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东南亚外贸人做不成TikTok生意

10月的雅加达, 张磊的充电堆成了山

2023年10月4日下午,张磊坐在雅加达的仓库里手机屏幕亮着TikTok Shop的关停公告。他手里还攥着刚打印的清货清单, 2000件充电宝堆在仓库角落,标签上的“$9.9”已经被印尼新规里的“最低100美元”划得模糊不清。

这位做了5年3C产品跨境的外贸人, 上个月刚把国内团队扩充到20人,专门盯着东南亚的TikTok直播。他记得9月26日印尼出台Reg 31/2023时还以为是“常规整顿”,谁知道10天后就直接关站。“飞机刚落地,账号就打不开了客服机器人回复‘系统维护’,我知道,完了。”

做不成TikTok生意,出海东南亚的外贸人选择自救
做不成TikTok生意,出海东南亚的外贸人选择自救

从流量狂欢到政策悬崖

张磊的遭遇不是个例。据壹览商业了解,仅印尼市场,就有超8000万TikTok Shop用户在政策落地后突然“断链”。更麻烦的是 很多商家像张磊一样,把库存压在了印尼本地仓——雨果跨境的数据显示,此次风波中,重仓TikTok的商家平均库存积压率达60%,部分3C和快消品商家甚至面临“货砸手里”的窘境。

“4月我们去印尼的飞机,一半是中国人,这一半中国人里一半是去做TikTok考察的。”千行智能CEO游鱼的话,道出了2023年上半年东南亚外贸的狂热。TikTok CEO周受资曾透露, 截至2023年6月,TikTok在东南亚月活超3.25亿,其中印尼就占了1.25亿,相当于每两个印尼人就有一个用TikTok买东西。

流量数字太诱人,张磊们忍不住all in。他记得去年底,公司TikTok东南亚店的流量每双月翻一倍,今年更夸张,每季度翻一倍。“卖得最好的是9.9美元的充电宝,印尼学生抢着买,一天能出500单。”但现在这些订单突然成了“违规交易”——印尼贸易部副部长杰里-桑布阿加在议会上的话戳破泡沫:“社交媒体上的低价电商正在威胁本地市场。”

B2C的“低价原罪”,还是社媒平台的“水土不服”?

“抢人家蛋糕了。”佛山鑫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珍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她做了8年B2B出口,去年才尝试TikTok Shop,后来啊“水土不服”。“B2C讲究短平快, 低价冲量,但东南亚政府要的是‘把蛋糕做大’——社媒电商把本地小商贩的流量抢光了能不急?”

程珍的观点在东南亚并不孤立。第一财经报道称, 印尼官员多次指责TikTok上的“掠夺性定价”,比如9.9美元的充电宝、19.9美元的耳机,远低于本地线下零售价。“政府保护本土经济是本能,就像咱们当年限制进口车一样。”浙江麦铂实业有限公司CEO王博文的判断更直接, “TikTok的问题,不是做不好,而是‘太快了’,快到让当地政府觉得失控。”

但问题来了:社媒电商在国内玩得转,为什么东南亚不行?张磊觉得是“用户习惯差异”:“国内用户习惯在抖音买东西, 但印尼人更信任Shopee、Lazada这些‘正经电商平台’。TikTok对他们还是个‘刷视频的地方’。”

魏方丹关注跨境电商6年, 她发现一个细节:“TikTok在东南亚的转化率其实只有0.8%,比国内抖音低了2个百分点。用户刷到视频会点赞,但真下单的少。”这也意味着,即便没有政策限制,B2C商家想靠TikTok赚钱,也没那么容易。

B2B回流,是“避风港”还是“降维打击”?

