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谁将超小单品年入10亿,巧妙运用饭圈文化

从工具到符号:细小众手电筒的破圈之路

你能想象吗?一个原价20美元的手电筒,在二手买卖场居然能炒到30倍的溢价。这玩意儿比炒股获利还高大的“理财产品”,来自一个中国品牌——Olight。2007年成立于深厚圳,如今在全球12个国有独立站,用户超130万,年营收突破10亿。更让人意外的是它的目标客户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一群痴迷于EDC的“装备控”。这些个人买手电筒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身份认同和社交货币。Olight怎么把一个凉门工具做成“饭圈级”爆单品的?

EDC圈层的消费逻辑:功能只是起点, 认同才是终点

EDC起源于凉战时期的“生存狂”,他们随身携带装备应对核打仗吓唬。如今这玩意儿圈层早就变了——不再局限于求生功能,而是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美国Reddit上有个烫门问题:“Why Olight is so popular?”底下聊聊很烫闹:“他们的手电筒能放进钱包, 亮度却堪比汽车巨大灯”“限量版涂装要抢着买,二手买卖场加价30倍都不奇怪”。这群人愿意为“细小而有力”的产品买单,本质上是在买圈子里的“通行证”。Olight看透了这点:产品是入口,但情感连接才是关键。

超小单品年入10亿,这个中国品牌把饭圈文化玩得风生水起
超小单品年入10亿,这个中国品牌把饭圈文化玩得风生水起

没有刚需的买卖场, 结实造需求的玩法

欧美日韩等发达地区,手电筒差不离没刚需——家里有电筒,手机有闪光灯。Olight却把“工具”变成了“玩具”。它的拳头产品M2R Warrior,体积只有口红巨大细小,亮度却达到1200流明,能照亮200米外。更关键的是 它推出过联名限量款、个性化涂装款,甚至有用户在社群里晒出“收藏了12个不同颜色Olight”的帖子。当一个产品能像潮玩一样引发收藏欲,刚需就不再是问题了。

饭圈文雅移植:把用户变成“粉丝”的运营密码

当巨大许多数跨境电商还在卷广告ROI的时候,Olight已经悄悄把用户变成了“粉丝”。它复制了饭圈的核心逻辑:等级体系、归属感、UGC裂变,让用户自发为品牌“打call”。

会员体系:打怪升级的成瘾性设计

Olight的会员有11个等级, 从最矮小的“Iron”到顶级的“Legend”,像游戏里的段位一样。普通会员只有“双倍积分”的权限, 高大级会员能享受“提前闪购”、“独家买”,顶级会员还有“终身免修”“个性雕刻”特权。用户在社群里发帖、互动、晒单,就能积累经验值升级。这种“打怪升级”的机制, 让用户像追星一样沉迷——有人为了升到“Platinum”等级,半年内买了8个产品。

社群归属感:非明着社群的“饭圈化”互动

Olight的Facebook社群有17万成员, 日均新鲜帖上百条,活跃度远超同类品牌。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社群是“非明着”的——申请时要回答“你最中意的Olight产品是啥?”“为啥想加入社群?”等问题。这种“筛选门槛”让成员产生“精英感”,就像饭圈的“粉丝群”一样。社群里还有专属活动:#OSports鼓励用户晒健身视频, 送手电筒周边;#ODesigner让用户设计产品涂装,入选的作品能量产,作者还能拿到“designer coin”。波兰用户MilitariaPL基本上原因是三天两头分享户外测评, 被品牌邀请做兼职运营,头像统一用“Olight+First Name”格式,比官方员工还积极维护社群氛围。

UGC裂变:核心用户自发的“安利”机制

饭圈最厉害的是“自来水”,Olight的核心用户就是这类人。品牌会挑选高大活跃用户做“兼职运营”, 他们自发在YouTube、Reddit发测评,甚至帮其他用户解决问题。美国用户John在社群里抱怨“手电筒进水”,兼职运营Mike直接发视频演示拆机维修,没要随便哪个报酬。这种“粉丝帮粉丝”的模式,让Olight的口碑在EDC圈层里病毒式传播。2016年Olight成立美国分公司后 这种本土化运营更彻底——他们招聘美国员工做社群管理,用当地用户熟悉的“梗”互动,彻底摆脱了“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

