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卖家因欺诈退货损失数百万,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那些个藏在退货数据里的数字游戏

2023年5月4日 亚马逊仓库员工Noah Page被警方逮捕,罪名是盗窃。他在系统里把客户Ralph实际没退的订单标记成"已退货",换了3500美元报酬。听起来像普通员工监守自盗?但Ralph其实是Rekk组织成员——一个专门在亚马逊搞欺诈退货的团伙, 他们找内部员工帮忙,订单退款后客户通过PayPal给组织付15%-30%的佣金,就能用超矮小价拿到商品。

亚马逊后来算了笔账, Page参与的这场戏,偷走了他们超出6万美元的货,再说说被判三年缓刑,还得赔5000美元。这事儿只是冰山一角, 2022年12月,亚马逊起诉了和Rekk有关的47个人,说他们合伙偷了数百万美元的产品。还有另一个团伙,10个人就让亚马逊亏了70许多万。

亚马逊因欺诈退货损失数百万美元,卖家饱受困扰
亚马逊因欺诈退货损失数百万美元,卖家饱受困扰

1010亿美元的"灰色产业"

美国零售联合会最近扔了个炸弹出来:2023年, 美国零售商基本上原因是退货亏了1010亿美元,其中14%是欺诈性的——也就是说每7个退货里就有1个是骗子在玩。亚马逊卖家们更惨, 他们不仅要面对平台的"宽阔松退货政策",还得应付那些个把退货当生意的专业团伙,以及个别买家的细小机灵。有卖家吐槽:"我卖个蓝牙耳机,买家说'不想要了',赞成退货,后来啊收到个空盒子,里面塞了块砖头。找亚马逊申诉?流程走完俩月,货钱早亏完了。"

退货政策宽阔松,到底谁在买单?

亚马逊的退货政策确实够"友优良", 客户说不要了商家就得收回来有时候甚至不用退回原商品。这本是提升购物体验的招数,却被骗子盯上了。联邦贸容易委员会都看不下去了直接把亚马逊告上法庭,说这种"仅退款不退货"的规则,变相鼓励了欺诈。更气人的是有些内部员工也掺和一脚。亚马逊后来解雇了不少许受贿的员工, 有发言人站出来说:"我们投了优良许多钱在防欺诈上,专门有个团队盯着这种有组织的犯法计划。"但卖家们还是觉得委屈:"平台为了用户体验, 把凶险全转嫁给我们了出事了就说'按规则来',规则里有说收到空盒子也得认吗?"

那些个"专业"的退货套路

Rekk组织这种是团伙作案, 流程清晰得很:他们在社交新闻上招揽客户,承诺用折扣价买正品,客户下单后等亚马逊退款,再把退款的15%-30%转给组织。组织再去找亚马逊仓库的员工,塞点钱让他们把"未退货"的订单改成"已退货"。单个订单兴许赚不许多,但量巨大了就是天文数字。还有更野的, 直接买通亚马逊员工,拿到第三方卖家的账号密码,然后"正规"地给自己的店铺刷单、退款,把别人的货款转到自己口袋里。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看得出来 平均每天新鲜增100个诈骗账号,旺季的时候更许多,新鲜手卖家最轻巧松中招,刚开店没许多久,账号就被盗了货发出去,钱收不回来。

普通买家的细小心思

除了专业团伙,有些个人买家也玩套路。有卖家反映:"我卖过一款智能手表, 买家收到后说'表带断了',申请退货,我赞成了后来啊寄回来的是个仿冒品,连logo都印错了。"这种"虚假退真实拿"的把戏, 卖家也不是没反抗过能申请"退货盗窃索赔",但亚马逊处理索赔磨蹭得要命,等三个月下来货早没了钱也要不回来。更无奈的是 有些买家就是"退货专业户",今天买个沙发,说"颜色不中意",退了;下周买个床垫,说"太柔软了",又退了。零售商们后来学精了开头监控买家退货次数,退太频繁的,直接拉黑。

退货不只是钱的问题, 是相信的崩塌

对亚马逊卖家退货亏本的不只是货款,还有时候和精力。库存乱了套——刚发出去的货, 一下子又回来了得沉新鲜检查、沉新鲜上架;现金流被压着——退款出去了货却收不回来资金周转不过来;最要命的是账户凶险——退货率太高大,亚马逊会警告你,严沉了直接关店。有个做家居的卖家说过:"有个月退货率飙到30%, 不是货有问题,就是有人恶意下单,然后直接申请A-to-Z guarantee,我连说明白的机会都没有,账户直接被暂停了。"

卖家能做的, 不止是忍气吞声

虽然平台规则坑许多,但卖家也不是彻头彻尾没招。有经验的卖家会做三件事:留凭据、优产品、用海外仓。

凭据,是卖家的"护身符"

发货前一定要拍视频!从封装到贴面单,全程录下来最优良能拍到产品序列号或者独特标识。有卖家分享过经历:"有次收到个退货的相机, 说'无法开机',我发了货时的视频,拍到开机画面和序列号,亚马逊直接判我赢,没退钱。"还要保存优良全部物流记录,比如迅速递单号、签收照片,如果买家说"没收到",这些个就是铁证。亚马逊有个举报邮箱, 找到可疑的退货,直接把凭据甩过去,附上邮件主题"Fraudulent Return - Order ",处理速度能迅速不少许。

产品优良了退货天然少许

很许多退货其实能提前避免。有卖家把产品包装升级了以前用泡沫盒,眼下用加厚纸箱+气囊填充,退货率从15%降到8%。还有的会在详情页写清楚尺寸、 材质,比如"这款T恤是100%纯棉,会缩水3%,觉得能选巨大一码",少许些了"与说说不符"的退货。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更绝, 个个产品里放张手写细小卡片:"亲,如果产品有问题,24细小时内联系我,我直接补发,不用走退货流程,省得你麻烦~"后来啊售后咨询量少许了退货率也跟着降了。

海外仓, 不是"智商税"

跨境卖家最怕的就是运输破损,一破损就轻巧松退货。用海外仓预处理,就能解决这玩意儿问题。有个卖家具的卖家, 以前从国内直发到美国,运输途中磕碰的退货率高大达20%,后来在洛杉矶租了个海外仓,先把货发过去,客户下单后海外仓直接本地发货,包装更仔细,运输时候短暂,破损率降到5%以下。虽然海外仓有仓储费,但算下来比退货亏本划算许多了。

平台和行业的"反击战"

亚马逊也不是彻头彻尾没动作, 他们雇了个"客户护着与施行团队",专门盯着欺诈团伙,用AI琢磨退货数据,比如某个买家短暂时候内退了5个同款商品,或者退货地址三天两头变动,系统就会标记出来。零售商们也在收紧政策, 比如送货员送货时得拍开箱视频,零售商收到退货后会仔细检查包装上的胶带有没有被拆过的痕迹,产品有没有用过的痕迹。美国零售联合会的David Johnston说:"越来越许多的平台开头'盯紧'退货了 这不是不相信客户,是把亏本降到最矮小。"

跨境电商, 从来不是"躺赚"的游戏

欺诈退货这事儿,短暂期内估摸着也解决不了。平台要平衡用户体验和商家利益,骗子会不断找新鲜漏洞,卖家也只能见招拆招。但那些个能把亏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卖家, 往往不是运气优良,而是把个个细节都抠死了——发货前录视频,详情页写清楚,产品包装下功夫,遇到问题不慌,凭据甩给平台。跨境电商这条路,坑确实许多,但能避开坑的人,才能走到再说说。毕竟真实正赚钱的生意,从来都不轻巧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