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构建TikTok私域流量,让我的流量价值最大化

别让TikTok流量成为过眼云烟, 真正的价值在私域里

刷到这条视频的你,可能刚在TikTok上测出一条爆款,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全是“求链接”,可转头打开后台,订单量却少得可怜。这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是不是特别熟悉?你以为流量就是钱,其实流量只是路过只有愿意跟你走的用户,才是能下金蛋的鹅。

TikTok的算法像个永远填不饱的黑洞,今天给你百万曝光,明天可能就让你颗粒无收。2023年Q3的数据显示, 跨境卖家在TikTok的平均获客成本同比上涨了42%,但转化率却下降了1.8%。这说明什么?公域流量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了你拼尽全力抢来的流量,可能连平台抽成都cover不了。

构建TikTok私域流量,让你的流量更值钱
构建TikTok私域流量,让你的流量更值钱

TikTok用户不是流量,是还没激活的“会员”

别再给TikTok用户贴“冲动消费”的标签了。2023年底, TikTok官方发布了一份用户行为报告,里面有个扎心数据:74%的Z世代用户会在TikTok上主动搜索“如何使用某产品”,而不是直接下单。他们不是不想买,是想先“搞懂再剁手”。这跟你在淘宝看详情页的逻辑完全不同, TikTok的用户更像是在参加一个“产品体验营”,他们愿意花时间了解你,但前提是你得给他们“留下来的理由”。

我认识一个做厨房小电器的卖家, 2023年9月发了个“空气炸锅烤红薯”的视频,播放量280万,粉丝涨了15万,后来啊私信里全是“教程在哪”“求配方”,真正问链接的不到1%。后来她没急着卖货, 每天在评论区发食谱,引导用户加WhatsApp,一个月后这15万粉丝里有3.2万人进了群,复购率做到了28%。你看,TikTok的用户不是流量,是还没被“教育”好的潜在会员。

公域流量越热闹,越说明你需要建自己的“避风港”

2022年有个很火的说法:“TikTok是新的淘宝”。但2023年,越来越多的卖家发现,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淘宝再火, 商家也有自己的店铺,能反复触达用户;而TikTok的直播间再热闹,观众可能下一秒就划走了连个“关注”都不一定给你。

去年Q4, 我跟一个做女装的卖家聊天她抱怨说:“我在TikTok投了5万美金Dou+,直播间在线人数一直破万,可下播后第二天再来的人不到10%。”我让她算了笔账:每获取一个粉丝成本3.2美金, 但这粉丝的终身价值只有15美金,而且这15美金还得在TikTok平台里再花一遍。这不是做生意,是给平台打工。

反观那些“闷声发大财”的卖家,早就不在TikTok上拼流量了。他们把用户引到WhatsApp、独立站,甚至自己的APP里。有个做户外装备的卖家, 2023年改规则、账号被封禁。你说哪个更香?

从TikTok到私域, 这三条路才是真的“捷径”

别听那些“七步引流法”“十大技巧”,私域转化哪有那么多捷径?但有些路确实走得通,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慢下来”。2023年, 我观察了100个成功从TikTok转私域的卖家,发现他们都在用这三招,而且招招都踩在用户的心坎上。

主页链接不是摆设, 藏着独立站的“密码”

TikTok主页的“Website”栏,被很多卖家当成“可有可无”的装饰,其实这是你从公域到私域的“第一道门”。2023年Q4, 美妆类目有个卖家做了个测试:同样的视频,一个主页挂独立站链接,一个不挂,后来啊挂链接的视频,独立站访问量是没挂链接的3.8倍,转化率18% vs 5%。

关键是怎么挂?别直接甩个域名,用户懒得输。你可以做个“落地页”,比如“TikTok专属9折”,或者“免费领取试用装”,用利益点勾用户点进去。有个卖护肤品的卖家, 在主页链接放了“TikTok粉丝专享:买正装送小样,前100名再送化妆棉”,后来啊一周内独立站订单量翻了4倍,而且用户都是“精准粉”,退货率低到3%。

评论区不是聊天室, 是你的“用户筛选器”

评论区是TikTok流量的“第二战场”,但90%的卖家都把评论区用废了。要么不回复,要么只会说“链接在主页”,用户问个“敏感肌能用吗”就装死。2023年10月,我跟一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聊天她教我一招:把评论区当成“用户调研中心”。

她发了个“收纳盒改过”的视频, 评论区里有人问“这个能放化妆品吗”,她没直接回答,而是回复:“可以哦,我放个化妆品收纳的教程在第二条视频里点我头像就能看,看完觉得合适再找我领优惠券。”后来啊, 这条评论下面多了200多条互动,有80多人加了她WhatsApp,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她的“高复购用户”,主要原因是她们已经被“筛选”过了——是真的有需求,而不是随便看看。

WhatsApp商业版, 比微信更懂海外用户的“心”

提到私域,国内卖家第一反应是微信,但海外用户更习惯用WhatsApp。2023年, WhatsApp商业版的月活用户突破了20亿,而且它比微信更“懂生意”:可以发产品目录、设置自动回复、甚至给用户打标签。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 2023年11月开始用WhatsApp商业版,把TikTok粉丝分类,比如“iPhone用户”“安卓用户”“游戏玩家”,然后定期推送相关产品,后来啊复购率从12%直接干到了28%。

