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京东开通东南亚快递服务,是否加剧了快递出海市场的竞争大战

京东一下子杀回东南亚,这次靠迅速递能站稳脚跟吗?

京东迅速递细小程序里许多了个“寄世界”入口, 点开一看,新鲜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文莱,七个东南亚国赫然在列那个。国内用户填个地址,付了钱,包裹就能漂洋过海送到东南亚买家手里。这操作挺一下子, 毕竟去年初京东刚关了印尼和泰国的电商站点,不少许人以为京东要彻底放弃东南亚了没想到今年换个马甲又回来了这次不卖货了专门送迅速递。

从电商折戟到物流出海, 京东的“二次创业”

想起来2023年1月,京东印尼和泰国站点一下子关闭,新鲜闻里说亏损严沉,那时候业内都在传“京东东南亚水土不服”。关站点的时候,京东官方的说法是“聚焦跨境供应链基础设施”,眼下看,这话不是空话。今年8月京东物流发半年报, 上半年营收863.4亿,外部客户收入占了69.4%,达到599亿,同比涨了11.2%。最扎眼的是盈利,非世界财务准则下盈利31.2亿,同比暴涨26.3倍。这数据背后藏着京东的算盘:不自己下场卖货了给别的卖家送迅速递,照样能赚得盆满钵满。

京东开通东南亚快递寄递服务,快递出海大战加剧
京东开通东南亚快递寄递服务,快递出海大战加剧

东南亚买卖场对京东诱惑确实巨大。eMarketer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东南亚电商规模能冲到1300亿美元,年增速18%,这么许多买卖,物流一准儿是块巨大肥肉。京东在东南亚不是没家底, 马来西亚的2号仓今年刚开,拿了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加上之前的仓库,总管理面积迅速100万平米,全球近100个保税仓、直邮仓和海外仓。这些个仓库建起来总不能空着吧?拿来给中国卖家往东南亚发货,正优良盘活资产。

东南亚迅速递买卖场:看起来很美, 啃起来费劲

东南亚的迅速递买卖场,就像烫带雨林里的果子,表面光鲜,里面全是刺。电商火起来迅速递需求跟着涨,但问题也不少许。印尼有1.7万优良几个岛屿,很许多地方没通公路,迅速递只能靠摩托车甚至细小船送,一趟下来三五天是常事。越南海关最近半年严查矮小申报,不少许卖家为了省运费把100美元的货写成20美元,后来啊包裹被扣,货款两空。泰国的雨季更麻烦,曼谷的仓库每年都要淹几次迅速递车泡在水里货损率高大得吓人。

本地物流玩家也不省心。印尼的J&T靠价钱战抢买卖场,但服务质量一言困难尽,丢件率常年在5%以上。马来西亚的Pos Laju虽然覆盖广,但系统老老,卖家反馈“包裹跟踪信息三天不更新鲜,跟盲盒一样”。这些个痛点,对中国迅速递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坑——京东想做优良东南亚迅速递,得先把这些个“结实骨头”啃下来。

顺丰、 菜鸟早已卡位,京东的“后来者困境”

京东杀进来的时候,顺丰在东南亚已经混了14年。2010年顺丰就进了新鲜加坡,眼下业务覆盖了印尼、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整个东南亚圈。2022年10月, 顺丰搞了个“世界电商专递”,寄新鲜马泰不收燃油附加费,30公斤内包裹预付月结都行,价钱比京东眼下打的还狠。更关键的是顺丰的本地网络, 吉隆坡有超千个自提点,新鲜加坡到中国9个城里能做到次日达,这是京东短暂期内追不上的。

菜鸟虽然不直接做跨境迅速递,但背后的阿里生态更让人头疼。淘宝最近把“境外包邮区”扩到了10个东南亚国, 菜鸟就得在新鲜加坡和马来西亚新鲜开分拨中心,产能直接拉高大30%。淘宝上那么许多东南亚卖家, 菜鸟想让他们用自己顺理成章,京东想抢这些个客户,得拿出比菜鸟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才行。顺丰有先发优势,菜鸟有生态加持,京东夹在中间,有点尴尬。

京东的“杀手锏”:海外仓+自营迅速递,真实能破局?

