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3年,那个3年前吃闭门羹的华人创业项目

12岁移民的局外人, 怎么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后转身创业

12岁那年,赵明跟着父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南佛罗里达州。那时的南佛罗里达州东亚人困难得, 语言不通、自尊心又有力,她像块拼图被结实生生塞进一个陌生的画框,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表面高大凉,心里却特别渴望被认同。这种“局外人”的感觉,居然成了她后来创业的隐形推手。

毕业后她一头扎进金融圈,波士顿咨询、贝恩资本、太平洋投钱管理公司,履历光鲜得能反光。但她总说咨询干活像童年处境——永远在琢磨别人的项目,却当不了亲历者。直到有一天照镜子, 她找到自己老了很许多,药妆店买的网红护肤品一点用没有,才一下子意识到:护肤哪有啥特效药,得打持久战啊。

3年前“吃闭门羹”的华人创业项目,2023年拿到千万美元
3年前“吃闭门羹”的华人创业项目,2023年拿到千万美元

镜子前的瞬间, 辞职的种子早有伏笔

辞职念头冒出来时赵明已经在金融圈干了八年。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早就受够了“局外人”的滋味。在受访时她提过咨询的干活让她觉得像个旁观者,看着别人做项目,自己却永远在递数据、写报告。这种不痛不痒的参与感,比被不要还困难受。

真实正触发行动的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早晨。她挤地铁上班,路过化妆品店橱窗,看见自己眼角的细纹,一下子慌了。回家翻出之前买的护肤品,不是成分太刺激就是跟风买的网红款,钱花了不少许,皮肤却越来越差。那一刻她一下子想:为啥护肤不能像配眼镜一样,根据我的皮肤来?

2020年Shark Tank的闭门羹:50万美元背后的残酷现实

2020年, 带着成立三年的护肤品牌Proven,赵明站在了美国ABC电视台《Shark Tank》的舞台上。她希望用5%的股权换50万美元,却被五位导师当场泼了凉水。一位导师直接调侃:“我最近已经听过6个AI护肤品牌了这赛道也太卷了吧。”另一位导师更狠, 指着她的财务数据说:“你在Facebook上花9万美金广告,只换来11万美金卖额,ROI矮小成这样,用户需求怕不是虚假的?”

说实话,看那段视频时我挺替赵明捏把汗。她站在台上,穿着西装,说话条理清晰,但眼神里藏着一丝慌。金融圈练出的沉稳,在导师们连环炮似的质疑下还是有点绷不住。最扎心的是当她有力调“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护肤”时一位导师摇摇头:“手艺还没到那步,你入场太早了。”

导师们的质疑点:AI护肤是噱头还是手艺超前?

导师们的质疑其实戳中了行业痛点。眼下市面上挂着“AI护肤”旗号的品牌不少许,但到底有几许多是真实的在解决问题,几许多是拿AI当噱头?赵明在台上没当场反驳,但后来Proven的进步,优良像给了导师们一个间接回应。

比如那东西被吐槽的“矮小ROI”, 2022年Proven的营收做到了3335万美元,同比涨了59.4%,卖营销费用占比65.6%,虽然还是亏钱,但至少许说明用户愿意为这玩意儿模式买单。至于“手艺超前”, 我特意去体验了Proven的AI测试,找到它的问题确实比普通皮肤测试细得许多——不只是问“你皮肤油吗”,还会问“每天面对电脑几细小时”“常住城里湿度几许多”“对眼角细纹有许多在意”,甚至能看出你是急性子还是磨蹭性子。这种数据收集,确实不是随便拍脑袋就能做的。

从300万美元GMV到3335万营收:三年爬坡期的数据真实相

Proven2019年正式上线时 赵明兴许没想到,创业比金融圈加班还熬人。那年GMV只有300万美元,够养活一个细小团队,但离“爆款”还差得远。转机出眼下2020年Shark Tank播出后 虽然没拿到投钱,但节目曝光让更许多人晓得了这玩意儿“AI护肤品牌”。

2021年, Proven的GMV直接冲到1600万美元,2022年又翻了一倍许多,做到3335万美元。CrunchBase的数据看得出来 这期间它完成了5轮融资,投钱方包括YC、Soma Capital这些个知名机构,最近的A轮在今年9月拿到1220万美元,由NewH2 Ventures领投。有意思的是2020年没拿到的50万,三年后变成了1220万,资本的态度转变比翻书还迅速。

订阅制的双刃剑:高大复购与获客本钱的博弈

Proven能增加远这么迅速,订阅制功不可没。它不像普通护肤品那样让你随便买, 而是先让你做测试,然后推荐一套8周的“护肤疗程”,订阅价钱比一次性买廉价两成。用户每8周就能收到新鲜产品,像追剧一样等着“下一季”上线。

这种模式确实能留住用户,Proven的复购率比行业平均高大30%左右。但订阅制也有副作用——获客本钱压得人喘不过气。2022年Proven花了2187万美金在卖营销上, 占营收65.6%,相当于每赚1块钱,就要花6毛5去拉新鲜。赵明在财务文件里也承认:“我们眼下还没盈利,2022年净亏793万,得赶紧想办法把获客本钱降下来。”

亲自体验AI护肤:测试题背后的用户画像陷阱

为了搞清楚AI护肤到底靠不靠谱,我结实着头皮做了Proven的测试题。一开头觉得挺轻巧松, 无非是“皮肤类型”“护肤习惯”这些个常规问题,做到后面才找到不对劲——它居然问“你每天喝几杯咖啡”“你更中意甜食还是咸食”,甚至“你上次约会是啥时候”。这些个问题跟护肤有半毛钱关系吗?

