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流量瓶颈下,过度追求ROI的DTC品牌Meepo

疫情当头, Meepo被逼到墙角

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盆冷水浇在Meepo的头上。原本热闹的街头突然空了人们躲在家里连出门买个菜都戴着口罩,更别提骑电动滑板车去撒欢了这个。作为2017年才成立的新锐DTC品牌, Meepo靠自主研发的电动滑板车在海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产品卖到了70个国家,攒下了3万多个忠实用户,在电动滑板出海领域销量一度遥遥领先。

谁能想到呢,一场疫情直接让他们的销量砍半,企业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疫情的蔓延不是小打小闹, 它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节奏,非必需品的购买欲望被压到了最低,户外出行的次数更是断崖式下跌,Meepo的销量跟着一起坠入谷底,团队天天对着下滑的销售曲线发愁,连创始人都在问:我们是不是要凉了?

流量遇瓶颈,过度追求ROI,DTC品牌Meepo如何破局重生?
流量遇瓶颈,过度追求ROI,DTC品牌Meepo如何破局重生?

销量腰斩,流量像漏了气的皮球

最要命的是流量问题。疫情前Meepo的流量还能蹭蹭往上涨,疫情一来官网的访问量像被戳破的气球,慢慢瘪下去。他们一开始把受众死死钉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觉得这群人爱玩、爱分享,肯定是电动滑板车的核心用户。可分析网站流量时发现了个意外——25-35岁年龄组的访问量居然比18-25岁年龄组高出10%!

这群被他们忽略的“大龄青年”,突然成了救命稻草。Meepo赶紧掉头,把这群人 成漏斗上层的流量池主力。更扎心的是Google Ads的数据:品牌词流量只占20%, 80%的人都是搜“电动滑板车”“通勤神器”这种通用词才找到他们,说明品牌势能弱得可怜,用户记住的不是Meepo,而是产品本身。流量瓶颈像一堵墙,把Meepo堵得喘不过气,想冲冲不动,想转又找不到方向。

被ROI绑架的DTC品牌, 犯了什么错

Meepo的创始团队是工程研发出身,产品功能确实亮眼,续航、速度、平安性样样能打。但问题也来了——他们太懂技术,却不懂品牌。前期全靠红人推广,渠道单薄得像一根筷子,稍微用力就断。更致命的是他们被ROI的数字迷了眼,只盯着眼前的转化率,忘了品牌是棵大树,得慢慢浇水施肥。过度追求ROI让他们的营销变得短视:KOL推广像撒胡椒面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用户刚记住品牌,广告就停了;再营销策略根本不存在看过网站的人第二次来还是一样的广告素材,根本留不住。

营销漏斗像个漏斗, 上面宽下面窄,却忘了中间的连接处全是窟窿,流量哗哗往下漏,转化率自然上不去。他们以为ROI是万能药,吃了就能涨销量,后来啊药吃多了伤了品牌的元气。

只看转化, 忘了品牌是场马拉松

2021年黑五,Meepo的销量确实翻了倍,产品直接卖断货,团队乐得差点放鞭炮。可高兴劲儿还没过问题就来了——黑五过后销量立刻掉回原形,就像气球吹得再大,一放气就瘪了。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他们只顾着冲销量,没积累品牌资产。用户买的是电动滑板车,不是Meepo。Google Ads的数据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品牌词流量占比20%, 说明80%的用户根本不知道Meepo是谁,下次想买的时候,可能直接搜“电动滑板车”,然后被竞品截胡了。

DTC品牌的核心是直接触达用户, 可Meepo和用户之间隔着一条河,他们只想着赶紧把货卖过去,却忘了搭一座桥。品牌认知度低就像地基不稳,楼盖得再高,一阵风就能吹倒。过度追求ROI让他们陷入了“卖货-赚钱-再卖货”的怪圈,却忘了品牌的长期价值才是护城河。

