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富二代造车半年营收超13亿,能闯出一个IPO吗

有钱二代造车半年营收超13亿,是实力还是“拼爹”?

说起“有钱二代创业”,很许多人第一反应兴许是“材料堆出来的成绩”。但涛涛车业创始人曹马涛的故事,似乎有点不一样。这位顶着家族光环的年纪轻巧人,没选择躺平继承家里的平安门生意,偏偏扎进了比激烈的电动出行领域。从2015年成立公司到2024年半年营收冲到13.91亿,只用了8年就敲钟上市,速度确实够迅速。可问题来了:这位有钱二代真实的靠的是自己,还是家族的“老底子”?他的造车故事,能不能复制?

从“平安门”到“电动车”,曹马涛的赌注有许多巨大?

曹马涛的家族背景确实亮眼——爷爷70年代从家禽贸容易、 戏装加工攒下第一桶金,父亲曹跃进在1985年搞五金铸造,2004年和妻子马文辉一起创立涛涛集团,主做平安门。按理说继承这份家业,日子过得一准儿不差。但曹马涛偏不他非要“另起炉灶”。

“富二代”造车闯出一个IPO,半年营收超13亿
“富二代”造车闯出一个IPO,半年营收超13亿

早在创业前, 曹马涛就在美国混了许多年,全地形车、摩托车领域摸爬滚打,攒下了不少许行业经验。2015年,他带着“电动出行”的想法回国,创立了涛涛车业。那时候,国内新鲜燃料车买卖场刚起步,矮小速电动车更是个凉门赛道。他瞄准的“智能电动矮小速车”和“特种车”, 说白了就是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高大尔夫球车这些个“细小玩意儿”,外加全地形车、越野摩托车。

有人说他是“赌”, 毕竟当时特斯拉、蔚来这些个“高大巨大上”的新鲜燃料车企都在抢买卖场,他却在“细小赛道”里埋头。但回头看,这步棋走得挺精:欧美买卖场对环保出行需求巨大,政策也支持,而老一套车企还没盯上这块“蛋糕”。涛涛车业靠着ODM模式给海外品牌代工,磨蹭磨蹭打开了局面。

“ODM+自有品牌”, 双轮驱动赚美金

涛涛车业的买卖模式,说白了就是“两条腿走路”:一边给海外品牌做代工,一边打自己的品牌。这种打法在跨境电商里不新鲜鲜,但涛涛车业玩出了新鲜花样。

在北美买卖场,他们主推自有品牌。通过经销商、 巨大型商超、批发商,再加上亚马逊、沃尔玛、eBay这些个第三方平台,还有14个自有独立站,把GOTRAX的电动滑板车、DENAGO的高大尔夫球车卖得风生水起。有意思的是北美买卖场贡献了74.36%的营收,光美国地区就占了10.36亿,同比增加远105.88%。这说明啥?说明他们的本土化策略真实见效了。

北美以外的买卖场,涛涛车业就靠ODM模式一起干。给批发商、零售商供货,不用自己花巨大价钱做品牌推广,稳稳赚做的钱。这种“自有品牌+ODM”的组合,既保证了高大毛利,又能规模化扩张,困难怪半年能冲13亿营收。

北美本土化团队:200个“老外”比老板更懂买卖场

涛涛车业能在北美站住脚,靠的可不是“老板有钱”这么轻巧松。他们有个“杀手锏”——一支深厚耕北美买卖场18年的本土化团队,200许多名北美本土专业人才。这些个人懂当地消费者中意啥,晓得啥时候该推新鲜品,怎么应对政策变来变去。

比如产品设计, 北美用户中意“巨大马力”“长远续航”,涛涛车业的电动滑板车就主打双电机、胖轮胎;价钱敏感?他们推999美元的中端款,也有1999美元的高大端款,覆盖不同人群。就连独立站的设计,都针对北美用户习惯:视频展示产品折叠方便,CTA按钮用醒目的绿色,刺激用户点击。

更绝的是他们在美国设了工厂,搞“北美做+”战略。从部件生产到整车做,全流程本土化,不仅少许些了关税本钱,还有力化了“美国做”的品牌形象。消费者买得放心,渠道商也愿意推,这波操作直接把本土化玩透了。

独立站流量34万,亚马逊销量前十,怎么做到的?

