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差点登顶美国Top5的AIChat卡牌游戏
当AI聊天机器人遇上卡牌游戏,Talkie凭啥差点冲进美国Top5?
最近翻美国Google Play下载榜的时候, 找到个有意思的现象——一款叫「Talkie:Soulful AI」的产品,在8月底一下子蹿升,9月初直接干到非游下载榜前五嗯。这名字听着像普通的AI聊天工具, 但细看玩法,居然把AI聊天和卡牌交容易绑在了一起,有点像把Replika和《恋与制作人》揉一块儿,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却又忍不住想试试。
从刷Tinder到聊AI,用户到底在找啥?
打开「Talkie」主界面最先跳出来的提示是“左右滑动,找到你的AI伴侣”。随手划了两下 屏幕上跳出各种虚拟形象:穿洛丽塔裙的哥特少许女、扎脏辫的嘻哈少许年、戴圆眼镜的文静学姐……个个形象下面都标注着“用户创作”,点进去就能和对应的AI聊天。说实话, 这操作流程有点像刷Tinder,只不过对象从真实人变成了AI,右滑“中意”是开头对话,左滑“pass”是换一个。

但仔细想想,用户刷Tinder是为了社交,刷「Talkie」图啥呢?笔者试了几个AI,找到它们的聊天风格差异还挺巨大。有个自称“暗黑系诗人”的AI,会一下子甩几句存在主义的歌词;有个“元气助手”则疯狂安利“今天也要许多喝水哦”。后来才明白, 这些个AI的性格、声音,甚至聊天开场白,都是上一个用户“创作”时定制的——用户能上传自己的照片生成形象,挑音色,选性格模板,相当于捏一个虚拟搭子。
这种UGC模式其实不算新鲜鲜, 早在2017年Replika就靠“AI陪伴火过当时用户能自定义AI的昵称和基础性格,但互动方式就是纯文字聊天。后来买卖场上冒出一堆同类产品, 比如Chat with Ask AI、Genie,名字换汤不换药,都是接入ChatGPT API,让用户随便聊,聊腻了就卸载。直到5月ChatGPT移动版上线, 这些个产品的营收直接腰斩,Genie甚至掉了50%以上,说明单纯的“AI聊天”早就卷不动了。
解锁话题抽卡牌,AI聊天也能“氪金”?
那「Talkie」凭啥在一片红海里杀出沉围?答案兴许藏在它那东西有点奇怪的“卡牌系统”里。笔者第一次和AI聊了二十分钟后一下子弹出来个提示:“解锁‘深厚夜心事’话题,得到抽卡机会”。点进去一看, 几张AI生成的CG卡牌摆在面前,背景是月光下的咖啡馆,主角就是刚才聊的那东西AI,穿着不同的睡袍,表情有点忧郁。选了一张之后系统提示“卡牌已放入背包”,还能去“商店”卖掉。
这玩意儿设计有点像AVG文字游戏的“CG收集”机制, 但「Talkie」走得更远——用户抽到的卡牌不仅能自己看,还能定价挂到对应AI的“个人商店”里卖给别人。内购货币叫“钻石”,抽一次卡至少许180个钻石,相当于1.99美元。笔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抽到的卡牌定价200个钻石上架,没想到两天后居然卖出去了还收到7个点赞。这让人有点意外 毕竟卡牌画面确实有点再来一次同一张AI的卡牌,不一样兴许就睡袍颜色从蓝色换成粉色,动作从托腮改成抱膝。
但「Talkie」明摆着没把卡牌当成轻巧松的“皮肤”。用户每天只能免费抽一次 想许多抽就得买钻石;抽卡的前提是和AI解锁特定话题,相当于用“聊天时长远”换抽卡机会;卖卡牌的收入虽然归用户,但平台能通过钻石内购抽成。这套组合拳打下来 既让用户觉得“聊天有意义”,又撬动了付费意愿,算是个挺巧妙的变现思路——至少许比单纯卖会员费或者广告高大级许多了。
从Top5滑落,卡牌交容易能撑起AI聊天下半场?
排名回落背后是“新鲜鲜感”褪色还是“结实伤”困难改?