“关站那天我第一反应是找阿里国际站。”张磊说。他不是唯一这么想的人。阿里国际站行业及商家业务部负责人秦奋透露, 印尼政策出台后的两周,平台上涌入了超5000家工贸型内贸商家,他们大多是从TikTok Shop“撤退”的。

程珍觉得,B2C商家回流B2B是“降维打击”。“B2C商家懂用户需求,会做产品细节,B2B买家更看重性价比和供应链稳定性。只要把这两块捏合好,B2C转B2B比纯B2B商家更有优势。”她举了个例子:“我们有个客户, 原来做TikTok卖小风扇,转战阿里国际站后把风扇改成工业用的,卖给越南的工厂,客单价从$20涨到$200,利润反而高了。”

数据也印证了这种可能。阿里国际站2023财年报告显示, 平台已服务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区的4700万中小企业,其中东南亚市场的商机同比增长了35%。程珍的公司更夸张,通过阿里国际站的数据参谋盯住东南亚,一年下来商机同比增长220%,客户增长50%。

但回流不是“一键切换”那么简单。王博文提醒:“B2B和B2C的逻辑完全不同。B2C要‘让用户想买’,B2B要‘让采购方觉得值’。比如同样是卖充电宝,B2C要强调‘快充、轻薄’,B2B得说‘符合欧罗巴联盟CE认证、批量采购享折扣’。”

“S计划”能不能成为救命稻草?

“关站前3天我天天盯着阿里国际站的客服。”张磊说。他担心的不是开店流程,而是“流量从哪来”。TikTok的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失去这个“流量发动机”,B2B平台能不能接住?

阿里国际站的“S计划”给了他答案。这个针对东南亚卖家的扶持措施, 包括“一键搬品”简化开店流程、“3-6个月流量扶持”、“无忧陪跑”服务,甚至还有“定向溯源”——平台已经锁定了东南亚1200万家零售商、制造商工厂和工程商,帮商家精准匹配买家。

“我们有个做LED灯的客户, 10月5日入驻阿里国际站,10月8日就接到马来西亚的订单,金额$8000。”秦奋说。这种“快速响应”对张磊们太重要了——他仓库里的充电宝, 如果转做B2B,单批订单至少要500件,单价$15,刚好卡在印尼新规的“最低100美元”门槛之上。

但程珍觉得,光靠平台扶持不够。“B2B生意是‘慢火熬’,得有长期主义心态。”她建议商家别急着清库存, 先把产品“B2B化”——比如充电宝去掉花哨的包装,换成工业级防震设计,再配上英文、印尼语的产品手册,“这样转B2B才有溢价空间。”

除了回流,还有没有别的活路?

“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迟早要摔。”王博文的忠告,很多外贸人开始听进去了。除了回流B2B, 有人尝试“独立站+社媒”的组合,有人转向Shopee、Lazada这些“老牌电商平台”,还有人干脆把业务从印尼转移到越南、菲律宾——虽然这些国家也在调查TikTok,但政策还没到“一刀切”的地步。

魏方丹观察到, 更聪明的商家开始“做减法”:“原来做TikTok时他们恨不得把100个SKU全上,现在只挑3-5个利润高、适合B2B的产品。比如有个卖服装的,砍掉了快时尚女装,专注做工装裤,卖给印尼的建筑公司,反而活得更好。”

张磊也在调整策略。他没清掉仓库里的充电宝, 而是改成了“充电宝+数据线”的组合套装,单价$18,通过阿里国际站卖给越南的贸易商。“虽然利润不如TikTok高, 但不用担心政策风险,账期也稳定,一个月结一次比TikTok的‘即时到账’更踏实。”

东南亚外贸,该“赌流量”还是“赌政策”?

“TikTok这事,给所有出海商家提了个醒。”游鱼说。他见过太多“押注单一渠道”的商家, 2020年疫情期间,不少卖家主要原因是亚马逊封店血本无归,现在又栽在TikTok上。“跨境电商的本质是‘跨境’,不是‘跨平台’。政策、文化、供应链,哪一样比流量不重要?”

程珍的看法更直接:“东南亚市场大,但‘坑’也多。RCEP协定让中国和东南亚的B2B贸易更稳定了这才是‘定海神针’。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东南亚盟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5.6%,比全国外贸整体增速高3.1个百分点。B2B生意虽然慢,但‘慢就是快’。”

张磊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阿里国际站的数据参谋,看看东南亚市场的搜索指数。“TikTok凉了但需求还在。只是换了个地方,等我们去发现。”他仓库角落的充电宝,已经贴上了新的标签——“工业级备用电源,支持批量定制,印尼、越南均可发货”。

这场东南亚外贸的“过山车”,或许才刚刚进入下半场。有人摔下车, 有人换了个座位,但更多的人,正抓紧扶手,盯着前方的路——那里有政策的风,有流量的浪,还有比TikTok更“踏实”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