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罢工持续,亚洲大雾延误
⭕ 大雾天气导致作业停滞,叠加红海改道后船舶集中到港,港口"排队泊位比"远超正常水平。
尽管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港口拥堵问题依旧严峻,并在正在全球范围内多点爆发。

近期,跨境物流领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运费波动、港口拥堵以及欧洲各大港口的劳资纠纷。
几个月来,为了赶在特朗普政府承诺的关税之前完成进口,船运商一直在积极提前进口。只是,因为关税政策的实施,目前关税已高达25%,并存在进一步上调至60%的风险。
如今,提前装货潮退去,但关税阴影仍未消散。若高额关税落地,不仅推高美国终端消费价格、抑制购买力,更可能导致下半年海运需求断崖式下跌。
由于季节性淡季的到来以及进口商停止提前装货,跨太平洋航线至美国的集装箱运费出现下降。这一趋势与船运商此前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丨欧洲港口运营情况
🚩 青岛港:56艘船、31万标准箱等待靠泊
最新数据显示,全球9.1%的集装箱船滞留港口,其中中国三大枢纽港最为严峻:
🚩拥堵压力传导至安特卫普,堆场爆仓、驳船延误超72小时
🚩 上海、宁波港:154艘船积压,68.7万标准箱滞留
面对运费波动和港口拥堵等挑战,跨境卖家需要灵活调整物流策略。避开高危港口,强化供应链预警机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不同物流方案的成本与效益。以此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整体竞争力。毕竟优质的物流体验是卖家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 航运公司被迫绕行或延迟靠港,跨境卖家面临交货周期延长15-30天、物流成本激增20%以上的严峻挑战。
⭕ 运无界提醒:跨境卖家要警惕短期运费下跌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密切关注政策动向,优化备货周期,避免因关税突变陷入被动。
这些关税措施不仅推高了通胀水平,对消费者支出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压低今年下半年对海运的需求。
⭕ 运无界提醒:租船费率调整已迫在眉睫,货代需警惕高价租船后的踩踏风险。
鹿特丹、勒阿弗尔等欧洲枢纽港深陷工会罢工泥潭:
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物流效率,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运费波动使得企业难以预测和控制物流成本,给供应链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
当前市场呈现罕见割裂:现货运费持续探底,而租船费率却逆势上涨7%。这背后是大型零售商为规避关税风险,疯狂租船提前囤货。但这种"抢船保舱"策略已导致租船市场泡沫。
🚩法国码头工人抗议养老金改革,勒阿弗尔、马赛-福斯港装卸瘫痪
🚩日本横滨港:受台风影响,集装箱船滞留,作业停滞
🚩韩国釜山港:受罢工影响,装卸作业受阻,集装箱船积压
在如此复杂的物流环境下,跨境卖家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1.优化供应链布局,分散物流风险
2.加强与物流服务商的沟通,及时了解物流动态
3.关注政策变动,提前做好应对策略
4.灵活调整备货周期,降低库存风险
5.关注新兴物流模式,寻求替代方案
跨境卖家在面临物流困境时,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