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在澳大利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首次公布
850万用户背后:TikTok在澳的流量密码与隐忧
30%人口渗透率:澳版“全民刷屏”有多疯狂
850万,这个数字最近让整个澳大利亚社交媒体圈炸开了锅。TikTok首次公布能留住用户就是硬道理。

更夸张的是用户粘性, 《2022年澳大利亚数字产业报告》显示,TikTok是澳人下载次数最多的移动娱乐应用,总下载榜排第三,仅次于社交巨头WhatsApp和Facebook。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澳大利亚人已经把刷TikTok刻进了日常DNA里 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可能是先刷10分钟TikTok,通勤路上看博主测评咖啡,午休时间跟着跳网红舞,睡前还要看一遍“睡前故事”合集。
更值得玩味的是用户结构。TikTok在澳大利亚的用户画像完全打破了“年轻人专属”的刻板印象。你以为只有Z世代在刷?错了。数据显示, 25-34岁群体占比最高,达35%,接下来是18-24岁,但35-44岁用户占比也高达22%,连45岁以上人群都占了15%。这说明TikTok已经成功渗透到全年龄段, 从大学生到职场新人,再到奶爸奶妈,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乐趣。这种全民覆盖的特性, 让TikTok成了品牌梦寐以求的“流量池”——毕竟谁能拒绝一个一边触达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平台呢?
35万企业账户入局:跨境电商的流量新战场
850万用户背后是35万家通过TikTok进行营销的企业账户。这个数字还在快速增长,特别是跨境电商玩家,几乎把TikTok当成了“出海必争之地”。2023年6月, 深圳某家居品牌负责人老林给我算了一笔账:他们去年底入驻TikTok澳区,通过本地化内容投放,3个月内粉丝从0增长到12万,单月GMV突破50万澳元,转化率比Facebook广告高出18%。“以前做跨境电商, 要么砸钱投谷歌广告,要么死磕亚马逊,但TikTok不一样,用户刷着刷着就买了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购物’。”老林说现在他们公司70%的澳区流量都来自TikTok。
不止是大品牌,中小卖家也在TikTok上找到了生存之道。墨尔本一位叫Sophie的留学生, 去年2月开始在TikTok卖手工羊毛毡,她不投广告,就靠拍“制作过程vlog”,没想到视频火了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200万,现在月订单稳定在3000单,利润堪比一份全职工作。“TikTok的算法太神奇了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小手工能在澳大利亚这么火。”Sophie说她的客户遍布悉尼、珀斯等城市,甚至还有塔斯马尼亚岛的买家专门下单。这些案例说明, TikTok正在重塑跨境电商的流量逻辑——从“搜索购物”变成“发现购物”,用户不需要主动找商品,算法会根据兴趣把商品推到眼前。
但问题来了:35万企业账户在850万用户里抢流量,竞争已经白热化。2023年Q2行业调研数据显示, TikTok澳区广告点击成本同比上涨35%,优质KOL的报价翻了一倍。这意味着, 中小企业想靠“随便拍个视频就爆红”的时代已投放策略。比如有卖家发现, 在澳大利亚,“真实场景+本地口音+产品实用场景”的视频比纯广告更受欢迎,于是专门找本地素人拍摄,效果出奇地好。
代码争议引爆平安焦虑:中国工程师参与下的信任危机
正当跨境电商们摩拳擦掌想在TikTok大干一场时 一个重磅消息给市场泼了盆冷水:2023年6月5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披露,TikTok的Android设备代码样本显示,至少十几个用户名的电子邮件地址与字节跳动在中国的工程师相关联。这些代码似乎控制着TikTok在澳大利亚的直播内容审核, 消息人士证实这些工程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工作,参与各种字节跳动应用的开发。
这个消息像颗定时炸弹,瞬间引爆了澳大利亚政府对数据平安的担忧。内政部发言人James Paterson直接表示:“这更能证明TikTok应用程序是在中国制造和管理的,加剧了人们对中国政府可能会干预数据收集的担忧。”要知道, 早在2022年7月,《金融评论报》就报道过TikTok承认“中国大陆员工可以访问澳大利亚用户数据”,而今年3月,又有一名字节跳动高管从TikTok澳大利亚子公司辞职。这些事件叠加,让澳大利亚政府对TikTok的信任度降到冰点。
用户的担忧更直接。不少澳大利亚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我每天刷TikTok,没想到数据可能被中国工程师看到?”“我的地址、
政府禁用与数据本地化:TikTok的“断奶”求生之路
面对舆论压力和政府的不信任,TikTok不得不采取行动。2023年5月, 澳大利亚总检察长马克·德雷福斯发布指令,禁止在政府发行的设备上使用TikTok,理由是“数据平安风险”。这给TikTok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解决数据自主权问题,可能在澳大利亚市场遭遇更大阻力。
于是TikTok开始了“断奶”求生。 TikTok反复强调“澳大利亚用户数据存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试图打消政府用户的顾虑。2023年6月,TikTok还宣布将在澳大利亚设立数据中心,进一步实现数据本地化。
但这些措施能奏效吗?澳大利亚网络平安专家Michael Smith认为:“数据存储在哪里是一回事,谁能访问数据是另一回事。如果中国政府通过律法要求字节跳动交出数据,TikTok根本无法反抗。”这种“原罪”让TikTok在澳大利亚市场的未来充满变数。不过也有观点认为, 澳大利亚离不开TikTok的850万用户和35万家企业账户,政府不会彻底封禁,而是会提出更严格的数据监管要求。
跨境电商实战指南:在TikTok澳区如何玩转流量与合规
争议归争议, 850万用户摆在那里跨境电商不可能放弃这块大蛋糕。那么如何在平安合规的前提下在TikTok澳区玩转流量?结合成功案例和行业经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第一,本地化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深入骨髓。老林分享经验:“我们找的博主必须是澳大利亚本地人,说地道澳式英语,内容要符合澳大利亚生活习惯。比如我们卖地毯,在澳大利亚就强调‘适合地暖’,在中国可能就强调‘防滑’。”2023年4月, 墨尔本某服装品牌通过“澳式通勤穿搭”系列视频,单条视频播放量500万,带动店铺销量增长40%,证明本地化内容的力量。
第二,数据平安是底线,主动比被动好。跨境电商在投放广告前,一定要仔细研究TikTok的数据政策,明确用户数据的存储和使用范围。有品牌方建议:“可以要求TikTok出具第三方数据平安审计报告,或者只投放非敏感数据的广告。”2023年5月, 悉尼某科技公司就主要原因是坚持“数据最小化原则”,在用户中建立了信任度,广告拒登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
第三,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TikTok的争议可能随时爆发,跨境电商需要布局多个平台。比如在澳大利亚, Instagram、YouTube、Pinterest同样是流量大户,可以结合TikTok的“短视频”优势,在其他平台做“长内容沉淀”。2023年Q3, 某美妆品牌通过“TikTok短视频引流+YouTube教程转化”的组合策略,澳区销售额同比增长65%,有效规避了单一平台风险。
第四,关注政策变化,随时调整策略。澳大利亚政府对TikTok的监管可能会越来越严,跨境电商需要密切关注内政部、通信部的最新广告投放策略。
850万用户, 35万企业账户,TikTok在澳大利亚的故事,既是一场流量狂欢,也是一场信任考验。对于跨境电商这里充满机遇,但也暗藏风险。谁能平衡好“流量”与“合规”,“本土化”与“全球化”,谁就能在这片新战场上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