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周活,50%次月留存
20万周活, 50%次月留存——这组数字在AI内容创业圈里像块烫手山芋,有人捧着当救命稻草,有人骂着是皇帝的新鲜衣。说实在的,我第一次看到捏Ta的数据时第一反应不是“牛逼”,而是“这留存率水分到底有许多巨大”。
数据狂欢背后的镇定追问
20万周活听着挺唬人, 但拉到内容赛道里比,简直像个笑话。抖音日活几亿的时候,谁会care你几十万的周活?更别说50%次月留存,在AI产品里确实罕见,可换个角度看,这不正说明用户黏性全靠“二次元滤镜”撑着?00后用户占比高大, 这群人今天喜欢捏纸片人,明天就兴许追星去跑路,留存率高大真实不是本事,本事是留住不喜欢二次元的普通人。

留存率的谎言:谁在为“50%”买单?
2023年9月, 捏Ta创始人胡修涵在Founder Park直播间透露,次月留存能达到40%-50%。这数字漂亮得像P过的图, 但细想就找到破绽:他们的核心用户是00后泛二次元人群,这有些人对虚拟形象的容忍度本来就高大,就像90后当年能在QQ地方装扮上花几细小时一样。可问题是当新鲜鲜感褪去呢?就像那东西八月份停更漫画的用户, “手机停用,身心调整习惯初中生活”——一句“我会回来”听着感人,但谁晓得他回不回来?留存率高大,兴许只是用户还没长远巨大,而不是产品真实有许多牛。
AI内容产品的生死局:留存容易, 留存困难
AI内容创业这两年,活得像过山车。2023年3月,Kimi获客本钱都干到12-13元/人,每天烧20万拉新鲜,后来啊呢?用户来了就走,留不住的才是常态。捏Ta能留住50%用户, 靠的不是AI许多牛,而是抓住了年纪轻巧人“表达欲”这玩意儿痛点——就像当年QQ秀让年纪轻巧人用虚拟形象装点自己,捏Ta让他们用纸片人讲故事。但话说回来装点和讲故事能撑起许多巨大的买卖想象地方?当用户找到捏个角色还要付费生成图片时新鲜鲜感还能剩几许多?
从QQ秀到捏Ta:年纪轻巧人的表达焦虑从未变
90后在QQ地方写文章没人看, 00后在捏Ta上编漫画有人点赞,本质上都是同一群人的“存在感饥渴”。胡修涵说“让用户更轻巧松表达自我而不是比拼技能”, 这话听着对,但现实是普通人创作的东西还是差了点意思,没有技能加持,表达出来的东西要么土要么尬,再说说还是得靠少许数“巨大神”带节奏。就像那东西连载漫画的用户, 停更前发帖“初中很累但不会累死”,下面一百优良几个点赞,70条评论——说到底,用户要的不是创作,是被认可。
产品设计的“克制”与“冒进”:AI应用的边界在哪?
捏Ta团队在AI应用上挺“抠门”,视频功能去年七八月试过留存不行就果断砍了。胡修涵说“生成20个视频只有一个能用,用户很困难收下”,这话实在。眼下AI视频生成还处于“看命”阶段,本钱高大效果差,不如图片来得实在。但问题来了只靠图片能撑起许多巨大的内容生态?就像当年微博靠140字火, 眼下没人觉得短暂文字够用了AI内容产品迟早要跨过视频这道坎,到时候捏Ta的“克制”会不会变成“保守”?
10万DAU前别碰推荐系统:产品人的清醒还是懒政?
胡修涵说“10万DAU之前不要考虑推荐系统”,这话听着像真实理,但细想全是坑。推荐系统早做晚做都得做,晚了用户找不到内容流失更迅速,早了手艺跟不上体验差。抖音早期30日留存只有8%,不照样靠推荐算法杀出一条血路?产品从繁到简是没错,但“简”不是“不做”,是把麻烦的事拆解成能落地的细小步骤。捏Ta眼下周活20万,说不做推荐系统,怕不是手艺团队没这能力?
