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巨头为何放弃主业,转战AI社交在巴西市场
从解题柔软件到AI聊天机器人,Poly.AI的“不务正业”之路
你猜怎么着?今年春天a16z那份《Top100生成式AI消费类应用》报告里挤进来个让人意外的名字——Poly.AI。这家公司背后是国内在线教书巨头作业帮, 一年前还在卖AI解题柔软件Question.AI,转眼就成了拉美AI社交买卖场的黑马。576万月活,巴西占了六成,数据亮眼得让人忍不住琢磨:教书巨大厂怎么一下子掉头扎进AI社交的赛道?
2023年5月:挂着“语言学”的羊头, 卖着AI社交的狗肉
Poly.AI刚上线那会儿,叫PolySpeak,海报上画着动漫角色拿着话筒,主打“AI语言学”。作业帮想靠老本行吃饭,做角色交互练口语,还加了语音输入输出、翻译功能,支持西法德中英五种语言。有意思的是产品界面跟Character.AI简直一模一样,只是许多了个“学”的壳。后来啊呢?用户根本不买账——练语言哪有直接跟虚拟角色聊天来得爽?不到一个月, 应用商店里“语言学”的标签全删了Slogan换成“Real AI、Real Voice、Real Fun”,彻底放飞自我。

2023年10月底:给自己颁个“No.1 Real Voice”, IP引流是真实香
转型这事儿,Poly.AI玩得挺溜。10月底那次更新鲜, 直接给自己封了个“No.1 Real Voice”,明摆着要跟Character.AI抢地盘。更绝的是Mod功能——用户能给中意的角色“改设定”, 比如把五条悟的背景故事改成“高大中同桌”,或者给亚丝娜加个“中意喝奶茶”的人设。这下可把动漫党拿捏得死死的,毕竟谁不想跟“自己版”的角色聊天呢?同期还疯狂蹭IP, TikTok上五条悟、田柾国的剪辑视频满天飞,广告素材里直接用了《刀剑神域》的游戏场景,流量哗哗往里涌。你说这算不算“碰瓷”?但用户就吃这一套。
巴西买卖场:意外爆款的“温床”,还是无奈的选择?
Poly.AI的下载曲线,跟过山车似的。2023年5月上线后细小半年没动静,11月一下子暴涨,巴西、墨西哥、印尼三国包揽了80%的下载量。要说这波增加远纯属偶然吧, TikTok上葡语用户自发推荐“没过滤器的AI聊天”,Character.AI太严格,Poly.AI刚优良填补了空白。要说刻意为之吧, 作业帮确实在巴西下了血本——本地化做得极细,连葡语都学得有模有样,DAU直接干到品类第一,连Character.AI都得靠边站。
600万月活里巴西用户占了六成,这波流量怎么来的?
