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Prime day
卖家的Prime Day:狂欢还是煎熬?
“7月几号倒是说啊。怎么还不公布具体哪几天是prime会员日?只讲月份不讲日期,那就是耍流氓。”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比“爆单”还高。亚马逊官方早就放风说2022年Prime Day定在7月, 可具体日期却跟挤牙膏似的,急得卖家们天天刷新后台,生怕错过报名节点。这种等待比等快递还让人心焦,特别是对那些把宝押在Prime Day上的卖家简直是度日如年。
老卖家的回忆杀:那些年Prime Day的高光与低谷
说起Prime Day,卖家赚得盆满钵满,买家也觉得占了便宜,双赢。

可到了2018年,情况就不一样了。李哥提前备了足货,想着再复制三年前的神话,后来啊订单确实爆了但利润却薄得像纸。“那次销售额是平时的6倍, 可算完账发现,广告费占了三分之一,物流成本又涨了加上各种优惠券,再说说赚的钱还没平时多。”他苦笑着摇摇头,从那年开始,Prime Day在他心里就变了味,从“狂欢节”变成了“压力测试”。
更让李哥头疼的是2021年。行业里卷到不行,同行们为了抢流量,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他的一款主力产品, 平时卖29.9美元,Prime Day期间硬是被卷到19.9美元,还搭了5美元优惠券。“算下来每单亏2美元,可你不降别人降,流量全被抢走了不降就是等死。”那年的Prime Day, 李哥的销售额涨了利润却缩水了40%,用他的话说“就是给亚马逊打工,还倒贴钱。”
今年的新难题:广告费烧钱, 订单不给力
如果说往年Prime Day的痛点是“价格战”,那今年的新难题绝对是“广告刺客”。有卖家反映, Prime Day还没开始,广告ACOS就已经飙到80%,平时30%的预算现在连一天都撑不住。“早上起来一看,后台广告数据直接崩了刷新不出来感觉天都塌了。”一位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在群里抱怨,他前一天刚加的广告预算,本以为能多捞点订单,后来啊连个水花都没看到。
更扎心的是就算广告费砸下去了转化率也不见起色。有卖家做了对比,Prime Day期间点击量是平时的3倍,但转化率却只有平时的五分之一。“流量是来了可买家一看价格,直接划走了。现在买家精着呢,比来比去,再说说可能买了别家的低价款。”这位卖家无奈地说 他今年准备了1000件库存,后来啊Prime Day第一天只卖了200件,剩下的800件压在仓库里运费都快够亏本了。
除了广告和订单,还有个让卖家头疼的问题——库存周转。Prime Day要求6月20日前必须把货送到运营中心,可今年海运费贵得离谱,提前备货等于把钱压死。有位做服装的卖家算了笔账, 提前一个月备1000件货,海运费就要花2万美元,万一Prime Day卖不动,这些货可能要压半年,到时候过季了只能亏本甩卖。“真是进退两难,备货怕卖不掉,不备货怕错过机会。”
中小卖家的两难:冲还是躺?这是个问题
Prime Day对大卖来说是“锦上添花”,对中小卖家来说却是“生死抉择”。在知无不言论坛上,关于“要不要参加2022年Prime Day”的讨论吵翻了天。有人觉得“必须冲, 一年就这一次机会,不冲永远做不大”,也有人直接怼“别天真了中小卖家玩不起,冲了就是给大卖垫背”。
做3C配件的张姐就属于“躺平派”。她去年Prime Day报了秒杀,后来啊订单没涨多少,差评倒来了十几个。“有买家说‘Prime Day还这么贵, 骗人吧’,还有的故意找茬,说产品有瑕疵,其实根本不是我的问题。”张姐说 从那以后她对Prime Day彻底失望了“与其花钱找罪受,不如平时把产品做好,慢慢积累客户。”
但做家居小家电的王哥却选择“硬冲”。他今年提前三个月就备好了货, 还专门找了服务商优化listing,上了三个Prime Day专属优惠券。“我知道会亏钱,但想冲排名啊。只要能把链接推到首页,平时订单也能跟着涨。”王哥说 他身边有同行去年Prime Day亏了5万,但之后三个月的销售额涨了30%,这笔投资他觉得值。
这两种观点其实代表了中小卖家的两难:想冲销量怕亏本,想躺平怕错过机会。有行业人士分析,这跟卖家自身定位有关。如果产品有差异化, 利润空间大,可以适当冲一把;如果同质化严重,只能拼价格,那还是别凑热闹了“Prime Day早就不是‘低价狂欢’了现在是‘品牌实力的比拼’。”
那些选择“破局”的卖家:他们的做法值得参考
虽然Prime Day越来越难做,但还是有些卖家找到了“破局”之道。做宠物用品的刘哥就是个例子, 他今年没跟风降价,反而推出了“Prime Day限定礼盒”,里面包含产品+小零食+定制卡片,价格比平时只高10%,后来啊卖得特别好。“买家要的不只是低价,是‘感觉占了便宜’。”刘哥说这个礼盒成本只增加了5元,但客单价涨了20%,利润反而高了。
还有位做母婴产品的卖家,Prime Day期间没投广告,而是做了“老客户召回”。她提前给老客户发了私信,送专属优惠券,后来啊复购率达到了35%。“老客户信任你,就算价格高一点也愿意买。与其花钱买新客户,不如维护好老客户。”这位卖家说她的Prime Day订单量没涨多少,但利润比平时高了15%。
更有意思的是有卖家干脆“反向操作”。Prime Day大家都降价,他反而涨价,但送一堆赠品。“买家一看,‘咦,平时卖99,现在卖129,但送了价值50的赠品,等于还是赚了’。”这位卖家说他的转化率比平时还高,主要原因是“差异化”让他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Prime Day不是万能药, 但也不是洪水猛兽
其实Prime Day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一飞冲天用不好可能伤到自己。有行业数据指出, 2020年亚马逊Prime Day全球销售额104亿美元,2021年涨到111.9亿美元,但中小卖家的平均利润却下降了20%。这说明什么?大卖在狂欢,中小卖家在“陪跑”。
但也不能所以呢就全盘否定Prime Day。对某些品类Prime Day依然是不可错过的机会。比如做季节性产品的卖家, Prime Day正好在夏季,空调、风扇、泳衣这类产品需求大,只要价格策略得当,还是能赚一笔。还有做新品推广的卖家,Prime Day流量大,适合新品“亮相”,快速积累评价和权重。
关键是怎么“聪明地参与”。有资深卖家建议,先说说要明确目标:是清库存?冲排名?还是推新品?目标不同,策略也不同。比如清库存就选“Coupon Deal”, 门槛低,覆盖面广;冲排名就选“Lightning Deal”,限时限量,制造紧迫感;推新品就优化listing,用长尾关键词吸引精准流量。
再说一个,预算控制也很重要。有卖家算过一笔账,Prime Day期间广告费至少要比平时多30%,但ROI不能低于3:1。“如果ACOS超过70%,就得赶紧停了不然就是纯烧钱。”还有人说 Prime Day期间要盯紧后台,随时调整价格和广告预算,“别想着‘一劳永逸’,要灵活应变。”
说到底,Prime Day只是跨境电商的一个节点,不是“救命稻草”。与其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上面不如平时把产品、供应链、客户服务做好。就像一位老卖家说的:“Prime Day能帮你起飞,但能不能飞得远,还得看你的翅膀硬不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