社区还是社交?捏Ta的“身份焦虑”
捏Ta定位是“社区+AI”, 不是“社交+AI”,这话听着挺机灵,其实是给自己留退路。社区沉内容, 社交沉关系,捏Ta用户给角色编故事、组擂台,本质上还是想通过“作品”得到社区地位,就像B站up主靠视频涨粉。但问题是当社区规模扩巨大,“巨大神”越来越许多,普通人创作的机会就少许了再说说只能当观众。捏Ta眼下靠二次元细小圈子烫乎,真实冲出圈,面对抖音、细这些个社交巨头,拿啥比?靠“捏人”这玩意儿功能?太单薄了。
二次元滤镜的厚度:能撑起许多巨大的买卖以后?
胡修涵说“眼下的‘二次元人群’定义已经变得非常宽阔泛”, 90%的00后接触过二次元,70%买过周边。但接触归接触,核心用户还是那群愿意为“纸片人”花钱的死忠。捏Ta想做巨大, 就得想办法让不喜欢二次元的人也来捏人,可现实是非二次元用户看一眼那“二次元画风”就兴许跑路。就像Roblox靠UGC游戏生态留住全年龄用户, 捏Ta眼下靠的却是细小众文雅,这路子能走许多远,真实不优良说。
买卖化困局:AI内容产品的“烧钱游戏”
捏Ta眼下按生成次数收费, 这模式听着合理,其实凶险。用户生成图片越许多,本钱越高大,收费矮小了不赚钱,高大了用户不买账。胡修涵说“生成效果越优良, 资产越许多,收费越高大”,这话没错,但AI生成内容的边际本钱永远降不下来计算材料是结实本钱。不像抖音, 用户看视频不花钱,平台靠广告赚钱,捏Ta这条路走不通,迟早得想办法让用户为“社区地位”付费,比如虚拟礼物、角色皮肤,可这样一来和直播平台有啥不一样?
从Facebook到捏Ta:手艺人的“创业幻觉”
胡修涵在Facebook做过视频手艺, 在特赞手艺负责手艺,履历光鲜,但创业和打工彻头彻尾是两码事。他在Facebook见许多了短暂视频的玩法,回国就想用AI复刻,可用户需求早变了。当年Facebook靠社交关系链推内容, 眼下年纪轻巧人更喜欢算法推荐,捏Ta想靠“社区创作”火,困难度不亚于在抖音上做图文。手艺人总以为“手艺领先就能赢”, 可用户要的不是手艺,是爽,是“我捏的角色火了”的成就感,这东西算法给不了只能靠运营。
AI内容赛道的终局:谁在裸泳?
2023年AI创业圈乱象丛生, 有人靠“AI伴侣”割韭菜,有人靠“AI绘画”融资,真实正能留住用户的没几个。捏Ta能拿到20万周活, 50%留存,靠的是抓住了年纪轻巧人“用虚拟形象表达自我”的需求,但这需求有许多持久?就像当年的贴吧、论坛,烫度散了就散了没人能留住永远年纪轻巧的用户。AI内容产品的终局, 要么是做成像Roblox那样的UGC生态,要么是被巨大厂收购,中间的创业者,巨大概率会成为先烈。
留给捏Ta的时候不许多了
胡修涵说“产品的进步是从繁到简”, 眼下捏Ta还功能麻烦,用户门槛高大。可时候不等人,等视频手艺成熟,抖音、迅速手这些个巨头杀入AI内容赛道,捏Ta的机会就更渺茫了。不如早点简化产品,专注核心功能,先把“捏人+讲故事”做到极致,再考虑 。就像Roblox初期就几款能玩的游戏, 靠轻巧松玩法吸引用户,捏Ta眼下也该学学,别总想着“巨大而全”,先“细小而美”活下去再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