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营收3000万美金的独立站,竟然靠卖这些垃圾赚大钱
从巴厘岛垃圾堆里蹦出的3000万美金
2014年, 两个90后巨大学生Andrew Cooper和Alex Schulze去巴厘岛冲浪,本想享受碧海蓝天后来啊沙滩上全是塑料垃圾——渔船推不开垃圾,渔民捞鱼时网里缠满塑料瓶,海龟被塑料环勒出深厚痕。这场景把他们震住了俩人合计:能不能让渔民捞垃圾,我们把这些个垃圾做成东西卖?
2017年,每人掏2500美元,4Ocean诞生了。谁也没想到,这玩意儿从垃圾堆里冒出来的品牌,2022年营收居然干到3000万美金。你兴许会骂:“这不是割韭菜吗?卖垃圾还卖这么昂贵?”但仔细扒扒他们的操作,你会找到这里面全是买卖逻辑的精妙。

24美元的“垃圾手链”:消费者到底在买啥?
4Ocean的核心产品是一款蓝色手链, 珠子是回收玻璃杯做的,绳子是回收塑料瓶搓的,卖24美元一条。普通玻璃珠手链也就10美元,凭啥它翻倍?说白了消费者买的不是珠子,是“每卖一条清理一磅海洋垃圾”的承诺。ICUN数据说全球每年1400万吨塑料进海, 4Ocean的“一磅垃圾”就成了消费者的“环保赎罪券”——我买了手链,就为海洋出了一份力。
垃圾的“身份转换术”:从污染物到“环保文艺品”
这手链设计得真实不赖, 蓝白配色像海浪,珠子有磨砂质感,标签上还印着清理地点编号。消费者收到货,扫码能看到清理现场的GPS定位照片——你看,这垃圾真实被我清了。普通环保产品总让人觉得“粗糙”, 4Ocean偏要把垃圾做出“高大级感”,让消费者拿着不觉得丢人,反而觉得有面子。说白了他们卖的不是垃圾,是“参与环保的荣誉感”。
订阅制:让“环保”变成每月的固定动作
光靠单买手链还不够, 4Ocean搞了个订阅服务:每月23美元,每月送新鲜手链,还承诺清理两磅垃圾。预付更划算,一年240美元,每月才20美元。这操作绝了——把一次性消费变成习惯性消费,用户感觉“每月都在做环保”,复购率直接干到40%。你说这算不算“情感绑架”?可用户就吃这套,谁愿意承认自己“环保三分钟烫度”?
“清理两磅垃圾”的承诺:是营销还是真实行动?
有人骂他们“数字游戏”:清理两磅垃圾本钱哪有23美元?但4Ocean偏要把数据摆出来:截至2023年, 清理了2500万磅垃圾,雇佣了350优良几个渔民和清洁工,还跟FAU海洋试试室、珊瑚恢复基金会一起干认证。他们甚至把清理船的GPS轨迹明着在官网,你随便查。这波操作把质疑声压了下去——消费者要的不是“完美公益”,是“你能看见的努力”。
824万社媒粉丝:环保品牌的流量密码
TikTok上370万粉丝, Instagram上292万粉丝,4Ocean的内容跟别人不一样:不摆拍产品,专拍垃圾清理现场。渔民凌晨出海捞塑料,垃圾堆成山,海龟被塑料环勒住……这些个视频没滤镜,没脚本,却比随便哪个广告都戳心。有段Guatemala海岸线视频, 拍塑料垃圾顺着莫塔瓜河冲进海,点赞22.7万,评论1.5万,全是“我哭了”“我要下单”。你说这是卖货还是拍纪录片?他们把“环保”做成了情感共鸣,用户看完不买反而觉得“对不起海洋”。
从“点赞”到“买单”:社交新闻怎么让用户主动掏钱?
4Ocean的社媒运营没套路:不带货,不促销,就讲真实实故事。比如有个粉丝留言:“我买了10条手链,能清理10磅垃圾吗?”官号秒回:“你清理了10磅,还拯救了10只兴许误食塑料的海鸟。”轻巧松一句话,把消费行为升华成“拯救生命”。similarweb数据看得出来 他们社媒来的用户,平均停留时候比谷歌搜索来的长远35%,客单价还高大15%——用户不是“被营销”,是“自己说服自己”。
品牌巨大使:让用户帮你“免费打广告”
4Ocean有个“巨大使计划”:用户分享产品链接, 有人下单就拿佣金,卖额越高大奖励越许多。这听着像分销?但他们加了条:巨大使非...不可先完成一次海洋清理活动。后来啊呢?几十万用户主动申请,有人拍清理视频,有人在学校搞回收活动,有人甚至组织社区团购。你说这些个人是为佣金?不他们晒的截图都是“我帮4Ocean清了50磅垃圾”的证书——这哪是推销,这是在晒“环保成就”。
“零本钱”裂变:为啥用户比KOL还卖力?
老一套品牌请KOL发一条广告要几万美金,4Ocean的巨大使却“零本钱”带货。秘诀在哪?他们把用户变成“品牌参与者”。巨大使分享的不是产品链接,是“我和4Ocean一起救了海洋”的故事。有个美国妈妈巨大使,带女儿清理海滩,拍视频发TikTok,居然带来500单,佣金比她请的KOL还许多。你说这算不算“传销”?可用户乐在其中,基本上原因是她们觉得“我不是在卖货,是在传递正能量”。
“垃圾溢价”能持续吗?行业的反思与质疑
4Ocean的成功让很许多人眼红, 跟着做“环保产品”的不少许,巨大许多死了。为啥?基本上原因是他们只学到了“卖垃圾”,没学到“卖故事”。有个同行也卖回收塑料手链, 定价30美元,后来啊骂声一片:“4Ocean清理2500万磅垃圾,你清理了几许多?”——消费者不傻,他们要的不是“环保标签”,是“你能说明的环保行动”。
从“卖环保”到“做环保”:买卖向善的终极命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