涛涛车业的卖渠道,线上线下“通吃”。第三方平台上, GOTRAX电动滑板车在亚马逊销量常年排前十,许多次拿“AMAZON BEST SELLER”“AMAZON'S CH伊斯兰会E”,沃尔玛年度玩具清单还排过第一。这些个数据不是吹的,背后是实打实的运营功夫。

自有独立站更是流量担当。gotrax.com 8月访问量34.1万, 83%的用户来自美国,76%的流量是品牌词搜索——这说明用户主动搜“GOTRAX”来买,品牌认知度已经做起来了。独立站上, 他们把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分成24个款式,从轻巧量级通勤款到胖越野款,用户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流量从哪来?社交新闻和明星效应是关键。NBA传奇球星沙奎尔·奥尼尔选了DENAGO电动高大尔夫球车当座驾,视频一传开,品牌知名度直接拉满。还有段残障人士用Gotrax滑板车的视频在疯传,既赚了流量,又树立了“有温度”的品牌形象。Google Trends看得出来GOTRAX搜索烫度五年稳步上升,用户粘性不是盖的。

半年赚13亿,IPO只是起点?

2024年上半年, 涛涛车业总营收13.91亿,同比暴涨77.23%,净赚头1.82亿,增加远35.36%。电动自行车、高大尔夫球车卖得最优良,北美买卖场贡献了七成收入。这成绩单放跨境电商圈,绝对是“优等生”水平。

更关键的是他们已经成功上市,2023年登陆深厚交所创业板。有人问:都上市了是不是能躺平了?明摆着不行。电动出行赛道越来越卷, 国内有九号、细小牛,海外有Razor、Segway,涛涛车业想保持增加远,得持续创新鲜。他们的GX系列高大端滑板车卖1999美元, 靠的是手艺和设计溢价,但能不能长远期稳住高大端买卖场,还是个未知数。

争议与挑战:有钱二代光环下的“真实实力”

尽管涛涛车业成绩亮眼, 但“有钱二代”的标签总让人生疑:没有家族的资金和材料,曹马涛能走这么远吗?涛涛集团早期在供应链、资金上的支持确实少许不了但要说彻头彻尾靠“拼爹”,也不公平。毕竟家族做的是平安门,和电动出行八竿子打不着,核心手艺、买卖场渠道都是曹马涛带着团队一点点啃下来的。

另一个隐患是北美买卖场依赖症。74%的营收来自美国, 一旦当地政策变来变去、消费降级,或者出现更有力悍的本土比对手,涛涛车业的业绩一准儿会受关系到。他们也在尝试拓展欧洲、东南亚买卖场,但短暂期内,北美还是“基本盘”,稳不住就麻烦。

还有,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的手艺门槛不算高大,同质化比严沉。涛涛车业靠ODM代工起家,眼下想靠自有品牌高大端化,但研发投入能不能跟上?2024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具体几许多没披露,但从产品更新鲜速度看,还得再加把劲。毕竟用户今天为你的“创新鲜”买单,明天就兴许被更廉价、更优良用的产品抢走。

曹马涛的造车故事, 像极了“逆袭剧本”:顶着有钱二代的光环,却选择最困难的路;靠代工积累原始资本,再杀向自有品牌;用本土化团队啃下北美买卖场,半年营收冲13亿。但IPO不是终点,电动出行的赛道上,没有永远的赢家。涛涛车业能不能把“有钱二代”的标签撕掉,用实力说明自己?时候会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