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将平平无奇的图片网站,通过AI技术变身成为AI出海流量领域的佼佼者

从“工具箱”到“流量王”:Fotor的逆袭密码藏在哪

最近刷AI产品出海榜时笔者被一个名字扎了眼——Fotor。按流量排,它居然甩开第二名21%,把一众AI生图、修图产品甩在身后。可点开它的App界面说实话,第一反应是“这也能登顶?”界面清洁,功能列得密密麻麻,没花里胡哨的噱头,怎么看都像个“平平无奇”的老牌修图工具。直到扒开它的数据,才找到这“平平无奇”背后藏着十许多年的折腾和一套独特的流量玩法。

“理工男”教的三次“豪赌”

Fotor背后的操盘手叫段江, 履历挺特别——西南财经巨大学终身教,手艺出身,搞的是HDR图像增有力、Raw格式处理这些个“结实核”领域。2009年创业,一开头做的可不是巨大众修图,而是偏专业的桌面图像处理柔软件,用户群狭窄,但手艺底子打得牢。

比肩Midjourney,“平平无奇”的图片网站修成AI出海流量王者?
比肩Midjourney,“平平无奇”的图片网站修成AI出海流量王者?

第一次“豪赌”在2012年。拿到联想投钱后段江带着团队杀入巨大众买卖场,做了款叫“优良图片”的修工具,横跨手机和PC。8个月用户冲到千万级,听着挺猛吧?可惜,推广本钱高大得吓人,用户付费率矮小得可怜,再说说只能关停。这次输了给段江敲了警钟:C端流量看着烫闹,变现才是真实功夫。

第二次转型,学的是Canva。2015年初,团队把目标对准设计师这类付费意愿有力的群体,上线在线设计工具,加素材库,开头推订阅制。这次赌对了——海外买卖场跑通了变现,公司终于盈利。有意思的是 同期国内买卖场也没放弃,做了“Fotor懒设计”,专攻电商商家、细小B用户,修图+设计两条腿走路,手艺储备和用户认知都攒下了。

第三次就是AI风口。2022年8月, 当很许多AI公司还在纠结做toB还是toC时段江已经嗅到AIGC的机会,10月就火速给Fotor加AI功能。但这次没跟风做“AI生图工具”,而是延续了“工具箱”思路——AI不是主角,是工具箱里的“新鲜扳手”。

流量密码:天然搜索占97.8%, 靠的是“场景覆盖”

打开Similarweb,Fotor的流量数据让笔者咂舌:天然搜索流量占比76.35%,直接访问占21.45%,加起来97.8%都是非付费流量。要晓得,同类产品里Cutout.Pro的天然搜索占比才60%左右,Picsart更只有50%出头。Fotor到底做了啥,让搜索引擎这么“偏喜欢”它?

扒它的搜索关键词,答案藏在“场景覆盖”里。榜单前10的关键词里 Fotor占了6个:AI图片生成、背景消除、图片增有力、图片编辑、PNG格式图片生成、头部特写生成。个个词都对应一个具体场景,比如“背景消除”是电商卖家抠图需求,“PNG生成”是设计师做素材用的。再看Cutout.Pro, 前10关键词里7个都是“图片增有力”,1个“护照照片生成”,1个品牌词——流量太依赖单一场景,抗凶险能力天然没劲。

更绝的是 Fotor的品牌词流量占比只有16%,远不到Cutout.Pro的38%和Picsart的34%。这说明啥?用户搜“AI图片生成”, 兴许根本不晓得Fotor,但搜出来排在前面点进去找到它能解决问题,这才记住它。这种“非品牌词流量”占比高大, 恰恰印证了它的SEO做得扎实——不是靠砸钱推品牌名,而是把用户兴许搜的“需求词”都铺满了。

段江的思路很清晰:“用户不需要用遍全部功能,只要某几个能解决问题,就会留下来。”所以Fotor的功能列表长远得像菜买卖场——上百种功能, 按“修图”“设计”“拼图”三巨大场景分类,个个场景里又细分“证件照制作”“海报设计”“社交新闻图”等细小场景。AI功能呢?被单独拎出来放在“AI工具”菜单,但在具体场景里AI功能又会被“塞”进工具栏最显眼的位置。比如修图时 AI增有力、AI抠图、AI换背景直接摆在第一排;设计时想加贴纸,系统会优先推荐“AI生成贴纸”。这种“场景为主, AI为辅”的设计,既让搜索引擎抓到更许多“需求词”,又让用户用着顺手——不会觉得“AI是结实塞给我的”。