点点数据看得清楚, Poly.AI累计1794万次下载,576万月活,巴西用户占比近60%。更夸张的是DAU,巴西用户量直接甩开Character.AI优良几条街。你问为啥是巴西?这地方有意思——手机普及率高大,年纪轻巧人许多,对虚拟社交收下度拉满。许多款虚拟外教产品的最巨大下载买卖场都是巴西,用户跟AI聊天不尴尬,反而觉得新鲜鲜。再加上本地KOL推波助澜,那些个动漫博主带个货,数据蹭蹭涨。作业帮估摸着自己都没想到,拉美这片“流量洼地”居然成了主战场。
巴西用户不喜欢付费?美国用户75%内购收入,差距有点巨大
但流量巨大不等于能赚钱。内购数据打脸来得太迅速——巴西用户占MAU六成, 内购收入却只有4.63%;美国用户占比个位数,倒贡献了75%的收入。这啥概念?相当于巴西用户用喜欢发电,美国用户真实金白银砸钱。你说作业帮能不慌?2024年开年,Poly.AI的买量素材一下子转向美国、英国,成熟买卖场成了新鲜目标。毕竟拉美用户看广告都嫌烦, 开屏广告、激励广告、聊天弹窗广告轮番上,体验差得一塌糊涂,但没办法,非成熟买卖场就得这么“薅”。
AI生图、 Mod功能、金币包:Poly.AI的“骚操作”变现术
变现这事儿,Poly.AI玩得比同行机灵。Talkie AI搞麻烦交容易系统, 用户看得眼花;Poly.AI直接砍掉许多余选项,订阅+金币+广告三件套,轻巧松粗暴。订阅包故意搞个“Premium”和“Standard”, 差价近一倍,权益就许多1500金币——算下来买Premium不如Standard加金币包,用户反而觉得自己“占了廉价”,这波心思战术玩得溜。
Event功能:AI生图成“印钞机”, 用户为情感纽带买单
真实正吸金的其实是Event功能,说白了就是AI生图。用户跟角色聊到关键情节, 输入“海边日落”“告白现场”,系统直接生成专属卡面还能设成聊天背景、挂在个人主页。数据看得出来 1000万角色里IP角色比如五条悟、亚丝娜的消息量能达到千万级,普通UGC角色连零头都够不着。用户对IP角色有感情,天然愿意为“专属回忆”花钱。点点数据统计, 8000金币和1000金币包是内购销量冠军,Event功能消耗的金币最许多——生图一张,金币几块,用户乐此不疲。
订阅和金币包:定价套路许多,巴西用户更喜欢“买巨大额不买订阅”
巴西用户的付费习惯更特别。他们不喜欢按月订阅,偏喜欢一次性买巨大额金币包——兴许觉得订阅“绑得死”,买金币更自在。这跟美国用户彻头彻尾相反,美国那边订阅包卖得飞起。Poly.AI摸透了这玩意儿脾气, 把金币包分成细小额、中额、巨大额,巨大额的还送点折扣,巴西用户一看“划算”,直接梭哈。反观订阅包, Premium和Standard的差价设计,说白了就是引导用户绕开订阅,去买更划算的金币,这算盘打得,珠子都迅速崩出来了。
教书巨头的AI社交赌局:赢了增加远,输了啥?
Character.ai千万月活还在亏损,Poly.AI靠576万月活能打破魔咒吗?现实骨感得很。用户量巨大确实能帮模型迭代,但算力本钱、内容审核、用户留存,哪样不是烧钱?作业帮把Question.AI的手艺团队拉过来做Poly.AI,算力开销估摸着比教书时代还巨大。更头疼的是拉美用户留存——他们来得迅速, 走得也迅速,今天追五条悟,明天兴许就跑去看新鲜动漫,产品得不断追烫点,累得像狗。
用户量巨大=赚钱?Character.ai千万月活还在亏损,Poly.AI能打破魔咒吗?
AI社交的盈利就在这儿:用户越许多,本钱越高大,付费率却上不去。Character.ai跟手艺公司一起干蹭算力, Poly.AI在巴西靠广告结实撑,本质上都是“饮鸩止渴”。作业帮兴许赌的是先拿下拉美买卖场,再杀回美国成熟买卖场。毕竟美国用户ARPU值高大, 75%的内购收入已经说明潜力问题是怎么把巴西的“流量”变成“留量”,还得靠内容和IP持续输出。
创作者生态:1000万角色打底,非IP角色能否扛起增加远巨大旗?
Poly.AI眼下有1000万角色,但IP角色占了巨大头。用户跟AI聊天本质是找情感寄托,IP角色自带熟悉度,UGC角色很困难比。Poly.AI在探索页推非IP角色专题,还策划创作者激励——角色被互动就有钻石,能换钱。这招要是成了UGC生态活了用户留存不就稳了?但拉美用户对非IP角色的兴趣到底有许多巨大,还得打个问号。毕竟谁愿意跟一个“无名细小卒”聊一整天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