WhatsApp的“自动回复”功能特别适合跨境卖家。时差问题不用愁, 用户晚上发消息,早上就能收到“机器人”的回复,比如“亲,你的产品已发货,物流单号是XXX,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24小时内回复哦”。这种“即时感”,能大大提升用户的好感度。我见过一个卖宠物用品的卖家, 用WhatsApp自动回复+定期发“宠物养护小贴士”,她的用户群活跃度高达65%,行业平均水平才30%。

私域不是“流量池”, 是“会员制”的修行

很多人做私域,就是把TikTok粉丝搬到WhatsApp群,然后每天刷屏“今天上新”“限时折扣”,后来啊用户要么退群,要么直接屏蔽。2023年, 我见过一个最离谱的案例:一个卖家把5万粉丝拉进群,每天发100条促销信息,一周后群人数剩下了8000,而且这8000人全是“潜水党”,没人说话。

私域运营的真相是什么?是把用户当“会员”,而不是“流量”。会员需要的是“专属感”“被重视”,而不是被“收割”。2023年Q3, 服装类目有个卖家搞了个“私域会员日”:每月15号,老用户可以凭“消费记录”兑换专属折扣,还能优先抢新品。后来啊她私域用户的复购率做到了35%, 比公域用户高了5倍,而且这些用户还自发帮她转发,带来了不少新粉丝。

别只想着“拉新”, 老用户的“复购力”才是真金白银

2023年,跨境电商行业有个共识:获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维护一个老用户的5倍。但很多卖家还是沉迷于“涨粉”,把80%的预算花在TikTok投流上,却忘了“留客”。我认识一个做母婴用品的卖家, 2023年Q1在TikTok上花了10万美金,涨了20万粉丝,但老用户复购率只有8%。后来她调整策略, 把预算的30%拿出来做私域维护:给老用户寄“小样”、发“生日优惠券”,后来啊Q4老用户复购率提升到了22%,销售额反而增长了40%。

老用户的“复购力”有多可怕?2023年双11期间, 我观察到的一个数据:某美妆品牌,私域用户贡献了65%的销售额,而他们的私域用户数,只占总粉丝数的15%。这说明什么?真正的“金矿”,不是那些泛泛的“粉丝”,而是愿意跟着你走的老用户。

内容不是“轰炸”, 是和用户的“悄悄话”

私域内容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复制粘贴TikTok视频”。TikTok用户喜欢快节奏、强刺激的内容,但私域用户需要的是“有温度的沟通”。2023年, 有个卖手工饰品的卖家,她在WhatsApp群里从不发广告,而是每天分享“制作过程”:今天打磨了什么材质,遇到了什么困难,甚至有次手被划伤了还发了张照片。后来啊群里的用户特别活跃, 有人说“小姐姐辛苦了”,有人说“等你好了再买”,后来她新品上线,群里的用户基本都买了而且溢价接受度很高。

内容不是“你发什么用户看什么”,而是“用户想看什么你发什么”。2023年Q4, 我帮一个做健身器材的卖家做了个“用户画像分析”:她的私域用户里35%是“减脂党”,25%是“增肌党”,20%是“康复训练”。后来她针对不同人群发不同内容:减脂党发“HIIT教程”, 增肌党发“蛋白质食谱”,康复训练党发“拉伸动作”,后来啊内容的打开率从25%提升到了58%,咨询量也跟着涨了3倍。

数据会说话, 这些“坑”别再踩了

做私域最怕“自嗨”,你觉得好的,用户可能根本不买账。2023年,我整理了跨境卖家做私域最容易踩的三个坑,踩过的卖家,基本都“交了学费”。

转化率低?可能是你把“探索型用户”当“购买型用户”

TikTok的用户, 74%是“探索型”,他们刷视频是为了“发现新事物”,而不是“买东西”。2023年Q3, 有个卖智能家居的卖家,刚起步时发了很多“产品功能介绍”的视频,播放量很高,但转化率只有3%。后来她调整内容策略, 发“使用场景”:比如“早上起床,窗帘自动拉开,咖啡机开始煮咖啡”,这种场景化内容,转化率直接提升到了18%。你看,用户不是不买,是你没说到他心里去。

探索型用户需要“教育”,购买型用户需要“临门一脚”。2023年11月, 我见过一个卖咖啡豆的卖家,她在TikTok上先发“咖啡豆产地探秘”“烘焙过程揭秘”,把用户“教育”成“咖啡爱好者”,然后再在WhatsApp里发“冲泡教程”“限时折扣”,后来啊转化率高达25%。这就是“先种草,再收割”,顺序不能反。

私域不是“建完就不管”, 需要“养”着才能“生钱”

很多卖家觉得,把用户拉进WhatsApp群,私域就建成了然后就等着用户“自动下单”。2023年Q4, 我见过一个卖零食的卖家,建了个500人的群,放了三个月没管,后来啊群里的广告比她还多,用户全退了。私域不是“一次性工程”,需要定期“维护”,就像养花一样,得浇水、施肥、晒太阳。

维护私域的成本,比你想象的低。2023年, 我帮一个做户外装备的卖家算过账:她每周花2小时在WhatsApp群里发“户外小技巧”、回答用户问题,每月成本几乎为零,但带来的复购额,占到了总销售额的35%。反观那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卖家,私域基本就成了“死群”,留着也没用。

2023年马上要过去了 TikTok的流量只会越来越贵,但用户的“忠诚度”却越来越低。别再盯着播放量、 粉丝数了真正的“流量密码”,是把那些愿意停下来看你视频的用户,变成愿意跟着你走的“私域会员”。记住私域运营没有“标准答案”,但“把用户当人看”,永远是第一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