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商壁垒,谁能突破SHEIN与亚马逊的双重封锁
东南亚:看上去很美的淘金圣地里藏着什么陷阱?
6亿人口, 年轻化消费结构,互联网渗透率节节攀升,东南亚这颗冉冉升起的电商新星,总让出海者心驰神往。这里仿佛复制了十年前的中国电商故事——廉价劳动力、低消费市场、政策红利,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当亚马逊带着全球垄断的傲慢闯进来当SHEIN揣着低价利器杀入战场,却双双栽了个跟头。这片看似肥沃的土壤,其实暗藏荆棘。东南亚电商壁垒,究竟有多难啃?谁又能凿开SHEIN与亚马逊的双重封锁?
亚马逊的“水土不服”:从垄断到失速的东南亚滑铁卢
2017年, 亚马逊在新加坡推出“Prime Now”自营业务,打响进军东南亚第一枪。彼时东南亚在线交易额仅占总零售额不到5%,但谁都看得到这6亿人口市场的潜力。亚马逊的算盘打得精:复制欧美垄断模式,用成熟的平台体系和物流优势碾压本土玩家。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6年过去, 亚马逊在东南亚只开放了新加坡、越南两个站点,月访问量仅380万,连前十榜单边缘都没摸到。

问题出在哪儿?亚马逊的“反竞争策略”在东南亚彻底失灵。惯用卖家数据垄断、压榨第三方利润的把戏,在这里遇上了“硬茬”。东南亚消费者更习惯本土平台的“卖家友好”——Shopee推“Pros计划”教卖家运营, Lazada帮商家投Facebook广告,本土平台把卖家当伙伴,亚马逊却把他们当“提款机。在印尼、马来西亚,第三方卖家宁愿选佣金更低、流量扶持更多的本土站,也不愿跳亚马逊的“火坑”。
更致命的是亚马逊的“纯卖货”模式根本玩不转东南亚的社交基因。这里网民日均刷社交媒体3小时购物要的是“娱乐感”——边看直播边下单,边玩游戏抢折扣,边聊天种草。Shopee的“摇一摇免单”、 Lazada的明星直播带货、TikTok Shop的短视频种草,把购物变成狂欢。亚马逊的Amazon Live?2023年还在测试阶段,东南亚根本没开放。消费者对着冷冰冰的商品列表,哪有下单的欲望?
SHEIN的“低价神话”破灭:当病毒遇上免疫体质
如果说亚马逊是“水土不服”,那SHEIN就是“免疫失败”。这个在欧美靠病毒式营销和极致低价称王的快时尚巨头,到了东南亚直接碰壁。2018年,SHEIN杀入印尼市场,豪掷千万建本地仓,甚至把总部迁到新加坡,志在必得。后来啊呢?2021年,SHEIN无奈关闭印尼站点,6年投入打了水漂。
问题出在“低价”这个利器失灵了。SHEIN的低价秘诀是国内廉价供应链, 但东南亚劳动力成本更低,印尼纺织工人月薪不足中国工人一半,本土品牌Zalora、Mataharimall用更低的价格就能抢走市场。加上Lazada、 Shopee把“低价战”打到极致——免运费、满减、红包雨,SHEIN的“9.9美元连衣裙”根本不够看。亿邦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东南亚快时尚客单价不足20美元,SHEIN的定价优势荡然无存。
文化差异更是压垮SHEIN的再说说一根稻草。印尼90%人口是穆斯林,女性需要穿长袍、戴头巾,SHEIN的欧美款短裙、露背装根本卖不动。想本土化?来不及。从设计、 打样到生产,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需要7天上新,而本土品牌直接找本地工厂,3天就能出符合宗教习俗的款。2020年斋月, Zalora推“穆斯林时尚专题”,销量暴增300%,SHEIN却连斋月专属款都没凑齐。
本土巨头的“护城河”: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
亚马逊和SHEIN折戟,反衬出本土巨头的“狡猾”。Shopee、Lazada这些“土著”,早把东南亚消费者的脾气摸透了。Shopee母公司冬海集团2015年进东南亚, 先学腾讯搞社交——App内置聊天室、游戏化购物,用户边玩边下单;再学阿里搞生态,2020年推Shopee Food,把外卖和电商打通。2021年,Shopee月访问量3.428亿,碾压亚马逊的380万,靠的就是“社交+生态”的组合拳。
支付方式更是本土平台的“杀手锏”。东南亚70%人口没银行卡,亚马逊只支持信用卡、PayPal,怎么跟本土玩家比?Shopee整合了GCash、 Dana等21种电子钱包,Lazada接了GrabPay、OVO,甚至支持“货到付款”。在菲律宾,COD订单占比高达60%,消费者习惯“先看货再付款”,亚马逊的“先付款后发货”根本行不通。
最绝的是本土平台的“本地化运营”。Shopee在越南请本土明星代言, 广告里全是摩托车、咖啡文化;Lazada在泰国推“斋节大促”,结合佛教节日设计活动;Tokopedia在印尼教卖家用WhatsApp客服,主要原因是当地人均每天打开WhatsApp15次。这些细节, 亚马逊和SHEIN根本学不会——他们的运营团队还在新加坡总部,连当地消费者说话的腔调都听不懂。
破局者画像:谁能在东南亚的厚墙上凿开裂缝?
