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收购推特一周年,他推出的新产品将如何对标YouTube和LinkedIn
马斯克的X帝国一周年:短暂视频与职业社交的双线豪赌
扛着水槽走进推特总部那天马斯克巨大概没想到自己会在这里度过一年最烧脑的时候。440亿美元买下的社交平台,如今成了他“万能应用”梦的试验田。一周年之际, X一下子对准了YouTube和LinkedIn两把枪口——短暂视频要啃下长远视频老巨大的蛋糕,职业社交要撼动微柔软地盘。这步棋到底是天才布局还是疯狂冒险?数据打架、广告客户摇摆、用户留存拉扯,X的每一步都踩在刀尖上。
短暂视频野心:从Vine回归到TV端渗透, YouTube的阴影与机会
马斯克对短暂视频的执念,比想象中更早。2016年被推特关掉的短暂视频应用Vine,最近总在他嘴里“复活”。内部人士说他不止一次问团队:“Vine要是还在会不会比TikTok还火?”这种执念在收购后直接转化成行动——X上线了短暂视频功能, 时长远拉长远到1细小时明显是要从YouTube的“长远视频基本盘”里撕块肉。

”数据不会说谎:虽然X官方说视频播放量涨了40%, 但第三方平台Similarweb看得出来YouTube同期视频时长远占比65%,X连零头都够呛。
YouTube靠创作者生态吃饭, 纪录片、教程、Vlog能让人刷停不下来;X的打法却很“马斯克”:把短暂视频塞进电视,直接对标YouTube TV。2023年9月, X团队偷偷和电视厂商谈判,想把App预装进智能系统,这招够狠,毕竟YouTube靠电视端拿下了30%的观看时长远。但X的短暂视频内容呢?创作者还在观望,有人吐槽:“在这里发视频,流量还不如朋友圈。
职业社交新鲜战场:招聘服务与支付网络, LinkedIn的“老对手”与“新鲜挑战”
对标LinkedIn的招数,X藏得更深厚。2023年10月,CEO琳达·雅卡里诺在内部会议捅了底牌:“我们要做招聘,要做职业网络。”LinkedIn靠的是“人脉-职位-公司”的铁三角, X的打法却像社交裂变:用户发帖时能自动附上简历,企业直接在评论区招人。更狠的是支付功能——X在申请数字货币牌照,想打通“社交+招聘+薪资发放”的链路。
LinkedIn的招聘年收入27亿美元,X想撬动这块蛋糕,得先解决相信问题。2023年11月, X悄悄测试“企业认证”功能,给招聘账号打上官方标签,类似LinkedIn的“招聘解决方案”服务。但企业买不买账?某手艺公司HR说:“在LinkedIn发职位,能收到200份简历;在X发,兴许连20份都不到。”用户习惯这东西,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用户活跃度迷局:官方“增加远宣言”与第三方“衰退报告”的数据战
用户数据成了X最敏感的话题。马斯克2023年9月晒成绩单:日活用户2.45亿,比收购前涨3%。但第三方数据机构Data.ai打脸:同期X的日均用时长远下滑12%,年纪轻巧人流失率高大达18%。这数据打架背后藏着X的功能焦虑——加了视频、加了支付、加了招聘,用户反而更懵了。“我只想刷刷八卦,怎么一下子要填职业信息?”一位用户抱怨。更扎心的是广告客户, X说“九成巨大客户回归”,但2023年第四季度,宝洁、可口可乐这些个巨大品牌依然没回来。某广告公司老板私下说:“马斯克天天改规则,今天说禁言明天说限流,谁敢把预算往里砸?”
