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oon工作四年后,为何我选择离职而不是继续发展
离开Noon的那天迪拜的阳光和四年前我入职时没啥两样。楼下黄色涂装的迅速递车正把包裹分发给不同区域的骑手, 这抹黄色曾是我在中东四年里最熟悉的颜色——它代表着Noon的生态,也代表着我对这玩意儿行业的全部认知。做出离职决定时我没和随便哪个人告别,只是把工卡放在了空荡荡的工位上。不是对平台失望,而是一下子找到,中东电商的剧本,兴许从来都不是我一开头以为的样子。
四年时候, 从“电商元年”到裁员潮
2017年刚来Noon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像打了鸡血。那时候中东被喊出“电商元年”, Souq刚被亚马逊收购,消息传过来时我们一群人围在茶水间聊聊,说这绝对是中东电商的转折点。其实Noon的创始人一开头也想收购Souq, 听说已经谈得差不许多了但后来Souq和亚马逊签了协议,没办法,只能自己组团队从零开头。那时候我们都觉得,机会来了要抓住这片蓝海。

但创业哪有那么轻巧松。我想起来第一任CEO是Souq的前高大管,人特别绅士,追求完美到有点偏执。原计划2017年1月1号上线,推迟了两三次每次问他“啥时候能优良”,他都说“迅速了迅速了”。后来他离职了新鲜团队接手,才终于磨蹭磨蹭走上正轨。Noon不只是做电商, 还有外卖Noonfood、跑腿服务,甚至生鲜杂货配送NoonGrocery,想打造一个像美团+京东的超级平台。那时候我们常说一旦用户习惯在这里买全部东西,粘性就高大了。
2024年4月中旬, 创始人Mohamed Alabbar向彭博社说裁员10%,巨大概3400人,基本上是营销、广告部门。他说明白说“过去一年半一直在削减本钱,眼下收尾了”。但我晓得,这不是收尾,是信号。不只是Noon,亚马逊也在裁员,整个巨大周围不优良,中东电商从野蛮生长远一下子踩了刹车。我在办公室看到被裁的同事收拾东西,一下子觉得,那些个以前喊着“改变中东”的口号,兴许比我们想象中更脆没劲。
中东电商的“价钱打仗”:为啥卷直播这么困难
中东这边的消费者, 外来人丁特别许多,收入不高大,对价钱特别敏感。以前有个叫Wadi的电商,三天两头搞“一元购”、“十元购”,用户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后来Noon也学, 但更许多的是盯着亚马逊的价钱——同款产品,亚马逊卖几许多,我们就要确保自己不昂贵,有时候为了廉价一块钱,运营团队能忙到半夜。iPhone、AirPods这些个烫销款,价钱战打得特别凶,两个平台的运营每天互相盯着,像打地鼠一样。
但直播带货,这边一直火不起来。国内眼下直播许多火啊,但在中东,王法卡得死。阿联酋把直播打赏归类为乞讨,禁止;沙特更严,连电视购物和直播购物都不让做。我想起来2020年华为在中东搞第一场直播, 后来啊只能发在YouTube上,购物还得转到华为商城,不像国内直播间点链接就能下单。那时候我们内部聊聊过要不要做直播,产品经理去问了法务,回来摇摇头说“政策问题,短暂期内解决不了”。
所以中东眼下主流还是KOL带货。品牌中意找网红,在Instagram、Snapchat发推荐,导流到自己的店铺。斋月期间,KOL报价能涨三倍,但还是抢着找。有次我们帮一个美妆品牌对接KOL, 那东西粉丝百万的网红报价5万迪拉姆,品牌方咬咬牙给了后来啊卖出去的货还不够付KOL费用。但没办法,中东消费者就信网红推荐,觉得“他用了我也用”。
当中国卖家遇上Noon:那些个被审核卡住的50万个SKU
刚开头在Noon做招商,困难办许多到想辞职。物流、支付、VAT,全是问题。最开头我们只能用Noon自己的VAT帮卖家登记,一个一个填资料,后来才允许卖家用自己的VAT。那时候中国卖家入驻, 得从零教他们怎么填资料、怎么上传产品,但没想到,这些个卖家学能力超有力,根本不需要培训。我们专门有个培训团队,后来找到中国卖家自己研究研究系统,问问题都问到点子上,直接把团队撤了。
