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封国或致电商损失10亿美元,他们为何依然积极配合政府抗疫
封国令下的印度电商:10亿美元损失背后的"求生欲"
3月24日 莫迪突然宣布全国封锁21天这个决定像一颗炸弹炸懵了印度电商圈。仓库大门紧锁,物流车趴窝,眼看着订单堆积成山却动弹不得。亚马逊和Flipkart的会议室里 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以每天数千万美元的速度往下掉,到头来定格在10亿美元——这是非必需品销售被叫停后两大巨头最不愿看到的数字。但奇怪的是没有一家平台跳出来抱怨政府"不近人情",反而忙着跟地方政府沟通"怎么才能继续送菜"。
从"卖手机"到"送菜篮":电商的紧急转型
封国前, Flipkart的首页还充斥着手机、家电的促销横幅,员工们忙着筹备"4月大促";禁足令一出,这些全成了摆设。但仓库里堆积的消毒液、大米、口罩却成了救命稻草。平台团队连夜改版APP,把"杂货频道"顶到首页,连算法都开始优先推送生活必需品。班加罗尔的运营经理阿什温记得, 接到转型命令那天是凌晨三点,工程师们顶着黑眼圈改代码,"没人问加班费,只怕明天老百姓买不到米。"

ShopClues的转型更狠。这家主打低价商品的电商平台直接砍掉了90%的非必需品类,转而跟当地批发市场签"保供协议"。创始人桑杰说:"封国第二天我们就接到政府
10亿美元损失背后:电商的"政治账"
有人算过一笔账:亚马逊和Flipkart被封国期间每天损失约1500万美元,相当于每分钟掉落1000美元。但没人跟政府掰扯这笔账。新德里智库"印度经济观察"的拉吉夫说:"这些平台在印度扩张时 政府给了不少政策红利,现在国家有难,配合是本分。"更现实的是 物流中断让电商手里攥着钱也赚不到——仓库开不了工人进不来就算解封了也得花时间重启供应链。
Flipkart的公关总监维迪雅透露, 封国第三天他们就收到各地政府的求助信:"有些邦说医疗物资运不进疫区,有些区想给隔离民众送食物。"平台二话不说组建了应急小组,用现有物流网络送抗疫物资。4月初,他们帮喀拉拉邦把5000升消毒液从仓库送到医院,还把孟买的闲置仓库改成临时分拣中心。"这些事没写在财报里但能换来政府信任,以后要恢复运营,审批会快很多。"
物流瘫痪中的"绿色通道"
封国初期,电商物流基本瘫痪。BigBasket的配送车在孟买郊区被捕快拦下三次理由是"非必要出行"。CEO Hariom Singh亲自跑到邦政府办公室, 带着员工防护记录、车辆消毒证明,硬是磨出一张"生活必需品配送许可证"。现在他们的配送员胸前都挂这个证,捕快看到就会放行。"我们给每辆车配了消毒喷雾,司机每天测体温,就怕出一点岔子。" Singh说。
更绝的是Milkbasket的"无接触配送"。这家主打牛奶、早餐的电商平台发现,封国后老年人不会用APP下单,就联合社区志愿者建"微信群接龙"。志愿者早上收订单,平台配好货,晚上放在老人门口,老人扫码确认就行。5月德里封城最严时他们每天配送2万份早餐,没发生过一次感染。"物流断了可以想办法,但老百姓的饭不能断。"创始人安布罗兹说。
手机市场的"反常增长"
有意思的是 就在电商忙着"卖菜"时印度手机市场却暗流涌动。4月封国期间,三星和苹果的印度官网悄悄上线了"手机预约购买",后来啊预约量比平时涨了40%。新德里手机经销商拉维说:"封国前大家都在等5月购物节,后来啊宅在家没事干,反而想换手机。我们跟电商合作搞'无接触提货',5月销量比去年同期还高15%。"
这背后是产业链的"押注"。纬创在泰米尔纳德邦的iPhone组装厂,4月被封国逼停,损失近700万美元。但6月复工后他们立刻把产能提升了30%"主要原因是预计下半年需求会爆发"。中国手机厂商更激进,小米印度仓库里封国期间积压了50万台手机,解封后两周就卖光了。市场分析师阿琼说:"封国只是推迟了消费,没消灭需求。电商损失10亿美元,可能换来手机市场的'报复性增长'。"
跨境电商的"印度启示录"
深圳海关的数据显示, 2020年前8个月跨境电商出口4.3亿票,其中印度市场的增速仅次于美国。但封国让很多卖家尝到了"鸡蛋放一个篮子"的苦头。深圳跨境电商卖家李晓的经历很典型:她主营印度家居用品, 3月封国后30%的货卡在港口,剩下的卖不动,直接亏损200万。"现在我把仓库分了一半放在新加坡,万一再封国,还能从东南亚转货到印度。"
更关键的"本土化"策略。印度社交电商Meesho的创始人维迪亚发现, 封国期间女性用户增长60%,主要原因是她们更爱在WhatsApp上拼单。"现在我们的80%订单来自社交平台,传统电商只占20%。" 对中国卖家跟当地网红合作、用印地语客服、接受货到付款,这些"土办法"比打价格战更有效。2020年10月印度购物节,靠社交带货的中国卖家,销量比传统电商渠道高出35%。
封国之后:电商的"新生存法则"
6月印度逐步解封, 电商们忙着恢复"卖手机"的老本行,但谁也没回到封国前的状态。Flipkart把杂货业务拆分成独立公司, 估值超过10亿美元;亚马逊在印度投资25亿美元建冷链仓库,专门卖生鲜;连ShopClues都上线了"社区团购",让用户自提点拼单买蔬菜。这些变化,都是从10亿美元损失里换来的教训。
市场永远在变, 但有些东西不会变——就像封国期间那些穿着防护服送菜的电商人,他们损失了金钱,却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这种信任,或许比10亿美元更值钱。毕竟商业的本质不是数字游戏,而是怎么在危机中活下去,并且活得比别人更明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