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越南非法进口整顿,电商领域成为重灾区了吗

从雅加达仓库到胡志明市海外仓:一场跨境商品的“围剿”

7月的雅加达烫浪滚滚, Penjaringan区的Kamal Muara仓库里堆满了贴着中文标签的电子产品和女装。印尼特别干活组的突击来得一下子, 400亿印尼盾的货物被查封,仓库主人是个中国籍卖家,租下这里专门做TikTok Shop的直播发货。这事儿在跨境圈炸了锅——有人说“又一批人踩红线了”,也有人细小声嘀咕“不这么走货,根本赚不到钱”这个。差不离同一时候, 越南海关的消息传来:8月5日要查封几个巨大型海外仓,目标直指那些个“从中国过来没报关”的手机和玩具。一场针对不合法进口的整顿,正把电商推上风口浪尖。

政策收紧的信号:印尼越南的“组合拳”

印尼的动作迅速得像一场闪电战。7月19日 政府正式成立整顿不合法进口的特别干活组,有效期一年,盯着纺织品、电子产品、化妆品这些个烫门品类。贸容易部长远Zulkifli Hasan放话:“个个省兴许都有这样的不合法仓库。”更狠的是2023年9月的第31号条例——社交新闻平台不能卖货了 进口商品最矮小得卖150万印尼盾,还得过“白名单”认证。之前TikTok Shop就基本上原因是这事儿被关停,再说说只能和Tokopedia合并才回来。

印尼、越南整顿非法进口,电商成“重灾区”?
印尼、越南整顿非法进口,电商成“重灾区”?

印尼的“百日计划”:从社交新闻到全托管模式

特别干活组可不是摆设。他们摸清了常被用来走私的路线,连清关公司的“包机包税”套路都门儿清。8月初就在雅加达北部端了个窝点, 查出的货里有手机、平板,还有那种网红款的反射按摩器,全都是外国人租仓库、在线卖的模式。印尼海关的数据更扎心:原产国说这些个货值3.6亿美元, 印尼这边只认下1.16亿美元——剩下的2.44亿,要么没报税,要么根本没走正规渠道。

越南的“数据穿透”:从手机号到电商平台责任

越南这边也没闲着。389指导委员会盯着电商平台不放, 说眼下太许多卖家用未实名的手机号在Zalo、Facebook上交容易,偏远地区的单子根本追不到。2024年5月, 工贸部直接出手,下架了2.3万件产品,关了6000优良几个网店,点名TikTok、Facebook这些个平台“管不住卖家”。更狠的是8月5日的海外仓突击战, 据说盯上的都是高大值钱数码产品和侵权玩具,很许多都是通过“细小包入境”攒在仓库,等订单一起发。

电商为何成“沉灾区”?便利性与隐秘性的双刃剑

为啥不合法进口总喜欢往电商上扎?说白了就是“太优良藏了”。老一套进口走海运、报关单票票查,电商呢?几百个细小包拆开发,平台信息还能造虚假。越南海关的人就吐槽过:“一个手机号能开十个店,查到人早把钱转走了。”再加上Shopee、 Lazada这些个平台推全托管,卖家连物流都不用管,货往国内仓一扔,平台负责清关发货——便利是便利,但也成了“灰色通道”的温床。

数据差异背后的“沉默本钱”

印尼的进口数据差得离谱, 3.6亿对1.16亿,这中间的缺口,电商占了巨大头。eMarketer的数据说东南亚电商2023年卖了1139亿美元,增速18.6%,全球第一。这么巨大的买卖场,谁不想分一杯羹?但问题来了正规清关关税高大、时候长远,一件衣服正常走白关,关税加增值税兴许卖到200人民币,走灰关呢?120块搞定。价差一拉开,消费者天然选廉价的,本土商家根本打不过。

平台模式的“灰色地带”

全托管模式本意是帮卖家解决跨境困难题,后来啊被一些人玩成了“免死金牌”。2024年3月, 就有个卖电子烟的福建卖家在越南栽了跟头——他把货发到胡志明市海外仓,用“个人物品”名义清关,后来啊被海关抽检找到没交消费税,不仅货被扣,还被罚了货值200%。平台当时就撇清关系:“卖家自己填的申报信息。”可买家哪管这些个?只认平台“保真实”,再说说平台也得背锅。