人群变了 流量池也得跟着换

发现25-35岁年龄组的流量占比更高后Meepo开始重新琢磨这群人的需求。年轻人骑滑板车是为了耍帅、玩极限,可大龄青年不一样,他们要的是通勤、是代步、是省时间。Meepo的产品均价400美金左右, 是普通滑板的8倍,客单价不低,这群愿意为功能买单的人,成了新的增长点。Z世代虽然还是第二大消费群体, 但他们的消费习惯更复杂:愿意为兴趣买单,爱在社交媒体分享,喜欢刺激和挑战。

Meepo不能再一刀切,得把人群拆开,用不同的策略打不同的牌。25-35岁的人看广告时更关注“续航30公里”“折叠方便”“适合城市通勤”这些硬核卖点;Z世代则吃“高燃视频”“挑战赛”“限量版”这套情感牌。人群变了流量池就得跟着变,不然就像用旧地图找新大陆,怎么走都是死胡同。

25-35岁的大龄青年, 成了救命稻草

2020年疫情期间,Meepo调整策略后25-35岁年龄组的贡献率直接拉高了30%。这群人不是冲动消费,他们做决策前会反复对比功能、看评价,一旦认可品牌,复购率极高。Google Ads的数据显示,多次访问过网站的用户,转化率比第一次访问的客户高2倍——这说明什么?说明大龄用户更理性,会货比三家,逛够了才下单。

Meepo赶紧针对这群人优化广告素材,把“通勤神器”“上班不迟到”这些痛点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果然广告点击率提升了25%,订单量跟着涨。他们还发现, 这群人喜欢看“真实用户测评”,于是在YouTube上找了几个普通上班族拍vlog,记录每天骑Meepo上班的经历,播放量很快就破了10万。原来大龄青年不是不买,是你没说到他们心坎里去。

把营销漏斗搭起来 别让流量白白溜走

之前Meepo的营销像个没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KOL推广、Google Ads、社交媒体各自为战,根本没形成合力。他们意识到,必须把营销漏斗搭起来从用户了解、兴趣到购买,每个环节都得有策略。漏斗分三层:拉新、再营销、转化。拉新靠的是精准触达,再营销靠的是持续曝光,转化靠的是细节优化。漏斗搭起来了流量才能像水一样顺畅地流下来而不是中途蒸发。Meepo花了一个月时间重新梳理广告策略, 把YouTube、Facebook、Google这几个渠道串起来每个渠道负责漏斗的一层,终于告别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

第一次来的人,怎么留住?

再营销是漏斗中间的关键一环。用户第一次来官网,可能只是随便看看,没下单就走了这部分流量不能丢。Meepo的做法是:给访问过产品页面的用户打上标签, 当他们再刷YouTube或Facebook时就推送不同的广告素材。比如看过通勤款滑板车的人, 广告里就强调“折叠后能放地铁座位下”;看过越野款的人,就放“爬坡不费力”的演示视频。

2020年8月, 他们发起“夏日预购计划”,给老用户发60美金的优惠券,转化率直接飙到平时的5倍。更绝的是 他们优化了网站体验,把加载速度从6秒降到4秒,转化率提高了2%——别小看这2秒,对用户6秒的等待早就关网页了。再营销不是简单重复广告,而是让用户觉得“这个品牌懂我”,自然就愿意回来。

让用户自己当主角, 比广告管用

Z世代有个特点:不爱看广告,爱看“自己人”分享。Meepo琢磨明白了这一点,决定让用户自己当主角。2019年万圣节, 他们在Facebook发起“Meepo万圣节视频挑战赛”,鼓励用户拍滑板主题视频投稿,说“不用专业设备,手机拍就行,只要够酷就行”。没想到这招真管用, 收到了近500份原创投稿,有人穿万圣节服装玩滑板特技,有人用滑板车搭建鬼屋,内容五花八门。

Facebook上的帖子曝光超3万次互动率提升1.7倍——比他们自己拍的广告效果好太多了。用户拍视频的时候,其实已经在为品牌打call了这种“参与感”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Meepo还发现, 这些视频里有很多创意点子,比如“滑板车改装成南瓜灯”,直接成了他们后续产品的灵感来源。原来用户不是不爱互动,是你没给他们舞台。

