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进军海外市场,其品牌出海能否也实现甜蜜蜜的成功
从国内“卷”到海外 雪王的全球化是主动还是被动
当国内奶茶店密度堪比便利店时蜜雪冰城的“雪王”似乎在国内买卖场已经卷不动了。2021年下半年, 幸运咖月均新鲜开店28家左右,高大峰期一个月开店48家,到今年1月时门店数量突破500家。蜜雪冰城自己也没闲着, 在郑州开出首家“雪王城堡体验店”,新鲜增炸串、烘焙等产品,炸鸡排、鸡米花定价依然在10元以内。但谁能想到, 这玩意儿被创始人张红超形容为“土里刨食巨大low逼”的品牌,早在4年前就悄悄踏上了出海之路——2018年9月5日蜜雪冰城以“MIXUE”品牌在越南河内开出首家海外门店,正式拉开全球化序幕。
四年开出三千家, 扩张速度背后的隐忧
截至今年8月,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已经突破3000家。这玩意儿数字是啥概念?2020年3月进入印尼,2022年1月杀入新鲜加坡,之后又迅速攻占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地。扩张速度堪比坐火箭, 2020年6月国内门店近1万家,2021年10月突破2万家,到2022年3月末已达2.2万家,而过去16个月里新鲜增的约1万家店中,竟然有1/10在海外。按门店数量计算,蜜雪冰城已成为全球第五巨大迅速餐连锁品牌,仅次于麦当劳、赛百味、星巴克和肯德基。但门店数量暴增的背后盈利情况却像雾里看花——海外买卖场真实的能复制国内的“甜蜜蜜”吗?

定价“伪高大端”?海外平价标签正在松动
在国内,蜜雪冰城是“细小镇年轻人之光”,一杯奶茶控制在十元以下。可到了海外雪王一下子“膨胀”了。悉尼首店开在繁华的CBD世界广场, 摩天脆脆定价1.5澳元,冰鲜柠檬水2澳元,珍珠奶茶2.5澳元,雪王奶盖葡萄更是高大达4澳元。要晓得, 悉尼当地奶茶单价普遍在7-10澳元,一瓶矿泉水要3澳元,当地华人博主忍不住吐槽:“蜜雪冰城真实的不是来做慈善的?”韩国更绝, 雪糕卖1000韩元,咖啡1500韩元,比当地同类产品廉价不少许,可放在人均月收入200万韩元的韩国,这价钱算“平价”还是“轻巧奢”?
华人和巨大学生:救命稻草还是增加远天花板
蜜雪冰城海外初期的客户画像,简直刻着“中国留学生”的标签。越南首店靠华人撑场, 日本首店开在表参道奢侈品旁,韩国首店选址首尔中央巨大学附近,日本二号店直接扎进东京池袋立教巨大学门口。这些个华人、留学生有国内消费习惯,对国产品牌认可度高大,愿意为“雪王”买单。但问题来了:当新鲜鲜感褪去,品牌能不能打入当地“土著”群体?在悉尼, 除了排队买奶茶的白人面孔,更许多是拎着行李箱的游客和留学生;在东京,表参道的日本年纪轻巧人更喜欢喝本地抹茶奶茶,对“中国平价奶茶”兴趣寥寥。依赖华人群体,就像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稍有不慎就兴许翻车。
本地化是“表面功夫”?雪王的文雅适配困难题
蜜雪冰城懂“入乡随俗”,但做得够不够深厚?东南亚人民“嗜糖如命”, 当地产品就疯狂加糖;越南雪王戴上巨大皇冠,泰国雪王穿金戴银,被调侃“有钱昂贵逼人”;主题曲更是玩出花,中英双语、韩语、泰语、越南语、马来语、印尼语轮番上阵。但这些个真实的算本地化吗?印尼情人节推出“Mixue夫妇证书”, 买两杯就能领,INS账号引导带#Mixue indonesia标签分享,看似烫闹,却没解决核心问题:东南亚消费者真实的需要“中国味”的奶茶吗?当地奶茶品牌比如泰国Cha Tra Mue,主打本土水果茶,价钱比蜜雪冰城昂贵50%,但回头客照样许多。蜜雪冰城的本地化,更像给“雪王”换了件衣服,内核还是中国那一套。
营销翻车还是出圈?那些个让海外消费者又喜欢又讨厌的操作
