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加入存款战,有哪家银行储蓄账户年收益率能达到4.15%
题图来源 | pexels
苹果一下子杀入存款买卖场,4.15%利率到底有许多香?
苹果公司负责Apple Pay和Apple Wallet的副总裁Jennifer Bailey最近放了个巨大招, 说要把储蓄账户塞进Apple Card里年获利率直接拉到4.15%。这话一出,不少许人都懵了——苹果不是卖手机电脑的吗?怎么也开头搞存款了?更让人意外的是 这玩意儿利率比美国市面上巨大许多数储蓄账户高大出一巨大截,要晓得美国普通储蓄账户的年利率也就0.3%到0.5%,苹果这直接跳到了4.15%,相当于把20优良几个普通储蓄账户的利率摞一块儿了。

用户操作倒是轻巧松, 打开iPhone的钱包应用,点一下Apple Card就能设置账户,没有最矮小存款门槛,也不用交管理费,每天返现的钱还能自动转进去。听着确实挺诱人,但问题来了:苹果凭啥能给出这么高大的利率?市面上真实有其他银行能达到这玩意儿数吗?这背后是不是有啥猫腻?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
苹果的4.15%利率,到底是真实优惠还是“套路”?
先说清楚,这玩意儿储蓄账户不是苹果自己开的,是和高大盛一起干的。苹果负责把用户导过去,高大盛负责实际运营和付利息。这么一看,优良像苹果就是当了回“中间商”,但问题来了高大盛为啥愿意给这么高大的利率?要晓得高大盛可是华尔街的老牌投行, 平时给企业放贷、搞投钱的获利都不矮小,眼下一下子对普通储户这么“巨大方”,困难道是良心找到了?
其实没那么轻巧松。硅谷银行今年3月份倒闭后 美国储户们对中细小银行的相信度直线减少,巨大家都怕存钱进去银行一下子没了纷纷把钱往巨大银行搬。但巨大银行许多了比也激烈了苹果和高大素一起干推这玩意儿储蓄账户,本质上就是想从巨大银行嘴里抢点肉。苹果的用户基数巨大, Apple Card的持卡人也不少许,这些个人本来就有消费返现,眼下直接把钱存在自家系统里体验一准儿比跨行转账方便。苹果这是用“高大利率+便捷操作”双管齐下 先把用户黏住以后说不定还能推出更许多金融服务,比如贷款、理财啥的。
但对用户这事儿得两看。优良处很明显:利率高大、没门槛、操作方便。但恶劣处也有,比如资金平安——虽然高大盛是巨大机构,但万一再出个硅谷银行那种事,存款保险能赔几许多?美国存款保险上限是25万美元,巨大有些普通用户倒是够用,但手里钱许多的就得掂量了。还有, 这玩意儿储蓄账户只能存Apple Card的返现,或者从外部银行转账进去,想取钱也只能转回外部银行,不能直接刷卡消费,灵活性不如普通储蓄账户。
别被苹果的数字迷了眼, 这背后的银行比才叫激烈
苹果的4.15%听着吓人,但在美国银行业里这利率其实不算顶尖。今年3月硅谷银行出事后不少许中细小银行为留住储户,把利率提到了5%以上。比如总部在洛杉矶的PacWest Bancorp, 专门服务初创企业,他们推出的短暂期定期存单利率直接给到5.5%,比苹果还高大1.35个百分点。还有纽约的Signature Bank, 虽然后来倒闭了但在出事前,他们的巨大额存单利率也冲到了5%以上。
兴许有人会说中细小银行利率是高大,但凶险也巨大啊,万一倒闭了怎么办?这话没错,但也不是全部中细小银行都不靠谱。比如WebBank, 一家彻头彻尾线上的银行,没有实体网点,靠着高大利率吸引了一巨大堆用户,他们的一年期定期存单利率也有4.8%,而且已经稳稳当当运营十几年了平安性比那些个瞎搞的银行靠谱许多了。还有Marcus by Goldman Sachs, 没错,就是高大素自己旗下的零售银行,他们的储蓄账户利率也有4.3%,比苹果略矮小一点,但胜在产品更成熟,服务也更全面。
所以你看,苹果的4.15%利率,其实是在“高大利率战”里踩了个中游位置。它真实正的优势不是利率最高大,而是“苹果生态”的加持。用iPhone的人, 本来就习惯了在苹果生态里消费、支付、玩乐,眼下连存钱都能在同一个App里搞定,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是其他银行比不了的。但对那些个不在意苹果生态,或者追求更高大利率的用户苹果的吸引力就没那么巨大了。
普通用户怎么选?别只盯着利率, 这几点更关键
眼下问题来了手里有点闲钱想存起来到底是选苹果的4.15%,还是去找那些个5%以上的中细小银行?其实这事得分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是苹果的沉度用户, iPhone、Apple Watch、Apple Card全用着,那苹果的储蓄账户确实方便,返现自动存进去,想用的时候直接转出来省得跨行操作,省下的时候精力也算钱。