那东南亚电商壁垒真的无解吗?也不是。TikTok Shop的崛起,给了新玩家破局的可能。2021年,TikTok Shop在印尼上线,直接复制“短视频+直播+商城”模式。Populix调查显示, 45%印尼受访者认为TikTok Shop是“最有趣的购物平台”,比Shopee还高10%。为什么?TikTok懂东南亚年轻人——他们不爱看商品详情页,爱看“素人试穿”“开箱测评”,爱和主播互动砍价。TikTok把娱乐和购物揉碎了塞进15秒短视频里下单像刷视频一样自然。
中小卖家也能找到生存缝隙。SHEIN和亚马逊玩的是“大而全”,小品牌可以走“小而美”路线。比如越南的DienmayXanh, 专注家电品类,在下沉市场开线下体验店,线上用Facebook直播卖冰箱,2022年营收突破20亿美元。再比如马来西亚的Helo, 做美妆测评社区,用户晒单返现,2023年月活超500万,GMV同比增长150%。这些玩家不跟巨头拼规模,拼的是“懂用户”。
物流基建的突破也指日可待。东南亚物流成本占GDP 20%, 比中国高8个百分点,J&T Express、Ninja Van这些本土物流企业,用“摩托车+三轮车”的组合,把再说说一公里配送成本降到5美元以下。2023年,Lazada和J&T合作推出“当日达”,覆盖印尼10大城市,亚马逊的FBA?最快还得3天。物流速度上不去,再好的体验也白搭。
东南亚电商:没有捷径, 只有“慢功夫”
亚马逊和SHEIN的失败,给所有出海者敲了警钟:东南亚不是欧美的缩小版,更不是中国的复刻版。这里的文化比想象中复杂——印尼有1.7万个岛屿, 每种都不一样;缅甸有135个民族,每个民族的审美偏好天差地别。想靠“烧钱换市场”速通?早被本土玩家玩明白了。
真正的破局之道,是放下“巨头心态”,做“本地玩家”。学Shopee把社交基因刻进产品,学Lazada把支付方式做到极致,学TikTok把娱乐感融入购物。中小卖家更要深耕细分领域——做穆斯林时尚的, 研究印尼的“希贾布”穿搭;卖母婴用品的,了解越南妈妈对“无荧光剂”的执着。亿邦动力调研显示,2023年东南亚本土品牌复购率比国际品牌高27%,就主要原因是它们更懂“乡情”。
东南亚电商壁垒,从来不是一道墙,而是一片迷宫。亚马逊想用“垄断地图”闯关,SHEIN想靠“低价捷径”突围,后来啊都困在里面。真正的破局者, 是那些愿意放下身段,在迷宫里一点点铺路的人——他们研究当地人的购物习惯,学习他们的语言,尊重他们的信仰。这条路没有终点,但每一步踩实了就能在厚墙上凿开一道裂缝,让光照进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