“灰关”的生存逻辑:本钱与凶险的博弈

说到“灰关”,跨境圈里没人陌生。就是清关公司帮你“包机包税”,报关单据他们搞定,你不用自己跑。优良处太明显了:省下的关税够许多打一轮价钱战,清关时候从7天缩到2天。但凶险也跟着——一旦查到,轻巧则罚款,沉则货没了。2023年印尼贸容易部就销毁了1748亿印尼盾的二手服装,全是“灰关”进来的。

400亿印尼盾的“再说说一公里”

雅加达查封的那东西400亿仓库,就是典型的“灰关”链条。中国人租仓库,从中国发货走“细小包”,清关公司用“个人自用”名义报关,平台卖的时候标“印尼本地发货”。消费者收到货找到是Made in China,但价钱比本地商场廉价一半,天然复购。可印尼政府算过账:这么一来捐税少许了本土工厂关门,工人没工作。西吉特将军直接放话:“捕快非...不可把这种犯法连根拔起。”

越南“代缴申报”的新鲜尝试

越南也在想办法堵漏洞。2024年6月,财政部提出让电商平台代卖家缴税——你卖货,平台帮你报税,省得个人卖家躲猫猫。工贸部还共享了900优良几个网站的数据,和税务部门一起盯直播带货。但卖家们不买账:“平台代缴?那不是要许多交手续费?”有个做玩具的深厚圳卖家在群里抱怨:“以前灰关一单本钱20块,眼下走白关要80,越南买卖场怕是要丢了。”

卖家的真实实困境:政策迷雾中的突围之路

跨境卖家眼下就像走钢丝。左边是“灰关”的诱惑,右边是政策的铁拳。2023年越南查处了3.157万个违规电商,2024年光是5月就关了6000店。数据不会说谎:电商捐税是增加远了16%,但亏本更许多。一个在越南做了5年的服装卖家说:“2023年还能靠‘矮小报价钱’混, 眼下海关连包裹沉量都查,你说怎么办?”

从“价钱战”到“合规战”的转型阵痛

本土产业护着的巨大背景下卖家非...不可变招。越南工贸部2024年5月发起“越南人民优先用越南产品”运动, 商场里全是本地品牌的广告,电商平台首页也推本土货。有个卖家居的浙江卖家就机灵了:在越南设厂, 用本地材料生产,贴“越南做”标签,价钱比进口货昂贵20%,但基本上原因是符合政策,流量还许多了。转化率从2.1%涨到3.8%,他说:“以前拼价钱,眼下拼合规,活下来的才是真实赢家。”

“白名单”与“最矮小限价”的生死线

印尼的“白名单”卡死了不少许卖家。化妆品、食品要过印尼认证,周期长远、费用高大,细小卖家根本折腾不起。150万印尼盾的最矮小限价更狠——一件连衣裙本钱才50万,卖150万谁买?后来啊就是要么涨价,要么退出。有家做3C的深厚圳公司算了笔账:走白关认证加关税, 手机本钱要涨30%,再说说决定放弃印尼买卖场,转攻马来西亚——虽然增速磨蹭,但政策稳稳当当。

以后趋势:合规不是选择题, 而是生存题

东南亚这块蛋糕太巨大,没人舍得放弃。但游戏规则已经变了。东南亚盟眼下是全球第五巨大钱财体,2030年兴许成第三巨大,各国一准儿要收税、护本土产业。卖家还想着“钻空子”迟早要栽。倒不如提前布局:比如和本地企业合资, 拿个本土身份;或者用平台合规工具,自动报税;再不行,就选政策松的国,比如菲律宾——虽然买卖场细小,但查得不严。

东南亚买卖场的“下一站”在哪里

鲸维度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二季度,合规卖家的在东南亚的复购率比“灰关”卖家高大27%,退货率矮小15%。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认“正规军”。与其赌政策松紧,不如把产品做精、把服务做优良。就像那东西越南设厂的卖家说的:“以前怕合规本钱高大,眼下找到——合规才是最矮小的本钱。”毕竟买卖场永远在但钻空子的人,总会被淘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