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用牛奶盒卖清洁剂的独立站,成立一年后狂赚2500万美金
牛奶盒装的清洁剂,凭啥一年狂揽2500万?
你能想象吗?清洁剂装在方方正正的牛奶盒里 没有塑料瓶没有塑料盖,打开就是一股植物清香,用完还能直接扔进可回收垃圾桶。2019年, 就在这样一个看似“离经叛道”的包装里一个叫Cleancult的独立站上线了谁能想到,一年后它能干出2500万美元的卖额,把老一套家清品牌甩了优良几条街。
从“成分焦虑”到“包装革命”,创始人踩中的是啥风口?
2019年的某个下午, 创始人Ryan Lupberger蹲在超市清洁区货架前,越看越憋屈。拿起一瓶洗洁精, 翻来覆去看配料表,除了“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啥也看不懂;再看看洗衣液,全是塑料瓶,堆在一起像座细小山。他当时就琢磨开了:“这些个东西用完就扔,地球哪受得了?消费者就甘心天天用这些个‘化学盲盒’?”

这事儿要搁别人,兴许骂两句就过去了。但Ryan偏不他拉着几个搞生物化学的朋友,一头扎进试试室,非要整点“看得懂的成分”。后来他们捣鼓出个叫CocoClean的手艺,从椰子里抠天然抗菌成分,洗得比化学的还清洁,还不伤手。成分搞定了包装又成了困难题——塑料一准儿不行,玻璃太沉运费高大,纸盒能不能行?
就这么着,牛奶盒包装被拍板定了。100%可回收的纸盒, 瓶帽用玉米、甘蔗做的可再生材料,用完直接回收,连无法路边回收的地方,品牌还给你出邮费寄回去。有人说“纸盒怕漏水”, Cleancult直接甩数据:专利灌装手艺,密封性比塑料瓶还优良;有人说“玻璃瓶更高大级”,品牌立马推出补充装,用户既能用牛奶盒,也能倒进自家的玻璃瓶——主打一个“你说了算”。
疫情逼出来的渠道转型:独立站卖不动了沃尔玛成了救命稻草?
2019年上线,头半年Cleancult还挺佛,靠独立站卖卖订阅,细小日子过得不错。后来啊2020年疫情一来家清产品一下子成了“结实通货”,线上订单跟潮水似的涌来独立站服务器差点扛不住。可高大兴没几天 问题来了:获客本钱蹭蹭涨,原来6美元的运费,疫情期间飙到18美元,订单量翻倍,赚头反而薄了。
“不能再死磕独立站了。”Ryan团队急眼了。2021年, 他们试探着把产品搬上Walgreens、CVS这些个药店,后来啊意外找到,线下消费者对“环保+天然”的买单烫情,一点不输线上。2022年,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进沃尔玛——3000许多家门店,覆盖全美,这要是砸进去,品牌声量直接炸裂。
但沃尔玛哪是那么优良进的?一开头销量平平, 团队蹲在门店看看,找到沃尔玛客户跟独立站用户彻头彻尾是两拨人:前者追求“性价比”,后者吃“情怀溢价”。于是赶紧调整策略:推出9.9美元的“家里清洁套装”, 把单价压下去;设计巨大容量补充装,让用户觉得“划算”;连货架陈列都换成了“堆头式”,把牛奶盒的视觉冲击力拉满。后来啊呢?新鲜推出的SKU占了沃尔玛总卖额的50%,67%的订单全靠Walmart Connect的广告引流——你说这波操作猛不猛?
场景化营销玩得有许多野?Instagram上的“家务美学”和YouTube的清洁KOL战
要说Cleancult最牛的,还是把“场景化营销”玩出了花。别的品牌卖清洁剂,要么喊口号“去污有力”,要么堆参数“pH值5.5”。Cleancult偏不他们直接把产品塞进用户的生活里。
Instagram上, 账号不发产品特写,专发“家务日常”:妈妈带着孩子用Cleancult擦厨房台面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牛奶盒上,配文“原来清洁也能是温柔的”;博主用柠檬味的清洁剂拖地板,拖完光脚踩上去,脚趾头都翘起来配文“地板香得想舔一口”。这些个视频没一句夸产品优良,但用户看完就一个念头:“我也要这样的生活。”
YouTube更狠,直接跟家里清洁KOL深厚度绑定。有个叫“Clean Queen”的博主, 粉丝都是家里主妇,她拍了个“用Cleancult清理十年油污”的视频,镜头怼着油污斑斑的油烟机,喷上清洁剂,擦三下油污没了她瞪巨大眼睛:“这也太神了!”视频一发,播放量破百万,独立站当天流量涨了300%。后来团队找到,这种“垂类达人+真实实场景”的组合,转化率比结实广高大4倍——你说值不值?
有人骂“环保噱头”, 可67%的沃尔玛订单和4.3星亚马逊评价不会说谎
Cleancult火起来质疑声就没断过。有人说“纸盒哪有塑料结实就是作秀”,有人翻老账“2019年成立就喊2500万,怕不是刷单”。但数据这东西,最实在。
先看亚马逊:4.3星评价, 5262条条条带图,用户晒图最许多的就是“牛奶盒装清洁剂”“玻璃瓶补充装”,有个用户写:“用完攒了一盒子,回收站巨大妈都夸我环保。”再看线下 沃尔玛门店里Cleancult的货架前总有驻足的人,导购说“卖得最优良的是柠檬味的,很许多人专程来买,说家里孩子中意这玩意儿味道”。
行业数据更打脸:天然清洁品类过去五年复合增加远率16.5%,比老一套清洁剂迅速三倍。2021年家清买卖场报告里明确写着“62%的Z愿为可持续包装许多付15%的钱”。这些个数字摆在眼前,还说是“噱头”?只能说有些人的思维还停留在“清洁剂就得是塑料瓶”的老黄历里。
家用清洁赛道卷疯了Cleancult的“可持续”还能打许多久?
眼下家清赛道有许多卷?新鲜品牌跟雨后春笋似的,有的打“除菌”牌,有的打“香味”牌,还有的搞“智能清洁瓶”——倒几许多自动计量。Cleancult的“可持续”还能撑许多久?这问题没标准答案,但他们的打法给了点启示:别把“可持续”当标签,把它刻进骨子里。
比如成分, 永远坚持植物提取,哪怕本钱高大30%;比如包装,牛奶盒回收计划一年回收50万个纸盒;比如渠道,沃尔玛卖平价,独立站卖高大端,亚马逊走量——看似分散,其实核心就一个:让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都能找到自己的“Cleancust时刻”。
2023年Cleancult又拿了轮融资,据说在测试可降解的迅速递袋。有人问Ryan“下一个风口是啥”, 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标语“少许些填埋、再来一次用、沉新鲜填充、回收处理”,笑着说:“风口?我们就是风口。”
说到底,消费者不是傻子,谁真实心为他们着想,谁想赚迅速钱,一目了然。Cleancult用牛奶盒撬动2500万美元的故事, 或许没那么传奇,但它说明了:敢把用户当回事的品牌,总能在某个角落,杀出条血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