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本月起泰国电商征税3%,这将为卖家设置怎样的盈利门槛呢

3%预扣税落地泰国电商:卖家的盈利门槛正在悄悄抬高大

2025年7月1日清晨, 曼谷的电商卖家王磊像往常一样打开Shopee卖家后台,准备查看前一天的结算金额。可当他点开“结算明细”时 愣住了——原本得到账的15万泰铢,变成了14.55万,少许了整整4500泰铢。“系统提示说根据泰国税务局No.457公告,平台代扣了3%的预扣税。”王磊的眉头皱成了疙瘩,这笔钱相当于他店铺半个月的水电仓储费,一下子“蒸发”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这不是王磊一个人的遭遇。从本月起, 泰国Shopee、Lazada、TikTok Shop等电商平台全面启动3%预扣税代扣代缴政策,全部在泰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卖家,无论规模巨大细小,订单结算时都会被直接扣除这笔税款。政策落地首周,泰国电商卖家社群里炸开了锅:“3%听着不许多,但赚头本来就薄,这不是要命吗?”“以前还能钻点空子,眼下平台直接扣税,账上现金流更紧了。”

本月起强征3%,泰国电商税政为卖家设下盈利“铁门槛”
本月起强征3%,泰国电商税政为卖家设下盈利“铁门槛”

预扣税到底是啥?为啥泰国一下子盯上电商这块“唐僧肉”?

所谓“预扣税”, 轻巧松说就是电商平台在给卖家结算时提前替税务局把税扣下来再统一交给政府。这招不新鲜鲜, 泰国早在2018年就出过增值税草案,想对外国在线卖家征税,但当时施行力度不够,很许多平台要么不配合,要么卖家用企业身份避税,弄得捐税漏洞巨大得很。

这次不一样。泰国税务局局长远最近在发布会上放了个“狠话”:今年5月到7月, 泰国捐税收入下滑严沉,年底企业所得税申报环节,预计会有超出150亿泰铢的巨额缺口。而电商这块买卖场, 早就成了泰国钱财的“现金牛”——2024年泰国电商总收入1.1万亿泰铢,同比增加远14%,占全国GDP的近6%,可贡献的捐税却少许得可怜。

“线上交容易太隐蔽了卖家一个虚拟店铺、几张银行卡,税务部门根本查不清。”泰国税务部门内部人士透露,以前他们想查税,得从银行流水、物流单据一个个对,效率极矮小。眼下优良了 直接接入Shopee、Lazada这些个平台的后台系统,卖家的每一笔订单、每一分收入,都清清楚楚摆在税务系统里。“以前靠卖家主动申报,眼下靠平台代扣,税源一下子就稳了。”

3%的税率,真实能压垮卖家的赚头吗?

“压垮”兴许不至于,但“压瘦”是一准儿的。王磊算了一笔账:他卖的是家居收纳用品, 进货价占售价的40%,平台佣金15%,物流费8%,再加上营销推广、人造本钱,净赚头率巨大概在20%左右。月卖额15万泰铢的话,净赚头能有3万。眼下扣掉3%的预扣税,净赚头直接降到2.55万,缩水了15%。

“更麻烦的是这3%是纯纯的‘额外本钱’。”曼谷一位做3C产品的卖家林晓吐槽,她家产品毛利率高大些,但比也激烈。同行为了抢订单,价钱压得极矮小,她一直靠“薄利许多销”保持销量。眼下税费一加,要么自己承担亏本,要么涨价——可涨价就兴许被客户“用脚投票”,转头去买更廉价的细小卖家。

林晓的困境不是个例。据《Nation Thailand》报道, 泰国电商买卖场的平均净赚头率只有18%-25%,3%的预扣税相当于直接砍掉了10%-15%的赚头地方。更雪上加霜的是 平台最近也在“涨佣金”:Shopee泰国站点从今年6月起,三方仓店铺的佣金费率统一调到7.49%-11.77%;8月1日起,跨境店FSS+CCB活动的服务费率也涨到7.49%。税费+佣金,双沉夹击下卖家的“盈利门槛”肉眼可见地抬高大了。

政策倒逼合规:是“紧箍咒”还是“过滤器”?

