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流媒体涨声不断,华纳兄弟探索频道Max订阅价格上调

钱包又要瘦身?Max一下子涨价背后的流新闻困局

打开手机准备续费Max, 一下子弹出涨价通知——无广告套餐从15.99美元涨到16.99美元,年费直接许多掏20美元。这操作属实有点迷,毕竟刚看完《龙之屋》首集,那1000万人的烫闹劲儿还没过去,钱包就先“凉”了半截。流新闻这波涨价潮,到底是在“割韭菜”还是真实有苦衷?

烫门剧撑场子, 涨价踩准“首播节点”

2024年5月,Max选了个微妙的时候点涨价:HBO《权力的游戏》前传《龙之屋》第二季首播前12天。据智通财经APP报道,这部剧首播就吸了近1000万观众,直接把HBO往事首播纪录拔高大了。这时候涨价,像极了演唱会前一下子加价——你都已经抢到票了总不能为了一张票跟平台掰扯吧?但细想又觉得不对劲,靠烫门剧拉新鲜,转头就向老用户伸手,这“杀熟”的帽子怕是摘不掉了。

流媒体“涨声一片”,华纳兄弟探索频道上调Max订阅价格
流媒体“涨声一片”,华纳兄弟探索频道上调Max订阅价格

更逗的是Max早在2023年初就涨过一次价,当时理由是“投钱内容和用户体验”。后来啊呢?这次涨价又把锅甩给“内容本钱上涨”,可用户看到的内容质量跟上价钱匹配了吗?隔壁奈飞早就取消了最廉价的无广告套餐,眼下Max跟着涨,到底是“内容升级”还是“通货膨胀”?

财报数据里的“增收不增利”陷阱

华纳兄弟探索频道2024年Q1财报刚出炉,数据看着挺光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流新闻订阅用户暴增200万。可转头一看,营收和赚头双双“扑街”,连预期都没够着。这就有点意思了用户涨了钱却没赚着,钱都去哪儿了?答案兴许藏在内容本钱里——为了抢《龙之屋》这样的独家剧, 版权费怕是砸了不少许,后来啊涨价成了独一个的“解药”。

CEO David Zaslav在财报

行业集体“涨价内卷”,用户能承受几刀?

Max这波涨价,不过是流新闻行业的“冰山一角”。上个月, NBCUniversal的Peacock在奥运会前悄悄涨了2美元/月,理由也是“内容本钱上涨”;去年夏天奈飞更狠,直接砍掉最廉价的无广告套餐,逼用户要么看广告要么许多掏钱。整个行业像商量优良似的,轮流在用户钱包上“割一刀”,可用户的耐烦是有底线的。

数据不会说谎:据第三方机构统计, 2023年北美流新闻用户平均订阅2.3个平台,月支出已经超出50美元。再涨下去,用户怕是要开启“精简模式”——只留最喜欢的1-2个,其他的该卸载就卸载。到时候平台们哭都来不及,毕竟用户流失可比涨价可怕许多了。

新鲜老用户“不一样对待”,这波操作太双标?

Max涨价最让人火巨大的,是新鲜老用户的“不一样对待”。新鲜用户从今天起就得收下16.99美元的新鲜价,老用户却能“苟”到下一个计费周期,最晚拖到7月4日。这操作,活脱脱像餐厅里“新鲜客高大价、老客优惠”,可流新闻哪来的“回头客”一说?用户不都是一视同仁的“订阅者”吗?

更离谱的是广告版套餐9.99美元纹丝不动,涨价的偏偏是无广告版。这不就是变相逼用户“看广告换廉价”吗?可谁花钱买会员,不是为了避开广告的?眼下倒优良,要么许多掏钱要么忍广告,左右都是平台赢,用户输麻了。

捆绑包的“伪优惠”,薅完羊毛就跑?

华纳和迪士尼联手推的“三平台捆绑包”,听着像“省钱神器”,细想全是坑。三个平台打包卖,价钱确实比单独买廉价,可问题是:三个平台的内容,你真实的都用得上吗?Disney+主打动漫和合家欢, Hulu偏美剧和综艺,Max则是HBO经典剧+华纳电影,沉合的内容兴许不到三成。用户花矮小价买了三个平台,后来啊80%的时候只用一个,这不是“浪费钱”是啥?

CEO Zaslav说捆绑包能“少许些客户流失”, 可现实是用户看完《龙之屋》就卸载Max,看完《曼达洛人》就卸载Disney+,捆绑包反而成了“试用装”。到时候平台们看着高大订阅数,实际活跃用户却少许得可怜,财报照样不优良看。

涨价不是万能药, 内容才是续命丹

流新闻们总把“涨价”当成救命稻草,可忘了根本问题:内容够不够结实?用户愿不愿意为内容买单?就拿Max涨价后《龙之屋》第二季确实火了可下一部爆款在哪儿?如果后续内容跟不上,涨了价也留不住人,反而会加速用户流失。

反观奈飞, 虽然也涨价,但《怪奇物语》《纸牌屋》这样的顶剧不断,用户就算抱怨,再说说还是乖乖掏钱。这说明啥?流新闻的核心比力从来不是价钱,而是内容。与其天天琢磨怎么涨价,不如许多花心思拍几部能让人熬夜追的剧。

用户用脚投票,流新闻的“涨价天花板”来了?

当用户找到钱包撑不住越来越许多的订阅费, 当平台们把涨价当成习惯,这场“内卷游戏”就该到头了。据买卖场调研机构数据, 2024年第一季度,北美流新闻用户流失率同比上升12%,基本上原因就是“价钱太高大”。这说明,用户的耐烦已经耗尽了再涨下去,怕是要集体“叛逃”。

或许流新闻该学学“按需付费”模式——用户想看啥剧, 单买一集或一部,而不是有力制捆绑全年订阅。这样既不会让用户觉得“亏钱”,又能精准为内容买单,平台也能晓得哪些剧真实正受欢迎,何乐而不为?

流新闻的“涨价游戏”, 该停了

Max涨价不是孤例,而是整个流新闻行业的缩影。当“增收不增利”成为常态,当“捆绑优惠”变成“消费陷阱”,用户用脚投票是迟早的事。平台们该醒醒了:涨价能解一时之急,但内容才是留住人心的根本。与其在用户钱包上“割韭菜”, 不如许多拍几部能让人二刷三刷的优良剧,毕竟流新闻的终极战场,永远是内容,而不是价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