万圣节视频挑战赛, 500个年轻人玩疯了

这场挑战赛的成功,让Meepo尝到了“用户参与”的甜头。他们分析后台数据发现,参赛用户的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40%,主要原因是这些用户已经对品牌产生了情感连接。有个叫Alex的年轻人,投稿视频是他用Meepo滑板车在街头玩“鬼屋闯关”,创意满分,得了三等奖。他后来成了Meepo的“创意大使”, 在YouTube上开了个频道,专门分享改装滑板车的教程,粉丝量很快破万。

他的视频里自然带出Meepo产品的各种功能,比硬广可信多了。Meepo还发现, 这些KOC的内容,转化率是KOL的2倍——主要原因是用户觉得“他和我一样,不是收钱吹捧”。2020年疫情期间, 他们又搞了“居家滑板挑战赛”,鼓励用户在家用滑板车做运动,投稿量比万圣节还多,疫情期间的销量反而涨了140%,全靠这些用户自己玩出来的热度。

KOC种草:用普通人的嘴, 说品牌的好

之前Meepo迷信KOL,请了不少粉丝百万的网红推广,效果却一般。用户心里门儿清:“网红收了钱肯定说好话”。后来他们转向KOC,找那些真实用户、小博主来种草,反而更有效。KOC的优势在于“真实感”, 他们不是专家,就是普通消费者,分享的是“我用着还行”“这个续航确实够用”这种接地气的体验。Meepo的做法是:在“万圣节视频挑战赛”里选出10个获奖者, 给他们送限量版滑板,让他们当“创意大使”,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使用心得。

有个叫Lily的女孩, 粉丝只有几千,但她的视频里记录了她每天用Meepo上班的路线,从地铁站到公司的15分钟,配上“再也不用挤地铁了”的吐槽,播放量直接破5万。更关键的是她的评论区里全是“链接呢”“求型号”,转化率比网红广告高3倍。原来用户不是不信任品牌,是不信任广告,普通人的分享反而更有说服力。

创意大使的限量版滑板, 比KOL更真实

Meepo的“创意大使”计划,本质是把用户变成品牌的“编外员工”。这些大使没有固定工资,但能得到限量版产品和品牌曝光,所以他们更愿意真心实意地分享。2021年黑五期间, Meepo给创意大使们发了专属折扣码,通过他们卖出的订单占比达到总销售额的15%。有个叫Mike的男生, 是个滑板爱好者,他用Meepo滑板车改装了一个“移动咖啡车”,在街头卖咖啡,视频发出来后评论区炸了“这也太酷了吧”“滑板车还能这么用”。

Mike的视频给Meepo带来了大量精准流量, 来的都是喜欢滑板、喜欢创意的年轻人,转化率高达8%。比一比的话,他们之前找的KOL,转化率只有2%。Meepo算了一笔账:KOL的推广费用是创意大使的5倍,但效果只有1/4。原来花钱请人夸,不如让用户自己夸。

重复曝光, 让品牌在脑子里扎根

用户对品牌的认知不是一次就能建立的,得反复曝光才能记住。Meepo的“重复曝光”策略分两步:先通过用户参与建立初印象, 再用KOC种草加深印象,再说说通过广告持续曝光。2020年他们做“夏日预购计划”时给访问过网站的用户发了60美金优惠券,很多人领了券但没下单。没下单怎么办?没关系, 他们在YouTube上给这些用户推送广告,广告内容不是卖产品,而是“看看其他用户怎么用Meepo上班”,用真实场景打动用户。

后来啊这部分用户的转化率比没领券的用户高35%。重复曝光的关键是“素材差异化”,不能老用一个广告,得根据用户的浏览行为调整内容。比如看过产品页面的用户,推“功能详解”;加购未付款的用户,推“限时优惠”。2021年黑五, Meepo的YouTube广告点击率提升350%,参赛视频广告的订单转化量是常规品宣视频的280%,ROI高出120%——重复曝光不是骚扰,是让用户慢慢记住你。

