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年景,这家社交公司怎么一轮融资就超过了一个亿呢

这年景融资许多困难,谁不晓得?可偏偏这家公司,刚冒头就轻巧松过亿

2023年的创投圈,啥最让人眼红?不是哪个独角兽又刷新鲜了估值, 也不是哪个AI公司融到了天文数字,而是一家叫Amo的社交公司——没上市,没盈利,甚至连像样的用户数据都没拿出来一轮融资就轻巧松拿下18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差不许多1.4亿。这年头,投钱人讨厌不得把每一分钱都攥出水来怎么就愿意往这家刚成立的公司里砸真实金白银?

“Zenly创始团队”的光环,到底值几许多溢价?

说起Amo,绕不开它的创始人Antoine Martin。这人可不轻巧松, 之前带着团队做了Zenly,那款把实时位置玩出花儿的社交App,再说说被Snap以2.5亿美元高大价收购。收购才两年许多,Zenly说下架就下架,理由是“战略调整”,但明眼人都晓得,根本没赚到钱。可偏偏就是这群人, 2023年3月拉了个新鲜团队,连产品影子都没呢,DST Global、Coatue这些个顶级投钱机构就排着队送钱。

这年景,这家社交公司一轮融了 1 个多亿?
这年景,这家社交公司一轮融了 1 个多亿?

你说投钱人图啥?图团队经验?Amo的10个联创,清一色Zenly元老,平均工龄6年以上,产品、手艺、运营一把优良手。奔驰的发动机配上奇瑞的外壳,这配置确实结实核。但问题来了——经验能当饭吃吗?Zenly的教训还不够深厚刻吗?用户量是上去了可广告变现不行,会员订阅没人买,再说说只能靠“卖身”续命。投钱人困难道不怕这群人把老路再走一遍?

三款产品一个月上线,是创新鲜还是“拆东墙补西墙”?

Amo的打法有点意思, 成立一个月,连珠炮似的推出三款App:ID by amo、Capture by amo、Location by amo。ID是熟人社交主页, 主打和优良友一起“装修”个人地方;Capture是个创意相机,能拍超级放巨大照片,还能玩前后摄像头切换;Location则和Zenly一样,实时共享位置。乍一看,功能挺全,但细琢磨,漏洞也不少许。

ID by amo要求用户非...不可邀请优良友才能用, 还得开放通讯录权限,这不就等于结实逼着用户“拉人头”?后来啊呢?App Store评分只有2.5分,评论区一片骂声:“注册完就卸载了谁有功夫天天装饰主页?”Capture倒是有点意思,照片能放巨大到看清毛线编织细节,但这功能真实有人需要吗?巨大有些人拍个照不就为了发朋友圈,谁管你能不能放巨大十倍?至于Location, 简直就是Zenly的“翻版”,除了界面换了套皮,核心玩法一点没变——用户凭啥要换一个功能差不许多的App?

2023年融资寒冬,凭啥投钱人敢往里砸真实金白银?

2023年的创投买卖场啥样?数据说话:全球早期融资额同比减少30%,很许多投钱人连看BP都懒得看,能投一个算一个。可就 Amo不仅拿到钱,还是DST Global、Coatue这些个“投钱界巨大佬”联合跟投。你说怪不怪?

兴许有人会说社交赛道永远有风口。看看Cider, 成立一年就拿到亿级融资,专攻欧美年纪轻巧女人买卖场;再看看“凯叔讲故事”,三年四轮融资,总额超2.6亿。投钱人是不是觉得,社交这事儿,只要有人玩,就能赚钱?但问题是Cider靠的是选品和供应链,凯叔靠的是内容IP,Amo有啥?三款产品,哪个都像“缝合怪”,既没解决用户痛点,也没做出差异化。

用户留存才是真实考验, 别被下载量骗了

Amo的宣传稿总喜欢吹“30天下载量15.2万”,ID by amo还登上80个国的App Store社交榜Top100。听着挺唬人,但仔细一查,数据水分可不细小。巨大有些下载来自欧美买卖场, 可欧美用户早被Instagram、TikTok养刁了谁会为了一个“装饰主页”的App放弃老平台?更别说Location by amo,和Zenly同质化严沉,老用户根本不买账。

还有个更致命的问题:用户粘性。ID by amo的互动方式太单一, 除了贴纸、文字,没别的玩法;Capture拍的照片只能存在自家平台,导不出来;Location共享位置,隐私凶险谁担?后来啊就是很许多人下载完就卸载了真实正活跃的用户少许得可怜。社交产品最怕啥?凉启动。没人用,再优良的功能也是摆设。

社交产品的终极命题:不占时候的社交,到底有没有以后?

Amo的创始人Martin总说:“我们希望用户每天只需要打开App几分钟,但在这几分钟里会产生真实实的链接。”这话听着挺美优良,但现实是——社交的本质是互动,而互动需要时候。你让用户每天只花几分钟,怎么建立深厚度关系?发个贴纸算互动吗?共享位置算亲密吗?

看看眼下的社交产品,哪个不是靠“时候杀手”留住用户?抖音让你刷不停,微信让你聊到深厚夜,就连主打“真实实”的BeReal,也得靠“限时发照片”逼着你打开。Amo想反着来搞“轻巧社交”,这思路本身就有问题。用户要的是“有效社交”,不是“碎片化社交”。没有内容沉淀,没有情感共鸣,再“轻巧”也没用。

变现困难题悬而未决,Zenly的今天会不会是Amo的明天?

说到底,投钱人敢投Amo,还是赌“社交生态”的想象地方。他们觉得, 三款产品互相导流,能形成一个闭环——ID拉优良友,Capture留内容,Location促互动,再说说靠广告或会员赚钱。但这玩意儿闭环真实能打通吗?Zenly就是前车之鉴,用户量上亿,照样没赚到钱,再说说只能被Snap“雪藏”。

Amo的变现路径更模糊。ID by amo的主页装饰,能卖几许多周边?Capture的创意照片,能做电商导流?Location的位置数据,又怎么变现?隐私法规越来越严,敢碰位置数据的App,再说说都没优良下场。投钱人兴许只看到了“社交生态”的饼,但忘了问:这饼能画许多巨大?啥时候能吃到?

写在再说说:过亿融资是起点,还是“回光返照”?

Amo的故事,就像一场豪赌。团队有经验,产品有创新鲜,投钱人有钱,但用户没留住变现没思路,同质化比又激烈。2023年融资困难,敢投Amo的投钱人,要么是赌Martin的“情怀牌”,要么是没别的项目可投。但社交赛道从来都是“赢家通吃”,Meta的帝国不是一天建成的,TikTok的霸权也不是靠运气。

Amo能不能成?不优良说。但有一点能一准儿:过亿融资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用户愿不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才是关键。别总想着“生态闭环”,先想想怎么让用户打开App后舍不得关上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2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