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华东大卖半年多,半年多赚了一倍的风口红利

半年报里的冰火两重天:华东跨境玩家的真实生存图鉴

跨境电商圈最近半年上演的剧情,比商战剧还刺激。有人闷声发大财,净利润直接翻倍;有人却在泥潭里挣扎,半年利润还不如普通上班族一个月工资。最让人意外的是站在同一个赛道上的华东大卖们,命运居然天差地别。这到底是风口红利的光环太耀眼,还是有人根本没摸透时代的脉搏?

牧高笛的帐篷生意:112%的利润增长从哪来

浙江衢州的牧高笛, 这个名字在户外圈可能没多少人听过但提到露营帐篷,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可是“户外帐篷第一股”。2006年成立的老牌企业, 靠给哥伦比亚、乐斯菲斯这些国际大牌代工起家,谁能想到,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能干到1.13亿元,同比暴涨112.12%?

风口大红利!华东大卖半年多赚了一倍
风口大红利!华东大卖半年多赚了一倍

翻看牧高笛的半年报,有意思的数据藏在细节里。自有品牌MOBI GARDEN的营收占比已经超过30%,而五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10%。从代工厂到品牌商,牧高笛踩准了北美露营爆发的节奏。美国露营协会的报告显示, 2020年北美有4820万户家庭至少露营一次其中1010万是新手,这个数量比前一年翻了五倍。英国市场更夸张,2020年露营设备销售额直接涨了60%。

更聪明的是牧高笛的供应链布局。国内生产基地稳住基本盘,2021年又在越南、孟加拉设了厂。关税成本涨了?东南亚工厂顶着;欧美订单激增?国内基地加班加点。这种“双保险”模式,让它在2022年海运费暴涨的时候,毛利率反而比同行高了5个百分点。亚马逊后台数据显示, 牧高笛的帐篷产品转化率稳定在8.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个百分点,这背后是上百次面料测试和用户反馈迭代的后来啊。

创源股份的文具奇迹:27倍增长凭什么

如果说牧高笛是户外赛道的优等生,那宁波的创源股份就是文具界的黑马。2022年上半年, 这家靠时尚文具起家的公司,净利润预计在4950万到6950万之间,对比去年同期248万,直接暴涨27倍。谁也没想到,小小的笔记本、手账本,居然能撑起这么大的利润空间。

创源股份的玩法和牧高笛截然不同。它不搞重资产,而是把重心放在“小而美”的品类上。社交情感类文具、 手工益智玩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产品,在亚马逊上客单价能卖到20美元以上,毛利率高达65%。鸥鹭选品工具的PrimeDay报告显示, 创源股份的一款“情绪日记本”今年6月在美国站卖断货,库存周转天数只有15天远低于行业平均的45天。

更绝的是它的渠道策略。亚马逊占营收60%,剩下的40%来自自营网站和独立站。2021年上线的独立站,通过精准的Facebook广告投放,复购率做到了32%。要知道,亚马逊平台的平均复购率还不到10%。创源股份的CEO在内部会上说:“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流量贵的时候,自己的地盘最靠谱。”

择尚科技的惨淡现实:1.08亿营收只赚33万

同样的2022年上半年,无锡的择尚科技交出的成绩单却让人唏嘘。1.08亿元的营收,净利润只有33.59万元,折合下来净利率0.31%,比银行活期存款利率还低。这家以饰品配件为主营的公司,到底做错了什么?

翻看它的财报,问题很明显:产品同质化严重。亚马逊上搜索“hair accessories”, 前100名里就有7家是华东卖家,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一款发带利润压到0.2元。择尚科技的产品线里没有像牧高笛那样的爆款,也没有创源股份的高毛利品类,全是“大路货”。

更致命的是供应链反应慢。2022年一季度, 欧美市场流行起“Y2K风格”的彩色发夹,深圳的卖家两周内就能上新,择尚科技却用了40天等货到仓,风口早过了。公司内部员工透露:“我们的供应链还是传统的‘备货-销售’模式, 不像头部企业那样做‘小单快反’,库存积压严重,仓储费每月吃掉几十万。”

风口红利背后的真相:选品、 品牌、供应链三重门

为什么同样是华东大卖,业绩差距能大到天上地下?仔细分析牧高笛、 创源股份的成功案例,会发现它们踩中了三个关键点:选品卡位准、品牌有溢价、供应链响应快。

选品上,它们都避开了红海市场。牧高笛看准的是“精致露营”这个细分赛道, 从专业户外转向大众消费;创源股份盯上的是“情绪价值”,把文具做成社交工具。这两个品类都符合“高增长、高毛利、低竞争”的特点。反观择尚科技,扎堆在饰品配件这种红海里自然难赚钱。

品牌运营更是分水岭。牧高笛的自有品牌MOBI GARDEN在亚马逊的评论数超过10万条, 用户晒图里有家庭露营、音乐节等场景,品牌认知度做起来了。创源股份的文具独立站通过KOL合作,把“手账治愈生活”的概念植入用户心智。而择尚科技,直到现在还在用白牌模式销售,没有品牌溢价,价格上没优势,用户忠诚度自然低。

供应链是底层能力。牧高笛的海外生产基地让它规避了关税风险, 创源股份的“小单快反”模式减少了库存压力,这些都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硬功夫。很多卖家只看到眼前的风口红利,却忽视了供应链建设,一旦市场波动,立马就扛不住了。

未来挑战:红利期过后 靠什么活下去

2023年的跨境电商,风口红利正在褪去。亚马逊封号潮、欧洲税务新规、海外仓租金上涨,每一步都是坑。牧高笛的财报里也提到, 虽然上半年利润增长,但下半年订单增速已经放缓;创源股份的CEO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坦言,流量成本上涨了30%,利润空间被挤压。

未来能活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有肌肉”的卖家。所谓肌肉, 一是产品研发能力,能持续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新品;二是品牌影响力,让用户愿意为你的品牌买单;三是供应链韧性,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就像牧高笛现在正在做的, 推出子品牌MOBI VILLA针对高端露营市场,MOBIGARDEN URBAN主打城市户外差异化布局才能跑得更远。

反观那些还在靠低价内卷的卖家,如果不及时转型,可能真的会被时代淘汰。择尚科技的经历已经敲响了警钟: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但风停了摔死的往往都是那些没翅膀的猪。

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那些在红利期积累的品牌、供应链、用户洞察,才是穿越周期的硬通货。华东大卖们的半年报,既是成绩单,也是警示书——风口会变,但商业的本质,永远没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