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商如何合力根除价值10亿的假美妆
虚假美妆在东南亚的狂欢:10亿黑市怎么吞噬相信
当菲律宾化妆品行业商会带着18家会员公司在知识产权局的见证下签署《电子商务谅解备忘录》时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终于动手了”的意味。这份文件被副总监Nathaniel S. Arevalo称为“游戏规则改变者”,目标直指那些个在电商平台泛滥的虚假冒化妆品。可问题是当规则改变时那些个靠虚假货吃饭的人,真实的会乖乖收手吗?
在马尼拉的一个普通仓库里 堆积着成箱的“巨大牌”面膜,包装精致得连正牌公司都要愣一下神。这些个产品的本钱不到10比索,却能卖到300比索,赚头高大得让正规商家眼红。海关局的突袭查封了12亿比索的这类商品,但你晓得这数字背后啥最可怕吗?是查完之后第二天同样的仓库又在另一条街开张了。

泰国睫毛膏的“刺痛”真实相
曼谷的Mae Rung品牌最近收到一个投诉, 客户说用了睫毛膏后眼睛疼得像被针扎,眼周还变黑了。品牌方让客户退回产品,一查包装——虚假的。成分里居然含汞,超标20倍。这种虚假货在TikTok上卖得比正牌还火,主播喊“泰国直采,专柜同款”,实际是广东细小作坊的产物。品牌方亏本超出100万泰铢,但更痛的是相信崩塌:有人用了虚假货,骂的是Mae Rung。
这种“背锅”现象在东南亚太常见了。消费者贪廉价买了虚假货,出问题后第一反应是“品牌质量差”,困难得有人会去不信自己买到了李鬼。品牌方呢?打虚假本钱高大得离谱, 请讼师、取证、起诉,一套流程下来几十万泰铢,后来啊兴许只抓到几个细小虾米,背后的工厂根本找不到。
新鲜加坡的“天价罚单”:杀鸡儆猴还是隔靴搔痒?
去年9月, 新鲜加坡那东西32岁的男子一准儿没想到,自己在Lazada上开126个账号卖虚假化妆品,会被罚266500新鲜元。这是该国史上最高大的售虚假罚款,新鲜闻一出,行业震动。可转头看看本地论坛,有人留言:“罚他算啥?那些个平台上的虚假货链接,今天删了明天又挂上来平台是真实不晓得还是装不晓得?”
这里有个矛盾点:平台说要打虚假,但虚假货带来的流量是真实金白银。一个虚假美妆链接的点击率兴许是正品的3倍,价钱矮小,销量高大,平台抽成也跟着涨。除非监管部门把刀架在脖子上,否则平台真实的会“自断财路”吗?Shopee菲律宾店2025年3月的新鲜政策说“屡次不合格商品下架”,可“屡次”的定义是啥?一次两次算不算?消费者投诉100次平台处理1次这账怎么算?
越南网红的260万粉丝:流量盛宴下的虚假货狂欢
河内那东西拥有260万粉丝的网红, 被雅诗兰黛和MAC联合举报时正在直播带货“巨大牌粉底液”。警方从他住里搜出54种虚假货,13370件,总值钱9.7亿越南盾。这玩意儿数字听起来不少许,但对比他直播间的GMV,这点亏本算啥?粉丝们刷着“姐姐推荐必买”,根本不晓得手里拿的是三无产品。
更讽刺的是 这类网红往往打着“泰国代购”“越南工厂直销”的旗号,把虚假货包装成“海外细小众优良物”。消费者觉得捡了廉价,其实是在拿脸冒险。泰国之眼报道过有个女生用了虚假面霜,激素超标弄得烂脸,治病花了5万泰铢,比正品昂贵10倍。这种恶性循环,啥时候能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