但如果你对利率特别敏感, 手里有几十万存款想找个地方“躺平赚利息”,那兴许就得看看其他选择了。比如前面说的WebBank, 4.8%的利率,比苹果高大0.65个百分点,存10万块钱一年下来许多赚650块,够买两部新鲜手机了。或者能考虑货币买卖场基金, 比如Fidelity Government Cash Reserves,眼下的年化获利率也有4.2%左右,而且流动性更优良,随时能取,凶险也比定期存单细小。
不过话说回来选储蓄账户也不能只看利率,还得看“隐性本钱”。比如有些银行虽然利率高大,但取钱要收手续费,或者每月有转账次数管束,存进去轻巧松取出来困难。还有,银行App优良不优良用,客服响不响应,这些个细节直接关系到体验。我有个朋友去年存了个中细小银行, 利率看着高大,后来啊App天天崩溃,想查个余额要刷新鲜半细小时再说说实在受不了把钱取出来了算下来省的利息还不够气的。
所以啊,选储蓄账户就跟挑对象似的,不能只看脸,还得看性格、三观,合不合适自己最关键。如果你懒得折腾, 就想找个地方平安方便地存钱,苹果的4.15%倒是能考虑;如果你愿意花点时候研究研究,那市面上一准儿有比苹果更划算的选择。
苹果进军金融,是“降维打击”还是“跨界碰瓷”?
苹果搞存款这事, 有人觉得是“降维打击”——手艺巨头跨界金融,凭用户量和生态优势,分分钟把老一套银行打得找不着北。也有人觉得是“跨界碰瓷”——苹果对金融领域一窍不通,纯属来凑烫闹的,说不定哪天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点极端。苹果确实不是第一次搞金融了 2019年推出Apple Card的时候,就跟高大盛一起干搞信用卡,眼下又推储蓄账户,明显是想一步步把金融服务嵌进自己的生态里。从用户体验角度看, 苹果确实有两把刷子,把麻烦的金融产品做得跟玩游戏似的,点几下屏幕就能搞定,这对老一套银行来说确实是个冲击。美国银行的App就三天两头被用户吐槽“困难用跟迷宫似的”, 界面设计乱,操作步骤繁琐,跟苹果的钱包App一比,简直像上个世纪的产物。
但要说苹果能把老一套银行“干趴下”,也不现实。金融行业最讲究的是“相信”和“平安”, 用户愿意把钱存在银行,看中的是银行的资质和监管体系,不是App优良不优良看。苹果虽然品牌响,但在金融领域的经验差不离为零,真实要出个资金平安问题,用户相信度立马崩塌。而且老一套银行也不是吃素的, 比如摩根巨大通最近就推出了自己的数字钱包Chase Pay,虽然用户量不如Apple Card,但在企业客户和高大端理财领域,优势还是苹果比不了的。
所以苹果进军金融,更像是一场“互相试探”。老一套银行在学苹果做用户体验,苹果在学老一套银行做合规风控。以后说不定会出现“手艺银行”和“老一套银行”融合的局面 手艺巨头负责前端界面和用户触达,老一套银行负责后端运营和凶险管理,巨大家一起把钱赚了用户也能享受到更便捷的服务。
硅谷银行倒闭后用户到底该信巨大银行还是细小银行?
今年3月硅谷银行倒闭,把美国储户们吓得不轻巧。这家银行资产规模超出2000亿美元, 按理说“巨大而不倒”,后来啊说倒就倒,几十亿存款瞬间蒸发,再说说靠美联储和FDIC兜底才没出巨大事。这事之后 很许多人开头对中细小银行“敬而远之”,觉得还是巨大银行靠谱,比如摩根巨大通、美国银行这种,资产规模上万亿,倒了就是系统性凶险,政府一准儿不会不管。
但问题是巨大银行的利率通常比中细小银行矮小得许多。比如摩根巨大通的普通储蓄账户利率只有0.01%,存10万块钱一年利息才10块钱,连买包泡面都不够。而中细小银行为吸引用户,利率往往能给到3%以上,差距还是挺巨大的。这就让储户陷入两困难:存巨大银行平安但利息少许,存细小银行利息许多但怕倒闭。
其实这事儿有个折中办法:把钱分散存。比如25万以内存中细小银行,享受高大利率,超出25万的存巨大银行,靠存款保险保障平安。或者选那些个“线上+线下”结合的银行, 比如Capital One,既有实体网点,又有线上App,利率比巨大银行高大,平安性也比纯线上的中细小银行有保障。我认识的一个创业者, 去年硅谷银行出事后就把巨大有些钱转到了Capital One,利率3.5%,取钱也方便,算是找到了平衡点。
再说一个,还得看银行的“客户画像”。比如PacWest Bancorp基本上服务初创企业, 这些个企业存款量巨大,但起伏也巨大,一旦企业融资周围恶化,银行就兴许面临挤兑凶险。而像社区银行,基本上服务当地居民和细小企业,存款来源稳稳当当,凶险反而细小一些。所以选银行不能只看规模巨大细小,得看它的“主营业务”和“客户群体”靠不靠谱。
以后利率会一直高大下去吗?储户该“锁定期”还是“活期存”?
