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母公司财报后股价大跌22%

22%的跌幅,到底算不算“温和”?

11月14日那天冬海集团的股价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从开盘就往下栽呃。到头来收盘跌幅22.7%, 按说挺狠,但对比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后近30%的断崖式下跌,有人觉得“哎,这次还算优良”。问题是优良在哪里?整个美国股市当天明明基本上原因是CPI不到预期在涨, 其他中概股就算不涨也没跌成这样,冬海偏偏成了“逆行者”,这“温和”二字怕是自我安慰。

更扎心的是财报里的数字。第三季度净亏损1.44亿美元,优良不轻巧松保持了三个季度的盈利说没就没。创始人李细小冬9月刚喊出“全面战斗模式”, 后来啊战斗打响第一天就“赔了夫人又折兵”,股东手里的股票缩水两成许多,换谁都得琢磨:这仗到底打得值不值?

Shopee母公司财报后股价大跌22%,我们的一些看法
Shopee母公司财报后股价大跌22%,我们的一些看法

GMV破200亿,为啥依然像“没赢”?

财报里有个亮眼数据:第三季度Shopee的GMV达到201亿美元, 总订单22亿,往事新鲜高大。按理说该敲锣打鼓庆祝,可细看同比增加远率——5%。这数字放在普通电商公司兴许还行,但放在冬海身上,就像考了60分还沾沾自喜。要晓得, 东南亚电商买卖场这几年增速飞迅速,TikTok Shop、Temu这些个新鲜玩家杀进来5%的增加远实在拿不出手。

墨腾创投的琢磨提到, 这是冬海时隔两个季度沉新鲜公布GMV,之前不报,眼下报了却只给个“5%”,困难免让人不信是不是之前的数据更困难看。更关键的是GMV高大不代表赚钱。订单量涨了但客单价呢?复购率呢?如果都是靠补助砸出来的单子,那GMV再高大也只是“数字泡沫”,一戳就破。

营销费用翻倍,钱花哪儿了?

第三季度卖和买卖场营销费用9.13亿美元,比第二季度的4.936亿美元直接翻倍。这钱砸下去,按理说GMV该起飞才是后来啊,可实际呢?5%的增加远。这账怎么算都亏啊。有人说是为应对TikTok Shop, 可TikTok Shop10月4日才在印尼全面打住运营,第三季度的营销战还没到最白烫化的时候,钱就烧得这么猛,效率实在不敢恭维。

实地跑东南亚买卖场的运营都晓得, 今年下半年Shopee确实又开头加巨大补助力度,比如菲律宾的满减活动、马来西亚的免运费券,力度比上半年巨大不少许。但问题在于, 这些个补助吸引来的用户,很许多都是“薅羊毛党”,买完就走,下次看到Temu或者Lazada有更巨大优惠,立马掉头。这种“流量来了又走”的循环,烧再许多钱也堆不起真实正的护城河。

TikTok Shop走了Shopee真实能捡漏吗?

很许多人觉得, TikTok Shop10月被印尼禁了东南亚的电商买卖场该是Shopee的天下了。但现实兴许没那么轻巧松。墨腾创投的数据提到, 印尼只占TikTok Shop东南亚GMV的三分之一,就算禁了剩下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买卖场,TikTok Shop的关系到力还在。而且, 印尼禁令前,TikTok Shop每天近300万包裹,巨大许多是用户刷着视频一时兴起买的“冲动消费”,这批用户粘性矮小、对价钱敏感,Shopee想接手?没那么轻巧松。

举个具体例子:9月的时候, 有东南亚本地运营团队做过测试,在TikTok Shop禁令后用同样的补助力度推同类商品,转化率只有TikTok Shop高大峰期的三分之一。用户习惯了在短暂视频里“边看边买”, 一下子要他们打开另一个App搜同款,中间的转化链路太长远,很许多人就放弃了。这说明,TikTok Shop的用户不是“想买就能被转移”的,他们的消费习惯已经被App沉塑了。

“全面战斗模式”,冬海在怕啥?

李细小冬9月说“全面战斗模式”,这话听着像打鸡血,但细想背后兴许是焦虑。东南亚买卖场对冬海早就不是“增量买卖场”了而是“生死战场”。Shopee在印尼、 马来西亚、菲律宾的份额虽然还是第一,但TikTok Shop、Lazada、Temu都在虎视眈眈,每丢一个百分点,都兴许关系到整个集团的估值。

更麻烦的是 Temu虽然今年沉点在欧美,但拼许多许多“矮小价+全托管”的打法一旦在东南亚落地,对Shopee的冲击会比TikTok Shop更直接。毕竟TikTok Shop靠内容, Temu靠的是供应链和极致矮小价,这正是Shopee以前的“杀手锏”。眼下对手拿着自己的招式来打自己,换谁能不慌?

贷款业务:从“狂奔”到“稳扎”

冬海的金融业务, 也就是贷款有些,财报里有个细节值得关注:Loan Book分成两有些,来自资产负债表的24亿美元,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起干的5亿美元。按性质分,14亿是先买后付,15亿是现金贷款。逾期率倒是控制住了但高大利率周围下冬海明显不敢再像以前那样“狂奔”了。

2022年冬海贷款业务增速很迅速,但逾期率也跟着飙升,后来不得不收紧政策。眼下看来他们学机灵了——与其追求规模,不如先把凶险控制住。毕竟对电商集团金融业务是“输血器”,不是“炸药包”。只是在东南亚买卖场,用户信贷渗透率还不高大,贷款业务想增加远,又不能冒凶险,这平衡不优良找。

数字玩乐:那东西“拖后腿”的稳稳当当项

财报里提到Garena, 说表现“没啥变来变去,是稳稳当当的”。这话听着像夸,其实有点无奈。Garena的《Free Fire》确实在东南亚和拉美还受欢迎, 但增加远基本停顿了新鲜游戏又没打出来整个业务就像个“老本营”,守得住但扩张不了。

有意思的是 G的收入其实挺稳稳当当,2023年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差不许多,对整个集团的亏损有一定“缓冲作用”。但问题也在这里:稳稳当当,意味着没有惊喜。在电买卖务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数字玩乐这块“稳稳当当”的蛋糕,既帮不上巨大忙,也拖不了后腿,有点鸡肋。

股价暴跌,到底反映了啥?

22%的跌幅,表面看是财报数据不优良,深厚层次其实是买卖场对冬海“战略摇摆”的担忧。一会儿说要盈利, 一会儿又为保份额砸钱;电买卖务还没稳住金融业务又不敢冲;东南亚战场没分出胜负,又得盯着欧美的Temu。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策略,让投钱者觉得冬海没有清晰的优先级,钱花得散,后来啊天然困难看。

更关键的是东南亚电商的“增加远故事”讲累了。以前巨大家觉得买卖场巨大、 增速迅速,愿意等冬海“先烧钱再盈利”,但眼下增速掉到5%,亏损又回来了谁还愿意等?股价暴跌,与其说是对财报的反应,不如说是对冬海以后“能不能赢”的不信。

冬海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李细小冬的“全面战斗模式”不是空话, 接下来很兴许会在东南亚买卖场加巨大补助力度,甚至尝试新鲜的玩法,比如直播电商。只是打法变了效率能不能跟上?钱烧出去了GMV和用户留存能不能真实正改善?这些个问题的答案,兴许要等下一个财报才能见分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