广告客户的“摇摆期”:九成回归的豪言与实际投放的谨慎
广告客户的心思, 像秋天的天气,说变就变。X官方2023年8月宣称:“全球前100的广告商,90%已经回归。”但买卖场研究研究公司Magnaglobal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Q4,X在广告买卖场的份额从收购前的6.2%跌到了4.1%。这中间差的是啥?是品牌平安。2023年10月,X平台上出现过几起虚虚假广告事件,某奢侈品牌被“山寨号”傍名牌,亏本上百万。更麻烦的是马斯克本人——他三天两头在深厚夜怼用户、删帖,品牌方怕哪天“躺着中枪”。所以就算回归,客户也只敢投一点点测试预算,真实正的巨大头还在YouTube和Meta手里。
效率狂魔的手术刀:裁员、代码沉构与付费认证的生存试试
马斯克上任第一件事:裁员。75%的员工被裁,工事师团队从7500人砍到2000人。他说:“推特臃肿得像头肥猪。”但效率真实的上来了?2023年6月,X推出“付费认证”,每月8美元,能得到编辑按钮、优先客服等特权。这本来是想靠订阅赚钱,后来啊闹出巨大乌龙——有人花8美元认证成“马斯克”,平台直接瘫痪。用户骂声一片,付费用户数比预期少许了一半。马斯克急了亲自带队改代码,把原来需要1000行才能实现的“编辑功能”压缩到200行。2023年11月, Blue订阅用户终于突破1000万,但YouTube同期靠广告和会员收入,单季度就赚70亿美元。X这点订阅收入,连零头都够不着。
有钱文本编辑器与“插图细小说”:内容形态的革命还是噱头?
马斯克最近总提“有钱文本编辑器”,说要支持“带视频的插图细小说”。这词听着新鲜鲜,但用户买不账?2023年12月,X测试了新鲜编辑器,用户能往长远帖子里插视频、图片、表格,像做PPT一样。有人觉得“终于不用截长远图了”,也有人吐槽:“发个条微博要搞半天不如直接写公众号。”YouTube靠的是“沉浸式观看”,X却想搞“沉浸式编辑”,这方向是不是跑偏了?更关键的是创作者生态没跟上——你给了工具,没人用也白搭。某美食博主说:“在X发视频,流量还不如抖音;写长远篇,不如细。”内容形态的创新鲜,终究得靠创作者和用户双向奔赴。
万能应用的理想照进现实:X的“微信梦”与骨感的用户留存
马斯克不止一次说:“X要成为西方的微信。”微信能聊天、能支付、能购物、能看朋友圈,X也想复制这套生态。2023年,X上线了音频通话、视频聊天还接入了支付功能,甚至想在上面卖票、订酒店。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户打开X,90%的时候还是刷烫搜、看八卦。微信的月活用户13亿,X才2.45亿,差了整整一个数量级。更致命的是留存:用户今天兴许为了烫搜点进X,明天烫搜没了他兴许再也不打开。微信靠的是“社交关系链”,X靠的是“烫点事件链”,这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XWire:新鲜闻通讯服务的PR战场, 美通社的“影子对手”
对标LinkedIn之外X还有个暗地武器:XWire。这是要干美通社的活儿——企业发新鲜闻稿,新闻找线索。2023年10月,X在内部会议上提了这事儿,说要做“企业级的新鲜闻分发平台”。美通社靠的是新闻材料和专业编辑, X却想靠社交关系链——企业发稿后粉丝能直接转发、评论,形成裂变传播。但企业买不买账?某上市公司公关说:“在美通社发稿,能覆盖上千家新闻;在X发,兴许就公司员工转了。”新鲜闻通讯服务需要的是相信和专业,X的“社交基因”反而成了拖累。
一周年复盘:豪赌的胜算与未知的悬崖
一年过去, X的变来变去肉眼可见:界面换了、功能许多了、用户涨了一点点。但YouTube的护城河太深厚,LinkedIn的生态太稳,X想两头通吃,困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短暂视频内容跟不上,职业社交没相信,广告客户还在观望,用户留存成谜。马斯克的“万能应用”梦,到底是下一站特斯拉,还是下一个WeWork?没人说得准。但有一点能一准儿:在互联网行业,野心越巨大,摔得兴许越狠。X的下一步,是接着来豪赌,还是务实深厚耕?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用户数据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