京东手里有两张牌,其他玩家兴许没有。一是自营迅速递的品控, 国内用户对京东迅速递“当日达”“次日达”的印象深厚,眼下把这玩意儿标准搬到东南亚,能不能复制成功?二是海外仓,马来西亚的两个自营仓能处理高大货值、时效敏感的商品,比如生鲜、3C产品。深厚圳做跨境电商的李试过把一批手机发到京东东南亚仓, 从广州仓到吉隆坡仓只用了48细小时比走空运还迅速,但问题是这种高大货值商品本来量就细小,能不能撑起京东的东南亚业务?

京东的短暂板也很明显。东南亚本地配送, 顺丰有一起干的第三方网络,菜鸟整合了本地物流商,京东还基本上靠自营,在印尼、菲律宾这种地方,自建配送本钱太高大。深厚圳某卖家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之前用顺丰寄雅加达, 每公斤35块,虽然昂贵但丢件率不到1%;换京东后价钱降到25块,但第一个月就丢了3个包裹,客服处理磨蹭,再说说只能又换回顺丰。“廉价是廉价,但货丢了更亏。”他说。

价钱战还是服务战?东南亚用户到底买啥账

东南亚迅速递买卖场眼下打得最凶的是价钱。拼许多许多Temu在东南亚烧钱补助, 带动了迅速递价钱战,很许多细小物流公司寄100克到新鲜加坡只要15块,比顺丰廉价一半。京东这次开通东南亚服务,会不会也加入价钱战?从国内经验看, 京东不太中意打价钱战,更沉服务,但东南亚用户对价钱敏感度比国内高大得许多,2023年Shopee东南亚区卖家的调研看得出来68%的买家把“运费”作为选择迅速递的首要因素,服务质量只占23%。

但光靠价钱一准儿不行。越南胡志明的卖家阿有力举了个例子:之前用一家本地迅速递, 价钱矮小到8块一公斤,后来啊包裹在海关扣了半个月,客户直接申请退款,货款都没了。后来换顺丰,虽然昂贵10块,但清关迅速、跟踪准,“客户愿意许多花几块钱买个放心”。这说明东南亚买卖场也在升级, 矮小价矮小服务的模式迟早会被淘汰,京东如果能把国内“服务+体验”的打法移植过来或许能杀出一条血路。

给京东的泼凉水:东南亚的“坑”, 比想象中更许多

东南亚的坑,远不止物流这么轻巧松。政策凶险就是个巨大麻烦。印尼去年一下子搞优良跨境电商进口税, 从10%涨到15%,很许多迅速递公司措手不及,仓里的货要么加价要么退回,亏本惨沉。越南今年6月起要求全部跨境迅速递包裹给详细申报清单, 少许填一个商品税号就扣货,京东的系统能不能飞迅速习惯这种变来变去?还有汇率起伏, 泰铢今年贬值了8%,京东如果用人民币结算,东南亚卖家的本钱直接上涨,这些个都不是建个仓、开个细小程序就能解决的。

本地化更是困难题。菲律宾的迅速递员流动性高大达40%,招人困难、留人困难,京东怎么保证配送队伍的稳稳当当?泰国的消费者中意在包裹里放个细小礼物,本地迅速递员会主动帮忙拆箱检查,京东的自营团队能不能做到这点?这些个细节,决定了东南亚用户会不会买京东的账。

迅速递出海的下半场:比的不是速度, 是“活下去”的智慧

东南亚迅速递买卖场眼下还处在“跑马圈地”阶段,但很迅速会变成“剩者为王”的战场。京东如果想真实正站稳脚跟,得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啥。是学顺丰做高大端买卖场,专注高大货值、时效敏感的商品?还是学菜鸟搭生态,整合本地材料做综合物流?或者干脆走差异化路线,专攻东南亚华人商家的跨境迅速递,毕竟这有些用户对中国迅速递品牌的收下度高大。

不管选哪条路, 都得记住:东南亚不是中国的缩细小版,这里的消费者、政策、物流周围,每一样都带着“烫带风情”。京东在国内能靠“自营+仓储”打天下但在东南亚,兴许更需要“灵活+本土”的智慧。迅速递出海的下半场, 比拼的谁先建完仓库,谁的价钱更矮小,而是谁能真实正搞懂东南亚,谁能在这里“活下去”,并且活得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8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