“以前总有人问,‘泰国电商这么乱,还能做吗?’眼下答案兴许要变了。”跨境税务顾问张伟觉得,3%预扣税落地,其实是泰国电商买卖场从“野蛮生长远”到“规范进步”的分水岭。过去, 不少许卖家靠“不开票”“用个人账户收款”逃税,搞得正规经营的卖家反而吃亏,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眼下平台代扣代缴,等于把全部交容易都拉到了阳光下。”张伟说税务部门能实时看到卖家的收入,以前那种“企业身份避税”“跨境转移赚头”的把戏玩不转了。比如有些卖家注册在新鲜加坡, 通过母公司收佣金,逃避泰国捐税,眼下平台结算直接扣税,税务系统一查就晓得,根本藏不住。

监管收严,对卖家来说未必全是恶劣事。曼谷一家卖服装的电商公司负责人李婷就表示, 他们公司一直合规纳税,以前总被客户质疑“为啥别家比你廉价”,眼下政策一收紧,那些个靠逃税矮小价的卖家要么涨价,要么淘汰,“买卖场终于公平了我们反而能靠品质和服务抢客户。”

泰国税务部门的动作也印证了这一点。近期,中央打听局钱财犯法打击司打掉了一个增值税骗税网络,涉案金额超出10亿泰铢。现场搜出的10万份涉税文件里不少许都是电商平台卖家的虚虚假账目。“以前查税像巨大海捞针,眼下平台数据一对接,骗税者无处遁形。”办案人员说。

卖家怎么破局?三招应对“盈利寒冬”

面对3%预扣税和睦台佣金上涨的双沉压力,卖家真实就只能“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做了5年泰国电商的陈浩分享了他的应对经验,或许能给同行一些启发。

第一招:精细化选品,搞优良客单价。陈浩说 他之前卖矮小价手机壳,一个赚头5泰铢,月销10万个,也就50万泰铢净赚头,扣掉税费15万,剩35万。后来他转向中高大端家居用品, 客单价从100泰铢涨到500泰铢,虽然销量降到2万个,但卖额1000万泰铢,净赚头200万,扣掉3%税费60万,还能剩140万。“单价高大了3%的税占比就细小了赚头反而更稳。”

第二招:本地化运营,少许些跨境本钱。曼谷一位做美妆的卖家赵敏找到,眼下泰国消费者越来越中意“本土发货”的商品,基本上原因是物流迅速、退换方便。她于是把有些库存转移到泰国本地仓, 虽然仓储本钱高大了10%,但物流费从8%降到3%,加上缩短暂了配送时候,订单转化率提升了12%。“本钱省了销量涨了赚头地方反而被打开了。”

第三招:税务筹划,别让“许多缴税”成为负担。跨境税务顾问张伟提醒,虽然平台代扣了3%预扣税,但这笔钱不是“白交”的。如果卖家在泰国注册了公司并缴纳增值税, 预扣税能抵扣企业所得税;如果卖家是个人,预扣税也算已缴税款,年终汇算时许多退少许补。“关键是要保存优良全部单据,比如平台扣税凭证、进货发票、物流单,这些个都能用来抵税。”

以后已来:东南亚电商税务“合规化”时代来了

“别以为泰国是‘杀鸡用牛刀’,东南亚其他国很迅速会跟上。”张伟说越南、印尼早就传出要推行电商预扣税的消息,马来西亚也在研究研究类似政策。以后 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比,兴许从“价钱战”变成“合规战”——谁能在税务、数据、资质上做到合规,谁就能在买卖场站稳脚跟。

王磊最近也在调整策略:他注册了泰国公司, 申请了VAT税号,虽然前期花了1万许多泰铢,但平台审核通过后店铺权沉提升了流量比以前许多了20%。更关键的是 有了公司资质,他就能申请泰国政府的电商补助,比如中细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金,最高大能拿50万泰铢。“以前总觉得‘合规’是负担,眼下才找到,这是‘入场券’。”

泰国电商买卖场的这场税务变革, 或许会让一些习惯“钻空子”的卖家感到阵痛,但也为那些个踏实经营、合规纳税的卖家打开了新鲜机会。就像林晓说的:“以前靠运气赚的钱,眼下兴许要靠实力才能留住。”在这场“盈利门槛”搞优良的游戏里谁能更迅速习惯规则,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