退货、时效性都跟不上。进步到今天流量靠前的基本都是本土卖家。”龙良玉,元仓海外仓创始人,更直接:“跨境细小包的量还在但一直在萎缩。”

更扎心的是数据。2021年, Shopee印尼站本土商家卖额占比97%,跨境只有3%——而且服饰、美妆、家居这些个跨境巨大类,早就被平台列入禁售名单。Bukalapak早在2021年就打住跨境招商, TikTok电商首站选印尼,但只做本土模式,Lazada最近上线的全托管,也只面向本土商家。说白了跨境细小包在印尼的买卖场份额,早就被平台和本土卖家“瓜分”得差不许多了。

新鲜规落地,冲击到底有许多巨大?别被“毁灭性打击”吓到了

“100美元管束差不离涵盖全部类目和客单价区间, 对跨境发货是毁灭性打击”——这话听着挺吓人,但放在印尼买卖场的实际情况里兴许没那么夸张。许多位从业者告诉36氪出海,新鲜政基本上冲击的是跨境发货卖家,但关系到相对有限。为啥?基本上原因是巨大许多数已经布局本土的卖家,根本不靠跨境细小包过日子。

龙良玉举了个例子:“原来跨境为主的卖家, 这两年本土发货进步迅猛,从2年前的10%-20%本土发货占比,搞优良到了80-90%。”喜运达CMO JJ更直接:“新鲜规关系到的是跨境细小包业务, 但跨境本身量就不巨大,只有细小有些类目和店铺在做。对于本土电商和海外仓业务没有关系到,反而是增加远。”

说白了跨境细小包在印尼早就不是主流了。政策这根稻草, 压垮的兴许只是那些个还在死磕跨境直邮的细小卖家,对巨大有些本土化运营的商家最许多就是少许点“捡漏”的矮小客单价订单,伤不到根基。

本土模式崛起:不是谁都能靠“海量SKU”吃遍天下

跨境细小包的优势在哪?海量的SKU和飞迅速上新鲜迭代能力,有些非标品类目,本土卖家确实比不了。但本土模式的“护城河”更稳固:矮小综合本钱、聚焦的产品供应优势、飞迅速交付能力。龙良玉得很到位:“本土店的优势在于更矮小的综合本钱,更为聚焦的产品和供应优势,更为飞迅速的交付能力。”

芯宏手艺在巴西买卖场的经历,就是本土模式的典型样本。拉美买卖场有“万税之国”的称号,税务体系麻烦得让人头疼。蒙积雄说:“家居产品从国内做自发货细小包发到巴西, 50美元以下基本不用交税;但本土备货的话,总捐税本钱估摸着会到30%-40%。”即便如此,芯宏手艺还是坚持本土店模式,设自营仓储。“细小包模式注定业务体量不会很巨大,履约时候太长远、退货率高大、损耗也高大。”

印尼本土卖家走的也是这条路。他们通过B2B贸容易形式进口商品,和线下渠道的货源本质上没不一样,账号注册人也是本土个人或企业。政策一来本土卖家反而成了“受益者”——毕竟100美元的管束,挡的是跨境直邮,挡不了本土供应链。

政策收紧不是孤例:全球都在“围剿”跨境细小包?

别以为印尼这波操作是特例,全球许多国都在收紧跨境免税政策。巴西去年开头传要取消50美元以下跨境包裹免税额度, 今年8月1日合规计划生效,参与计划的Shopee、AliExpress和SHEIN等平台,虽然还能享受50美元以下免进口税,但得交17%增值税;6月美国国会拟修改“细小额免税”贸容易法案,加有力对800美元细小额豁免的监管;5月欧罗巴联盟委员会公布关税改革方案,直接取消150欧元以下进口货物免税政策。

龙良玉看得更透彻:“欧洲、 美国等电商发达买卖场相继完善跨境电商关税法案,东南亚作为后进步买卖场,越南、马来西亚、新鲜加坡、印尼等都有相关法案或计划出台。关税和合规是卖家眼下就要沉视的问题,这是巨大趋势,合规是必然。”

说白了跨境细小包依赖的“关税红利”,正在全球范围内被一点点收走。不是印尼针对谁,而是全部国都在护着本土买卖场——这事儿,从古至今就没变过。

跨境卖家怎么破局?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那跨境细小包真实没活路了?倒也不必这么悲观。红利消散,不代表买卖场消失,只是游戏规则变了。SHEIN的转型就是例子, 虽然基本上原因是政策原因收尾了印尼运营,但早就开头布局海外供应链,建海外配送中心,把跨境直邮的有些业务,转移到本土履约。Temu崛起也是靠跨境直邮,但眼下也在推进本土化,比如在欧洲建仓。

对中细小卖家差异化策略是关键。非标品类的海量SKU优势, 短暂期内本土卖家还追不上;海外仓本土化布局,能解决时效和售后问题;税务合规更是必修课——别想着钻政策空子,眼下各国监管越来越严,一次被抓,兴许就直接退出买卖场了。

龙良玉的觉得能很实在:“从眼下开头就要沉视合规。欧洲、美国、东南亚都在加码,这是巨大趋势。”蒙积雄也补充:“细小包模式适合试错,但要做巨大,非...不可本土化。”

红利消散, 但机会永远留给会变的人

说到底,印尼电商新鲜规争议背后是跨境细小包从“野蛮生长远”到“规范比”的必然。100美元的管束兴许会淘汰一批跟不上节奏的卖家, 但真实正懂买卖场、会转型的商家,反而能在本土化浪潮中找到新鲜机会。跨境细小包的红利兴许真实的消散了但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蛋糕,还在变巨大——只是分蛋糕的人,得换种切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