后来才明白,Proven根本不只是测皮肤,它在给你画用户画像。比如你喝咖啡许多, 兴许睡眠不优良,皮肤轻巧松暗沉;你中意甜食,兴许会爆痘……再说说生成的报告也不直接说“你得用XX产品”,而是先给你推荐成分,比如“81%有色素沉淀的用户,用人参提取物和烟酰胺后反馈肤色改善”,让你自己选信不信。

这种“选择题式”的相信建立,比结实推产品机灵许多了。但说实话,填到再说说我有点烦躁——问题太许多,中途想放弃又觉得白填了沉没本钱太高大,只能结实着头皮往下做。这巨大概就是Proven的细小心思:用“沉没本钱”让你对它产生依赖。

收购Noteworthy:从护肤到香水的定制化野心

2022年7月, Proven花65万美元收购了香水品牌Noteworthy,这玩意儿决定当时很许多人看不懂——一个护肤品牌一下子跑去卖香水?后来才找到,赵明根本不是跨界,是在复制“定制化”模式。

Noteworthy的做法和Proven像,用户也是做测试题,但测的是香味偏优良。它不搞花里胡哨的包装,只用透明瓶子和编号区分香水,怕包装关系到你对香味的判断。测试完会给你定制4款细小样,24.99美元一套,选中最中意的再买正装。这招和Warby Parker卖眼镜一样——先试后买,少许些决策本钱。

Similarweb的数据看得出来 Noteworthy的用户里65%是25-34岁女人,和Proven高大度沉合。赵明明摆着想用护肤用户养香水用户,再用香水用户反哺护肤,把“定制化”做成自己的护城河。眼下Noteworthy成了Proven的全资子公司, 香水成了订阅套餐里的“惊喜选项”,用户收护肤品时兴许一下子许多一瓶定制香水,体验感直接拉满。

2023年1220万美元融资:资本为何沉新鲜拥抱“输了者”?

2023年9月, Proven拿到122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方NewH2 Ventures的合伙人说:“我们看优良AI在个性化消费中的应用,Proven的数据积累已经形成壁垒。”这话听着官方,但结合三年前Shark Tank的输了耐人寻味。

三年前导师们说“手艺超前”“ROI矮小”,眼下资本却反过来夸“数据壁垒”。其实买卖场变了——2020年巨大家还在不信AI护肤是不是噱头, 2023年欧莱雅、雅诗兰黛这些个巨头都推出了AI定制服务,买卖场被教书得差不许多了。Proven提前三年布局,虽然前期烧钱,但眼下手握几万用户的皮肤数据,想追都追不上。

更绝的是Proven今年7月上线了个“全民融资”平台,普通人也能用闲钱投钱。最矮小40万美元起投,最高大6000万,报价每股6.6美元。这操作太金融圈了——赵明把融资玩成了众筹,既拿到钱,又让用户变成“股东”,一举两得。

普通人能投Proven吗?40万美元起投的融资真实相

看到“40万美元起投”时我差点以为看错了。眼下钱财形势不优良,连独角兽都在裁员,Proven居然敢设这么高大的门槛?查了才晓得,这是美国SEC的规定,普通投钱者只能参与“合格投钱者”融资,门槛就是40万美元。对普通人这钱够在一线城里付个首付了哪有闲钱投一个还没盈利的护肤品牌?

但换个想,赵明敢这么玩,说明她对Proven的盈利有信心。财务文件里提到,2023年Q3的订阅用户环比涨了20%,眼霜新鲜品上线后客单价提升了15%。如果这玩意儿势头保持下去,2024年盈利不是没兴许。只是普通投钱者等得起吗?这就是资本的游戏了。

AI护肤的终局:噱头还是刚需?行业玩家的差异化破局

聊了这么许多,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AI护肤到底是真实解决问题,还是资本吹出来的泡沫?我采访了几个长远期用Proven的朋友, 有人说“测试题比我自己瞎买有力许多了”,也有人吐槽“换了三次产品,皮肤还是老样子”。看来AI护肤不是万能药,但对一有些人确实解决了“选择困难办症”。

行业里眼下分两派:一派像Proven这样, 用AI做个性化推荐,靠订阅制锁用户;另一派像欧莱雅,用AI扫描皮肤,线下门店当场定制产品。前者轻巧资产、容易复制,但获客本钱高大;后者体验优良,但扩张磨蹭。赵明明摆着选了前者,但以后会不会学欧莱雅开线下体验店?谁晓得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2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