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个年销3000万美金的品牌,靠卖高溢价垃圾在网上真的能火吗

“垃圾”卖到3000万美金:这是个环保骗局还是买卖奇迹?

2022年, 有个品牌靠着卖“垃圾”,居然干出了3000万美金的卖额——你没看错,就是把从海里捞上来的塑料,做成手链,卖20美元一个。这事要是放在十年前, 估摸着早就被骂成“割韭菜”了但眼下人家不仅没凉,反而在欧美买卖场圈了200许多万粉丝,Instagram上点赞动不动就6万+。你说奇不奇怪?消费者到底图啥?是真实心环保,还是被品牌的故事忽悠了?今天咱们就扒扒这玩意儿叫4Ocean的品牌,看看它到底是“环保救星”还是“智商捐税割机”。

20美元的塑料手链:谁在为“高大溢价垃圾”买单?

先说说4Ocean到底卖啥。主打产品是一串手链, 绳子是回收塑料瓶做的,中间挂个95%回收不锈钢的吊饰,或者95%回收玻璃瓶做的珠子,包装盒也是环保材料。材料听着挺“环保”, 但你要去搜“回收塑料手链”,拼许多许多上9块9能买一打,本钱价估摸着连4Ocean的零头都不到。问题来了:凭啥4Ocean能卖20美元,还有人抢着买?

靠在网上卖高溢价“垃圾”,这个品牌年销三千万美金
靠在网上卖高溢价“垃圾”,这个品牌年销三千万美金

答案藏在他们的用户画像里。4Ocean自己公布的资料看得出来 70%的买家是女人,年龄集中在35-65岁,这些个人平时中意园艺、养宠物,对“可持续”“环保”这些个词特别敏感。而且他们不是随便买买,很许多人会复购,家里攒了优良几根不同颜色的手链。你说这些个人是冤巨大头吗?倒也不见得。对他们 买这根手链不是单纯买个饰品,更像“花钱买心安”——我花20块,就能帮品牌清除1磅海洋垃圾,这钱花得值。

2021年, 有个叫Sarah的美国妈妈在TikTok上晒了4Ocean的手链,配文“这是我买过最昂贵的塑料绳,但每次看到它,就想起我和孩子为海洋做的贡献”,这条视频居然火了直接带动品牌单周销量涨了3倍。你看,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垃圾”,而是“垃圾背后的意义”。

“买一捞一”的生意经:把环保变成可感知的消费行为

4Ocean最绝的一招, 是2017年成立时就推出的“1磅承诺”——买一件产品,他们就清除1磅海洋垃圾。这招听着轻巧松,其实是把“环保”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行动。你想啊,以前我们说“护着海洋”,太空泛了谁也不晓得自己到底做了啥。但眼下不一样, 你花20美元买根手链,品牌就发你一张“清理证书”,上面写着“这磅垃圾是在印尼巴厘岛清理的,由船员John操作”,还附现场照片和称沉视频。

截至2023年, 4Ocean已经清理了770万磅海洋垃圾,相当于3500万个塑料瓶的沉量。他们有25艘船、 285名船员,分布在佛罗里达、夏威夷、印尼等12个基地,个个基地的清理数据都会实时更新鲜在官网,连清理了几许多个塑料袋、几许多个渔网都写得清清楚楚。这种透明度,让消费者觉得“我的钱真实的用在了刀刃上”。

反观市面上其他跟风做环保的品牌, 有的说“每卖一件捐1块钱给环保组织”,但钱捐到哪里、捐了几许多,从不明着;有的用“再生材料”做产品,但材料来源、回收比例含糊其辞。后来啊呢?消费者买了一次就拉黑,基本上原因是根本感受不到“环保”的诚意。4Ocean不一样,它把“环保”做成了“可追踪、可感知”的消费品,这钱花得,消费者心甘情愿。

