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有效地增加TikTok的粉丝数量
别再盲目追求数字了 TikTok粉丝增长的真相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剪个视频,配了最火的音乐,加了十几个热门标签,后来啊播放量还是卡在几百,粉丝数纹丝不动?那种对着屏幕发呆的感觉,谁懂啊?很多人以为TikTok涨粉就是堆数量,拼命发内容,后来啊越努力越挫败。其实啊, 粉丝增长这事儿,跟谈恋爱似的,强扭的瓜不甜,硬追的人不来你得先搞清楚用户到底想看什么算法到底喜欢什么不然就是在做无用功。
为什么你的粉丝增长像蜗牛爬?
先别急着抱怨平台不给流量,回头看看自己的账号,是不是犯了“大而全”的毛病?今天发个搞笑段子, 明天拍个美食教程,后天又来个穿搭分享,用户刷到你都不知道你是干嘛的,怎么可能关注你?TikTok算法跟人一样, 也喜欢“专一”,它更愿意把流量推给那些定位清晰的账号,主要原因是你越垂直,就越容易被归到特定的流量池里精准推荐给感兴趣的人。还有啊,你是不是总想着吸引所有人?后来啊就是谁也吸引不住就像你跟一百个人说“你好”,不如跟一个人说“我爱你”,后者才有机会发展下去。

精准定位:找到你的“铁杆粉丝”
定位这事儿, 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别总盯着“时尚”“美食”这种大领域,竞争太激烈了你一个新人哪打得过那些几百万粉的大V?你得往细分里扎。比如“时尚”下面可以搞“小众复古穿搭”,“美食”下面可以搞“10分钟快手减脂餐”。2023年9月, 有个做“复古胶片风摄影教程”的账号,粉丝从1万涨到20万,就靠专注“胶片调色技巧”这个小众点,用户一看就知道能学到东西,自然愿意关注。记住你的目标不是让所有人喜欢你,而是让喜欢你的人足够喜欢你。
声音是王炸?88%用户用耳朵投票
88%的TikTok用户说声音对体验至关重要,这不是瞎说的。你是不是经常刷到那种没声音的视频,手指一划就过去了?有声音的视频完播率能提高30%以上,算法一看,哟,这视频有人看,赶紧推。但光有声音还不够,得选“对的声音”。很多人以为只要用最火的音乐就行,其实不然。你做情感类视频,用那种节奏超快的电音,用户能代入吗?2023年11月, 一个讲“深夜情感故事”的账号,没用当时最火的流行歌,而是选了一首纯音乐,播放量直接破500万,就是主要原因是音乐和内容调性一致。算法也喜欢这种“匹配感”,它会觉得你这视频质量高,推荐得就多。
发布时间藏着流量密码?避开“无效黄金时段”
很多人以为晚上8点是黄金发布时间,其实不然。TikTok用户里Z世代占了大头,他们白天上学,晚上写作业,哪有空刷视频?真正的黄金时段是下午4点到6点,晚上9点到11点,这时候他们刚放学或写完作业,刷手机放松的时间。2023年12月, 有个做“校园搞笑短剧”的账号,试过早上7点发布,播放量只有2000,改到下午5点发布,直接飙到8万,粉丝当天涨了500多。还有啊,别周末跟风发,周末大家都在玩,刷手机的时间少,反而工作日下班后才是流量高峰。
挑战不是谁都能玩, 玩对了粉丝翻倍
TikTok上的挑战就像一场狂欢,玩得好能一夜爆红,玩不好就是自嗨。很多人看到官方挑战就冲上去拍,后来啊视频石沉大海。为啥?你没抓住挑战的“魂”。2021年7月, Chipotle发起的#LidFlip挑战,让用户把卷饼碗的盖子翻过去,看似简单,但抓住了“好玩+易模仿”的点,六天内产生10万多个视频,销量直接破纪录。为啥成功?主要原因是它给了用户一个“参与的理由”, 大家拍视频不是为了给Chipotle看,是为了展示自己翻盖子的技巧,顺便还能赢奖品。所以啊, 参与挑战别硬凑,得找跟你账号定位相关的,比如你是教做菜的,就参加“30秒学会一道菜”的挑战,别瞎凑“变装挑战”,用户会觉得你很奇怪。
Duet和Stitch:别一个人闷头创作