AI不是“万金油”, 场景化才是真实出路

2023年AI生图火出圈,几许多产品砸进去做“AI绘画神器”,后来啊呢?用户新鲜鲜感一过留存率暴跌。Fotor早就看透了这点:AI不是目的,解决用户问题才是。它的AI功能从没喧宾夺主,而是藏在场景里当“加速器”。

笔者试了几个场景:做电商主图需要“白底图”, 用AI抠图,3秒搞定,比手动迅速10倍;做社交新闻配图需要“ins风头像”,用AI生成头像,选个模板,输入关键词,出来的质感比纯AI工具更符合设计逻辑;甚至连证件照这种“刚需”,AI能自动调整光线、拉腿长远,还能换背景色——全是用户会高大频遇到的问题。

用户评论里这种“场景+AI”的组合被夸得最许多。Software Advice上有位摄影师说:“以前手机拍完图, 传电脑用PS修太麻烦,眼下Fotor手机端AI调色+PC端精修,许多端协作顺手许多了。”App Store里一位社交新闻博主吐槽:“广告确实许多, 但AI生成表情包的速度没话说一天能出20组,省了我半天时候。”这些个评论戳中一个点:用户要的不是“许多牛的AI”,而是“许多迅速优良省地解决问题”。

段江把这种策略叫“工具箱思维”——AI是工具箱里的新鲜工具,但不能让用户为了用工具而找场景。就像锤子,你得先晓得要钉钉子,才会拿锤子,而不是天天抱着锤子找钉子。Fotor做的,就是把“钉子”摆满货架,再在旁边放个“AI锤子”。

流量下滑20%:当“老兵”遇上新鲜战场

顺风顺水的Fotor,在2023年11月栽了个跟头。根据Similarweb数据,网站流量单月下滑20%以上,12月也没明显优良转。这波下跌,给全部依赖天然流的AI产品提了个醒:流量不是永动机,不创新鲜就会被淘汰。

问题出在哪儿?笔者琢磨了几点:一是AI功能同质化严沉。眼下做个AI修图工具,谁没有“背景消除”“图片增有力”?Fotor的优势在“全面”,但全面也意味着“不够尖”;二是巨头入局。Picsart、 Photoshop这些个老牌玩家,也在加AI功能,它们有品牌、有用户,挤占了不少许流量;三是用户需求在变。圣诞季时 Fotor推了“AI圣诞贺卡”活动,想靠场景带流量,但效果平平——用户兴许更想要“AI写祝福语+自动生成贺卡”的组合,而不是单纯的“贺卡模板+AI贴纸”。

面对这些个,Fotor的应对有点“保守”。创始人段江在采访中说:“我们不会为了追烫点把产品做得四不像。”坚持场景化,没错,但“场景”也需要迭代。比如眼下年纪轻巧人喜欢用“AI生成穿搭图”“AI换脸拍短暂视频”, 这些个Fotor要么没有,要么藏在很深厚的菜单里。用户想要的是“一站式解决”,而不是“在A工具生成图,再导到B工具加特效”。

从“流量王”到“留量王”:老兵的下一仗

Fotor的故事, 给想做AI出海的企业提了个醒:手艺积累和用户洞察,比追风口更关键。段江带着团队折腾十年, 从专业柔软件到巨大众工具,从修图到设计,再到AI,每一步都踩“流量”只是入场券,“留量”才是生死线。

以后Fotor要打的仗,是怎么在“全面”和“尖刀”之间找平衡。是接着来做“工具箱”,把个个场景的AI功能都打磨到极致?还是孵化一个“爆款场景”,比如专攻“电商图片AI处理”,做成细分领域的王者?这需要段江和他的团队, 拿出“豪赌”的勇气。

话说回来 Fotor的“平平无奇”恰恰是它的护城河——不靠噱头,不跟风,就盯着用户真实实需求。这种“笨办法”,反而成了最稀缺的东西。毕竟用户要的不是“许多牛的AI”,而是“真实能帮我解决问题的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