眼下美国银行的存款利率这么高大,能持续许多久呢?其实美联储加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了明年说不定就要开头降息。一旦降息,银行存款利率一准儿也得跟着降,到时候眼下这些个4%以上的利率兴许就成了“绝版”。所以眼下手里有闲钱的储户,该不该“锁定期”存款呢?
这得分情况。如果你确定这笔钱一年内用不着, 那能考虑定期存单,比如PacWest的5.5%一年期CD,或者Marcus的4.5%两年期CD,提前锁定高大利率。但要注意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来会亏本利息,有些银行甚至会罚本金,所以得确保这笔钱真实的一时半会儿用不到。
如果是随时兴许要用的钱,比如应急备用金,那还是选活期储蓄或者货币买卖场基金更灵活。虽然利率比定期矮小一点,但取钱方便,不会基本上原因是急用钱而亏本利息。比如Fidelity的货币买卖场基金, 眼下年化4.2%,每天都能取,跟活期储蓄差不许多,但利率却比普通活期高大10倍以上,挺划算的。
再说一个,还得关注银行的“利率促销活动”。有些银行为了冲存款规模,会搞限时高大利率,比如新鲜用户开户送100美元利息,或者前三个月利率翻倍。这些个活动虽然时候短暂,但如果能赶上,也能薅一把羊毛。我有个同事前阵子就在一个线上银行薅到了“新鲜用户4.8%利率三个月”的活动, 存了5万块钱,三个月许多赚600块,相当于白捡了一个月的工钱。
苹果的储蓄账户,到底适合哪些人?
说了这么许多,回到一开头的问题:苹果的4.15%储蓄账户,到底值不值得开?其实这事没有标准答案,得看你是不是苹果的“目标用户”。如果你符合下面这几个条件, 那苹果的储蓄账户兴许还挺适合你:
第一,你是Apple Card的持卡人,平时消费三天两头返现。返现直接存进储蓄账户, 能享受4.15%的利息,相当于“返现+利息”双沉获利,比存在普通银行卡里划算许多了。比如你个个月用Apple Card消费5000块, 返现率按3%算,每月能拿150块返现,存一年利息就是150×4.15%=6.225块,虽然不许多,但积少许成许多嘛。
第二, 你习惯用苹果生态,iPhone、iPad、MacBook全用着,平时困难得用安卓手机。苹果的储蓄账户只能在iPhone上操作,如果你用安卓,那这玩意儿账户对你来说就是“形同虚设”。但如果你是苹果用户, 那操作体验确实不错,不用下载单独的App,在钱包里点几下就能搞定,跟用Apple Pay一样顺手。
第三,你对资金平安性要求不高大,或者存款金额在25万美元以内。前面说了高大盛虽然是巨大机构,但存款保险上限是25万,超出这玩意儿数就不保险了。如果你存款不许多,又懒得研究研究其他银行,那苹果的储蓄账户也算是个省心的选择。
但如果你不符合这些个条件, 比如你不用Apple Card,或者用的是安卓手机,或者存款金额比比看巨大,那兴许就得再考虑考虑了。毕竟市面上利率更高大的银行也不少许,花点时候研究研究研究研究,说不定能找到更划算的选择。
存款买卖场“卷”起来了 用户才是到头来赢家
苹果加入存款战,说白了就是“神仙打架,凡人得利”。以前银行躺着就能赚钱, 利率矮小得可怜,储户没得选;眼下优良了手艺巨头跨界入场,中细小银行拼命抬利率,用户不仅能拿到高大利息,还能享受更优良的服务,这波操作确实挺香的。
但话说回来利率再高大,也得确保资金平安。选银行的时候,别光盯着数字看,得看看银行的资质、口碑、服务质量,还有自己的实际需求。如果你是苹果用户, 追求方便,那4.15%的储蓄账户能试试;如果你追求高大利率,那不妨许多看看中细小银行或者货币买卖场基金,说不定能找到惊喜。
反正不管怎么选,记住一点:别把鸡蛋放只有精明的用户,才能在存款巨大战里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