YouTube广告点击率暴涨350%, ROI翻了1.2倍

Meepo的YouTube广告策略,堪称“精准投放”的教科书。他们分析发现,Z世代滑板爱好者喜欢看“挑战”“创意”“改装”这类内容,于是广告素材都往这个方向靠。有个广告是“用Meepo滑板车完成10个不可能的挑战”, 里面全是普通用户玩滑板特技的画面没有专业演员,只有真实场景。这个广告在YouTube上的点击率高达5%,比行业平均高2倍。

原来广告不是越贵越好,越精准越有效。

更厉害的是 他们给这个广告加了“Shop Now”按钮,用户点击直接跳转到产品页,转化率提升20%。2020年疫情期间, 他们还做了“居家滑板挑战赛”的视频广告,展示用户在家用滑板车做运动,比如“滑板车仰卧起坐”“滑板车平衡挑战”,既符合疫情背景,又有趣味性。这个广告的观看量超过40万,带来的订单量占了疫情期间总销量的25%。

优化网站细节, 转化率也能偷偷涨

流量来了网站体验跟不上,也是白搭。Meepo早期没重视网站优化,加载慢得像蜗牛,图片压缩不到位,还有一堆没用的插件拖后腿。用户打开网页,等6秒还没加载完,早关网页了。他们花了半个月时间优化:修复Bug、压缩图片、删除插件,把加载速度从6秒降到4秒。别小看这2秒,转化率直接提高了2%。还有产品详情页, 之前只放参数,用户看不懂“36V锂电池”啥意思,后来改成“充满电跑30公里上下班一周不用充电”,用户一看就明白了。

加购按钮的颜色从灰色改成橙色,更醒目,点击率提升15%。支付流程也简化了之前需要填5步信息,现在3步搞定,支付成功率提高10%。这些细节看起来不起眼,但聚沙成塔,转化率就这么一点点上去了。原来用户不是不买,是你网站太难用了。

从6秒到4秒, 加载速度差2秒,转化率差2%

2020年3月,Meepo的运营团队突然发现,网站转化率从3%掉到了1%,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排查半天发现是服务器出了问题,加载速度从平时的4秒飙到8秒。他们赶紧换了服务器,加载速度恢复到4秒,转化率又回到了3%。这次事故让他们意识到,网站细节不是小事。后来他们做了个A/B测试:一部分用户访问4秒加载的网站, 另一部分访问6秒加载的网站,后来啊6秒加载的转化率比4秒低2%。

更扎心的是 移动端的用户对加载速度更敏感,6秒加载的移动端转化率只有1.5%,比4秒低了整整3个百分点。Meepo赶紧优化移动端体验:把产品图片从3MB压缩到500KB, 把字体从18px调大到20px,方便手机用户阅读。这些改动让移动端转化率提升了2.5%。原来网站优化不是“锦上添花”,是“雪中送炭”,细节决定成败。

逆风翻盘后的冷思考, 流量瓶颈是福是祸

2020年2月-5月疫情期间,Meepo的销量环比2019年黑五上升140%,环比2020年2月上升218%,成功逆风翻盘。但他们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反而开始反思:流量瓶颈到底是拦路虎,还是助推器?如果没有疫情,Meepo可能还沉迷在追求ROI的怪圈里直到被竞品超越。流量瓶颈逼着他们跳出舒适区,重新审视品牌建设和用户运营。

他们也意识到,DTC品牌不能只靠卖货,得和用户建立情感连接。现在Meepo的社交媒体上,用户自发的内容占比超过60%,比广告内容还多,这说明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但挑战还在:2022年电动滑板车市场竞争更激烈, 新品牌层出不穷,流量成本越来越高,Meepo能不能保持增长?答案或许藏在那句老话:流量会来会走,只有品牌资产,才是永远的护城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