TikTok是社交平台,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Duet和Stitch这两个功能,就是让你跟别人“互动”的。Duet可以并排播放视频, 适合做“吐槽”“回应”“合作”;Stitch能剪辑别人视频的前5秒,适合做“补充”“反驳”。2023年10月, 英国乐购发起一个Duet挑战,让用户拍自己结账时的声音,原视频获得2200万播放,几千人参与Duet,账号粉丝直接涨了20万。
为啥?主要原因是它让用户有“参与感”,用户不是在看你广告,是在跟你“玩”。但别乱用, 比如你是做母婴的,去跟一个搞笑视频Duet,用户会觉得你很突兀,得找跟你领域相关的内容,比如跟一个“育儿知识”视频Stitch,补充你的观点,这样用户才愿意看。
热门音乐≠爆款, 关键看“对味不对量”
你是不是也看到别人用热门音乐火了自己也跟着用,后来啊还是没流量?音乐只是辅助,不是决定因素。67%的用户喜欢带热门音效的视频,但前提是音效得“对味”。比如你做“恐怖故事”视频,用那种欢快的儿歌,用户能害怕吗?2023年12月, 一个讲“都市传说”的账号,没用当时最火的流行歌,而是用了一段“诡异环境音”,播放量直接破1000万,粉丝涨了10万。算法也喜欢这种“内容与音乐契合”的视频,它会认为你这视频“有创意”,推荐量就上来了。所以啊,选音乐别只看热度,得看你视频的内容和情绪,匹配上了音乐才是加分项,不然就是减分项。
多平台联动?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别只盯着TikTok,其他平台也能给你导流。但你不能把视频直接搬运过去,得“本地化”。比如你的视频在TikTok上火了 可以把片段剪成1分钟,发到上,配上详细的文案;把幕后花絮发到抖音,吸引老粉关注。2023年11月, 一个做“手工艺教程”的账号,TikTok上有5万粉,通过在B站发“制作过程vlog”,粉丝涨到8万,而且这些粉丝互动率更高,主要原因是他们在B站是“深度用户”,更愿意点赞评论。但别贪多,挑2-3个适合你内容的平台就行,不然你忙不过来每个平台都做不好。
互动不是点赞评论, 让用户“上瘾”的关键
很多人以为互动就是让用户点赞评论,其实不然真正的互动是让用户“参与进来”。你可以在视频里问问题,比如“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答案”, 引导用户留言;还可以搞“投票”,比如“这个造型选A还是B”,让用户有选择感。2023年12月, 一个做“美妆测评”的账号,每次视频再说说都会问“下期想看什么产品”,粉丝留言后她真的会拍,粉丝粘性特别高,互动率有1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5%。算法一看,你这视频“用户喜欢”,推荐量就上来了粉丝自然就涨了。
数据不会说谎:这些账号凭啥月增10万粉?
别光看别人涨粉快,得看看背后的数据。2023年10月, 一个做“宠物搞笑”的账号,粉丝从5万涨到15万,就靠“宠物拟人化”的内容,把猫狗的日常拍成“小剧场”,视频时长控制在15秒内,完播率有4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0%。算法一看,这视频“有人看”,就推给更多人,粉丝就涨起来了。还有个“职场吐槽”账号, 2023年11月粉丝从8万到18万,靠的是“真实场景+犀利文案”,比如“老板让我加班,我直接说‘没空’”,视频互动率有18%,粉丝评论“说出了我的心声”,自然愿意关注。所以说涨粉不是靠运气,是靠数据说话,你得分析自己的视频完播率、互动率,哪里不行改哪里。
其实TikTok涨粉没那么多复杂技巧,就是“用户喜欢什么你就做什么”。别总想着走捷径,买粉丝、刷播放,没用,算法一眼就能看出来还会限流。踏踏实实做好内容,找准定位,跟用户互动,粉丝自然会来。别急,慢慢来谁还没个粉丝从0到1的过程呢?重要的是别放弃,今天不行就改明天总有一天你会看到自己的粉丝数慢慢涨起来那种成就感,比什么都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