从“新鲜闻频道”到爆款手链:4Ocean的社媒暗战

你以为4Ocean的成功靠的是打广告?巨大错特错。人家根本不搞老一套营销,社媒账号愣是做成了“BBC环保频道”。你去翻他们的Instagram, 10条帖子有9条是环保新鲜闻:“学问家找到太平洋垃圾带面积又扩巨大了”“海龟误食塑料袋的视频”“怎么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塑料”……有时候发产品,也是配着清理垃圾的现场照,文末加一句“想加入我们?点击链接买根手链”。

这种“内容先于卖”的策略,效果出奇地优良。他们的YouTube频道有10万粉丝, 最火的视频是艘清理船在海上作业的vlog,播放量1484万,评论区全是“我要下单”“你们太棒了”。2023年3月, 他们发了一条“清理了1000磅废弃渔网”的视频,点赞量6.9万,转发量2.3万,比明星发广告的效果还优良。

为啥这么管用?基本上原因是眼下的消费者早就不信品牌自卖自夸了他们更相信“第三方”的声音。4Ocean不做广告,做“环保科普”,反而让用户觉得“这玩意儿品牌是真实的在做环保,不是来圈钱的”。你看,他们卖的不是手链,是一种“环保身份认同”——关注我,你就是“环保人士”了。

争议声中前行:高大溢价环保品牌到底能走许多远?

当然了4Ocean也不是没争议。有人骂他们“拿环保当幌子, 高大价卖垃圾”,说一根塑料手链本钱不到2美元,卖20美元,赚头率高大达900%,比卖毒品还狠。还有较真实的人去查, 找到他们清理1磅垃圾的本钱巨大概3-5美元,卖20美元的手链,除去本钱和运营,赚头地方确实不细小。那问题来了:赚这么许多钱,算不算“借环保牟利”?

其实争议的关键,在于“高大溢价”是不是合理。4Ocean的创始人Alex Schulze回应过:“我们卖的不是手链,是海洋清理行动的‘门票’。20美元里5美元是材料本钱,5美元是清理本钱,剩下的用来保持船队运营、员工工钱,还有捐给环保组织。”这话有没有道理?见仁见智。但至少许他们明着了本钱构成,比那些个藏着掖着的品牌有力许多了。

更关键的是4Ocean的“高大溢价”换来了实实在在的环保成果。如果没有这笔钱,他们根本不兴许养25艘船、285个船员。反观那些个卖9块9再生塑料手链的品牌, 号称环保,后来啊一年清理不了1吨垃圾,这种“廉价环保”,真实的有意义吗?说不定,4Ocean用买卖逻辑推动环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鲜——毕竟光靠情怀是清不完海洋垃圾的。

给想做“环保生意”的人:避开这3个坑, 才能不翻车

4Ocean的成功,给想做“环保生意”的品牌提了个醒:眼下的消费者,早就不吃“喊口号”那一套了。想靠卖“高大溢价垃圾”赚钱,得先学会这三件事:

第一,别把“环保”当标签,当行动。消费者眼下要的不是“我们是环保品牌”的口号,而是“你买了这玩意儿,到底对周围做了啥”。像4Ocean那样, 每清理1磅垃圾都有照片、有记录、有追踪,让消费者看到实实在在的后来啊,这才是真实的“环保”。

第二,社媒别打广告,打“相信”。4Ocean从不结实推产品,而是做环保科普,用专业内容建立“权威感”。消费者相信你了天然会买账。反观有些品牌, 社媒上全是“买我买我”,后来啊粉丝量不少许,转化率矮小得可怜,基本上原因是没人信你是在做环保,只觉得你在卖货。

第三,高大溢价能,但得“值”。4Ocean的手链昂贵,昂贵在透明、昂贵在成果、昂贵在参与感。你卖环保产品,本钱几许多、赚头几许多、做了几许多实事,都得清清楚楚告诉消费者。如果本钱2美元的东西敢卖50美元,还啥也不说明白,那不叫“环保”,叫“抢钱”,迟早要翻车。

说到底,4Ocean的故事告诉我们:买卖和环保,从来不是对立的。把环保做成可感知、可参与、可相信的产品,让消费者觉得“我的钱花得值”,这生意就能长远久。至于那些个想靠“环保”割韭菜的品牌,趁早收手吧——眼下的消费者,眼睛可亮着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7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