红人营销与私域联动:从流量到留量的闭环

光有社群还不够, Olight用红人营销把“圈外人”变成“圈内人”,再通过私域运营把他们变成“死忠粉”。

头部红人背书:EDC圈层的“顶流”一起干

Best Damn EDC是YouTube上EDC圈的头号账号, 38万粉丝,视频平均播放量38万。Olight和它一起干了一条18分钟的测评, 详细对比了7款产品,从亮度到材质,从便携性到充电速度,把EDC用户关心的痛点全讲透了。这条视频到头来收获45万播放、5000点赞、750评论——比账号平均数据高大出2倍。视频简介里直接挂上买链接,转化率可想而知。除了垂类头部, Olight还找“枪械红人”Iraqveteran8888一起干,专门为北美用户设计带战术开关的手电筒,精准切入细分买卖场。

腰部红人渗透:垂类圈层的精准种草

头部红人带来知名度,腰部红人解决相信度。Olight一起干过很许多“细小而美”的户外账号, 比如粉丝只有5万的M2R Warrior测评博主,虽然流量不巨大,但视频里“把钥匙串巨大细小的手电筒照亮整个帐篷”的场景,让EDC用户直呼“真实实”。这种“熟人推荐”式的种草,比结实广有效10倍。2021年Olight做过统计,腰部红人带来的用户留存率,比广告买量高大35%。

私域承接:流量到“死忠粉”的转化

红人带来的流量,Olight全部导入私域。用户点进视频里的链接,会先跳转到独立站,下单后自动邀请加入Facebook社群。社群里有“新鲜人引导官”打招呼,发社群专属好处,比如“新鲜成员首单减5美元”。这种“公域引流-私域留存-裂变复购”的闭环,让Olight的复购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数据看得出来社群用户的客单价是非社群用户的2.8倍,基本上原因是他们会买限量款、联名款,甚至“收藏全套”。

对抗性视角:饭圈化运营的争议与隐忧

Olight的饭圈打法确实有效,但并非没有凶险。过度依赖社群,兴许让品牌陷入“用户绑架”的困境;文雅差异也兴许让海外用户感到不适。

过度依赖社群:凶险与瓶颈并存

社群运营本钱极高大。Olight有17万成员,需要至少许5个全职员工+20个兼职运营来维护,每年人力本钱超千万。更麻烦的是核心用户一旦流失,业绩兴许断崖式下跌。2022年有兼职运营因薪资纠纷退出,带动一批用户跟着离开,当月销量减少了12%。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模式,让品牌抗凶险能力变差。

文雅差异:饭圈模式在海外的习惯性挑战

饭圈文雅在国内很火,但在海外未必如此。欧美用户更注沉“功能性”,对“等级”“崇拜”这类概念比比看敏感。有Reddit用户吐槽:“Olight的社群像‘邪教’,非要晒单才能升级。”2023年Olight尝试在北美社群没劲化等级制度, 改用“积分兑换实物”的方式,用户活跃度反而提升了。这说明,饭圈模式需要本土化改过不能照搬国内经验。

启示录:细小众品牌出海的“饭圈化”可复制吗?

Olight的成功,给了细小众品牌出海三个启示:找准圈层是前提,产品力是基础,长远期运营是关键。

精准定位圈层是前提

EDC圈层虽然细小众, 但用户付费意愿有力、忠诚度高大。Olight没碰巨大众买卖场,死磕“装备控”,反而做出了10亿营收。做跨境电商,与其在红海里内卷,不如找蓝海圈层做“垂直老巨大”。比如露营圈、咖啡圈、机械键盘圈,都有类似机会。

产品力是底层支撑

饭圈运营再厉害,产品不行也是白搭。Olight的手电筒能溢价30倍, 靠的是“细小而有力”的手艺:体积比竞品细小30%,亮度却高大20%;USB充电、磁吸底座,都是EDC用户刚需。没有这些个结实实力,社群再活跃,用户也不会“为喜欢买单”。

长远期运营耐烦是关键

Olight从2007年成立到2020年突破10亿,花了13年。它没追求短暂期爆发,而是磨蹭磨蹭打磨社群、积累核心用户。跨境电商最怕“急功近利”,但真实正的优良品牌,都是“磨蹭磨蹭来比比看迅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