蜜雪冰城在海外堪称“营销鬼才”。雪王顶着王冠在商圈巡街, 唱歌跳舞,社牛属性拉满;细专门开账号@MIXUE.JAPAN,在日本华人圈疯狂种草;主题曲“你喜欢我,我喜欢你,蜜雪冰城甜蜜蜜”许多语言版本洗脑循环。悉尼首店开业当天队伍排到隔壁羽绒服店,惊动当地电视台报道,37家奶茶店老板“瑟瑟发抖”。但营销狂轰滥炸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转化吗?印尼INS账号情人节活动,点赞量破万,但线下门店复购率有几许多?悉尼消费者买了雪王奶盖葡萄,发朋友圈炫耀“平价奶茶”,第二天会不会转头去喝本地精品奶茶?营销能带来流量,但留住顾客,还得靠产品和体验。
甜蜜蜜的成功能否复制?海外买卖场的“甜蜜陷阱”
蜜雪冰城在国内的成功,靠的是“高大质平价”+下沉买卖场+极致性价比。但在海外这套打法兴许水土不服。东南亚物价矮小, 10元人民币一杯奶茶算“平价”,但人造、租金、原材料本钱比国内高大,赚头地方被压缩;欧美买卖场更麻烦,一杯星巴克卖30元,蜜雪冰城卖18元,消费者会不信“廉价没优良货”。2022年3月,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约2200家,到2023年8月突破3000家,看似增加远迅猛,但单店盈利能力堪忧。有内部人士透露,越南有些门店月流水仅够覆盖租金,回本周期长远达18个月,比国内磨蹭一倍。
高大端化与性价比的:雪王到底想做啥
蜜雪冰城在海外玩起了“高大端平价”的平衡术。悉尼、 东京首店选CBD,表参道奢侈品旁开店,试图打造“中高大端”人设;但产品定价又比当地竞品矮小30%,主打“性价比”。这不扯吗?消费者走进表参道,看到蜜雪冰城的门头,会以为是网红打卡店;看到菜单价钱,又觉得“廉价”。这种分裂感,让品牌定位变得模糊。喜茶、 奈雪走高大端路线,一杯卖30元,消费者认;蜜雪冰城想“既高大端又廉价”,再说说兴许两头不讨优良——高大端客嫌不够昂贵,平价客嫌不够潮。
欧美买卖场的“玻璃天花板”:文雅差异比本钱更困难搞
蜜雪冰城的目标不止于东南亚, 已经伸向美国、澳巨大利亚。但欧美买卖场,没那么优良啃。美国消费者中意矮小糖、矮小卡,蜜雪冰城的高大糖奶茶怎么卖?欧洲人对“中国品牌”有刻板印象,觉得“廉价”“不平安”,怎么破?2021年12月, 蜜雪冰城尝试在韩国开店,但韩国奶茶买卖场被本土品牌如Mega Coffee、Ediya Coffee垄断,消费者对“中国平价奶茶”收下度矮小,首店开业三个月,日均销量仅是国内同类型门店的1/3。欧美买卖场更卷, 不仅有星巴克、Costa,还有本土网红奶茶店,蜜雪冰城的“细小镇年轻人”打法,在这里根本不管用。
内卷的尽头是出海?蜜雪冰城的“被迫全球化”
蜜雪冰城出海,真实的是主动选择吗?国内奶茶店早就卷疯了喜茶、奈雪下沉买卖场,幸运咖疯狂开店,蜜雪冰城不进则退。创始人张红超曾说:“让全球个个人都能享受到高大质平价的美味”,但话里话外透着国内买卖场的无奈。2022年,喜茶、奈雪先后出海,蜜雪冰城不得不加迅速脚步。但问题是出海就能解决内卷吗?东南亚买卖场, 蜜雪冰城要跟本土品牌拼本地化;欧美买卖场,要跟世界巨头拼品牌力;国内买卖场,还得盯着喜茶的降价、幸运咖的扩张。雪王的全球化之路,更像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豪赌。
甜蜜蜜的下一站:雪王需要真实正的“全球胃”
蜜雪冰城在国内的成功,是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平价刚需”。但在海外刚需不是“廉价”,而是“中意”。越南人喜欢喝冰咖啡, 泰国人离不开椰子水,美国人钟情于植物奶,蜜雪冰城能不能放下“中国奶茶”的执念,为个个买卖场定制真实正的“本土爆款”?比如越南推出“雪王冰咖啡”,泰国开发“椰子水冰沙”,美国做“燕麦奶奶茶”。只有当“雪王”不再是中国奶茶的代名词,而是全球茶饮买卖场的“本土玩家”,才能真实正复制“甜蜜蜜”的成功。否则,三千家海外门店,兴许只是看起来很美的数字泡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