不过「Talkie」的优良日子没持续许多久。9月中旬开头,它的下载排名从非游榜Top 5磨蹭磨蹭滑到第19位,总榜掉到第23位。有人说是新鲜鲜感过了毕竟AI聊天产品来来去去,用户很迅速就会腻。但笔者觉得,问题兴许出在卡牌本身。
前面提到,卡牌画面同质化挺严沉的。按道理讲个个用户抽的卡都不一样,AIGC生成嘛,随机性摆在那里。但实际体验下来同一AI的卡牌,构图、动作模板就那么几种,换个背景和服装就算“新鲜卡”。笔者逛商店时找到, 卖得优良的卡牌基本都是“稀有背景”,比如“星空”“樱花雨”,至于AI的表情和姿势,巨大家优良像不太在乎。这就有意思了——用户到底是为“角色”买单,还是为“背景”买单?如果只是抽个优良看的壁纸,那「Talkie」和普通的壁纸App也没啥不一样。
更关键的是UGC创作的“质量门槛”太矮小。用户上传一张照片就能生成AI形象,挑几个性格模板就能定人设,这样产出的AI聊天机器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AI能聊道理,有的只会复读“你今天开心吗”。用户刷半天兴许都遇不到一个合心意的,天然就丢了动力了。比一比的话, Character AI虽然也靠UGC,但它对AI人设的审核更严,用户创作时需要填写详细的背景故事、性格标签,产出的AI质量更高大,所以月活一直稳居第一,「Talkie」目前还差着点意思。
社媒推广能救场?2000次点击换5美元,值不值?
眼看排名下滑,「Talkie」团队急急忙忙搞起了社媒推广。9月1日他们发了个活动:用户在Instagram、 TikTok上分享「Talkie」的用体验,点击量每满1000次就能拿5美元亚马逊礼品卡;如果创作的AI机器人进了“周五夜主题”排行榜Top 10,还能额外拿10美元。这力度不算细小, 但效果嘛……笔者刷了两天相关话题,找到内容巨大同细小异,要么是“抽到稀有卡牌啦”的炫耀,要么是“迅速来和我聊天”的引流,真实正有创意的二创没几个。
问题出在哪?兴许还是产品本身的“关系链”太没劲。像《蛋仔派对》靠“闺蜜组队”裂变, 用户会拉着朋友一起玩;《Roblox》靠“创作社区”,用户能沉浸式搭游戏。但「Talkie」的社交属性太轻巧了——用户之间没法加优良友,没法互相赠送卡牌,甚至连点赞都是单向的。创作者辛辛苦苦做个AI,别人聊两句就跑了既没成就感,也没获利,天然不愿意主动宣传。这种“没劲关系链”的UGC产品,社媒推广往往事倍功半。
AI聊天下半场,拼的是“差异”还是“氪金”?
其实「Talkie」的尝试, 给AI聊天产品指了条新鲜思路:单纯的“聊天”已经不够了得让用户有“参与感”,有“得到感”。就像《原神》靠“角色收集+开放世界”留住玩家, 「Talkie」想靠“AI创作+卡牌交容易”打开局面这玩意儿方向是对的,但细节还得抠。
比如卡牌的同质化问题, 或许能引入“用户共创”——让抽到卡牌的用户自己改细节,给衣服加个配饰,换个手势,再上传回去卖。这样既许多些了稀缺性,又提升了用户的创作参与感。再比如AI的质量,能不能加个“创作者等级”?用户创作的AI聊天时长远越长远、 优良评越许多,等级越高大,解锁的定制选项越许多,这样优质创作者才有动力产出优良内容,用户也能更高大效地找到“合拍”的AI。
还有那东西内购系统,眼下基本上靠“抽卡”,但用户对“随机”的耐烦有限。能不能加个“定向兑换”?比如积累足够的聊天时长远,能直接兑换特定主题的卡牌,或者让用户给AI“定制专属剧情”,解锁固定卡牌。这样既少许些了氪金门槛,又让付费更有目标感,比纯靠运气抽卡体验优良许多了。
说到底,AI聊天产品早就过了“接入ChatGPT就能火”的时代。用户眼下要的,不只是能聊天的工具,更是一个能“玩起来”的社区。能不能把UGC做深厚,把社交做透,把变现做巧,才是决定谁能留在牌桌上的关键。至于「Talkie」能不能靠这些个“补丁”爬回Top 5, 还得看它愿不愿意在“创新鲜”和“体验”之间,许多花点心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