最头疼的是产品审核。那时候全部审核都人造完成,一个SKU要过优良几关,图片、说说、价钱,磨蹭得要命。我想起来有个做3C的卖家,给了50万个SKU,是我们当时最巨大的客户之一。他们的运营团队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来找我,问“今天上了几许多个?”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陆陆续续上了三年才全部上完, 兴许今天上一个明天上两个,有时候一个烫销款一下子被拒,卖家急得跳脚,我们也没办法,邮件回复永远是“不符合平台标准”,具体标准是啥?没人说得清。
后来系统磨蹭磨蹭改进了能自动审核图片、SKU信息,效率高大了不少许。但早期那些个被卡住的SKU,成了中国卖家心里的一道坎。有次遇到一个卖家, 交了1000个SKU,再说说只上了200个,其他800个全被拒,他直接飞到迪拜办公室找我,拍着桌子问为啥。我看了半天 找到是产品说说里写了“最佳性价比”,兴许平台觉得有诱导性,但这种词在国内淘宝再正常不过了。中东电商,终究还是得入乡随俗。
亚马逊和Noon, 中东买卖场的“双雄”本质差异
很许多人问我,亚马逊和Noon到底像淘宝还是京东?我觉得亚马逊更像淘宝,体系成熟,买家能直接联系卖家,虽然没阿里旺旺,但邮件、后台都能沟通。而且亚马逊专心做电商,其他服务本地玩家已经做得很优良了比如生鲜有家乐福。Noon更像京东, 自建物流,仓库前置,黄色车辆、黄色骑手、黄色包裹,送货特别迅速,包装精美得像礼物,用户粘性高大。
我身边朋友, 有的只喜欢用亚马逊,觉得东西许多,价钱能对比,更廉价;有的只喜欢用Noon,觉得服务优良,发货迅速,售后有保障。两种体验其实代表了两种电商逻辑:亚马逊是“万能的货架”,Noon是“贴心的管家”。但亚马逊被收购Souq后也水土不服过 切换系统那一年,卖家天天投诉订单出问题,客服
Noon一直在打造自己的生态,物流、骑手、车辆、打包材料都是自己的。有次我和手艺部门一个印度产品经理聊天 他问我“淘宝的全自动捡货系统是啥样的”,我给他看了视频,他眼睛都亮了说“我要跟经理申请,Noon也搞一个”。那时候我一下子觉得,中东电商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需要更许多懂中国玩法的人过来把经验带过来。
离开不是终点, 是对中东电商的沉新鲜审视
2017年我刚来迪拜时还在外贸公司做客户经理,那时候电商在中东刚起步,巨大家都说“蓝海”。但六年过去,平台来了又走,很许多外界甚至都没听说过。我在行业内见过太许多这样的平台,烧钱换增加远,再说说悄无声息退场。中东电商正在洗牌,留下的,一定是真实正搞懂这里的玩家。
最近在迪拜遇到不少许国内企业高大管,想来看看机会,但巨大许多还在观望。中国买卖场盘子巨大,一线城里抢不到能去二三线,但中东买卖场细小,国就那么几个,非...不可深厚耕才有机会。中国卖家在这里其实很有优势,离货源地近,有自己的工厂和渠道,货品品质和价钱把控都有力。但很许多人还是停留在“看看”,不敢真实正扎下来。
离开Noon, 不是基本上原因是平台不优良,而是我一下子想明白:中东电商需要的不是“巨大而全”的生态,而是“细小而美”的精准。Noon想做成中东版美团+京东,但或许,中东更需要懂某个细分领域的玩家。比如专注3C的,专注美妆的,像早期亚马逊那样,从一个细小品类切入,再磨蹭磨蹭 。我不想再做一个平台里的螺丝钉,我想去做那东西真实正懂消费者、懂供应链的人。
迪拜的世博园在疫情后依然在办活动,延续着值钱。中东电商或许也需要这样的延续——不是靠烧钱扩张,而是靠真实正搞懂这里的消费者。而我,想去做那东西更懂“人”的跨境电商,而不是只看平台数据的人。黄色迅速递车还在楼下穿梭,但我晓得,属于中东电商的故事,才刚刚开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