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涌入非洲,毛利30%
在非洲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新能源的涌动如同浪潮一般,势头汹涌。据李勇瑞观察,短短两年时间,数千家新能源小厂纷纷涌入非洲市场,毛利高达30%,甚至有的在两个月内便冲垮了赞比亚市场。
李勇瑞,一位在非洲生活了7年的中国咨询公司创始人,对非洲市场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非洲新能源市场就像国内的下水道,虽然充满挑战,但同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非洲的电有多“奢侈”?在肯尼亚,民用电要八毛多,工业用电甚至要一块四毛。更不用说不稳定的电网造成的频繁停电,2023年肯尼亚的制造业就因为停电问题,每小时损失500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在非洲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18年,李勇瑞跟随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会长来非洲参加世界供应链管理大会后,就决定了留在非洲发展。他认为,非洲的基建、房价、GDP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就像看到了改革开放时处于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的中国。
在非洲,最受欢迎的是比常见户储还要简陋的微型光伏发电系统,占到了几乎40%的市场。这些产品,对于非洲人民来说,是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的必需品。
然而,非洲新能源市场并非一片坦途。由于低门槛的产品需求,导致市场红海竞争激烈。特别是像赞比亚这样的市场,两个月内涌入上百家公司,导致价格崩盘。
李勇瑞指出,在非洲做新能源,毛利低于30%,就没人愿意做了。毕竟在这片原始而粗犷的土地上,你要面临的“细枝末节”的困难可并不少。
尽管如此,非洲新能源市场依旧吸引着无数企业涌入。其中,广东老板的嗅觉尤为敏锐。他们将国内卖不掉的尾货拉到非洲,以低廉的价格销售,迅速占领市场。
在非洲,中国新能源企业主要面临着以下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非洲新能源市场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涌入,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2. 法律法规不完善:非洲部分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
3. 供应链不稳定:非洲部分地区的供应链不稳定,影响企业生产和销售。
4. 文化差异:非洲与中国在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和适应。
面对这些挑战,李勇瑞建议,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新能源产业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非洲市场多样化需求。
2. 重视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
3. 深入了解市场:充分了解非洲市场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
4. 建立稳定供应链:确保产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
5. 适应文化差异:尊重当地文化,促进与当地企业的合作。
非洲新能源市场虽然充满挑战,但机遇与风险并存。对于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的中国企业来说,这片土地无疑是掘金的好地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