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 Shop回归印尼

TikTok Shop回归印尼:一场与本土巨头的“联姻”

12月11日 TikTok官方宣布与印尼GoTo集团达成电商合作,旗下印尼电商业务将与GoTo的Tokopedia合并,TikTok持有合资企业75%控股权,GoTo持股25%。这笔交易金额高达15亿美元,资金将用于新业务发展。更关键的是 合并后的实体将直接运营TikTok应用内的购物功能,TikTok Shop也将在12月12日印尼全国网购日正式恢复上线。消息一出, 整个东南亚电商圈都炸开了锅——毕竟印尼可是TikTok在东南亚最重要的市场,贡献了其总用户量的三分之一。但问题来了TikTok这次回归,为啥非要选择和Tokopedia“捆绑”?独立运营的路子,难道走不通吗?

合作细节:控股75%, 双十二火速回归

仔细看这次合作的条款,TikTok占了绝对主导地位。75%的控股权意味着TikTok对合资企业有决策权,GoTo则保留25%股权和部分业务运营权。新实体将整合Tokopedia的电商基础设施和TikTok的社交流量, 用户可以在TikTok里直接浏览商品,但支付、物流、售后这些环节,都得通过Tokopedia的系统来完成。

TikTok Shop重返印尼,为什么要和Tokopedia合作?
TikTok Shop重返印尼,为什么要和Tokopedia合作?

这种“前台社交+后台电商”的模式, 其实就是在印尼政府“社交媒体和电商必须分离”的规定下找到的一个折中方案。毕竟今年9月, 印尼政府刚以“保护本土中小卖家”为由,封掉了TikTok Shop的电商功能,TikTok这次能这么快回来全靠把电商业务“嫁”给了本土巨头Tokopedia。

时间点也选得很妙。12月12日是印尼的“双十一”,全国网购日消费力拉满。TikTok选这个时间恢复上线,明摆着是想抢一波流量红利。不过从宣布合作到正式上线,中间只隔了一天整合工作真的能这么顺利吗?Tokopedia的卖家们准备好了吗?TikTok的直播达人又能怎么适应新的后台系统?这些问题,恐怕得等上线后才能见分晓。

被禁阴影:印尼政府“拆分令”下的无奈选择

说到TikTok Shop被禁,就得提印尼政府的那个“狠招”。根据修订后的印尼贸易部第50/2020号条例, 社交媒体和电商平台必须“分家”,不能在同一个App里既刷视频又买东西。政府给出的理由是 TikTok Shop的“掠夺性定价”挤压了本土中小卖家的生存空间,甚至有官员公开说“TikTok是在用社交平台的流量优势,搞不公平竞争”。说白了印尼政府就是想保护自己的“亲儿子”——本土电商平台,不让TikTok这种外来者“一家独大”。

其实TikTok也不是没想过抵抗。在被禁后 有传言称TikTok计划以独立App的形式回归印尼市场,专门做电商,就像它在英国、美国那样。但印尼市场的情况太特殊了——本土保护主义盛行,外资企业想单独拿电商牌照,难如登天。就算真的拿到了后续的监管、物流、支付环节,也少不了要和本土企业合作,到时候可能还是得“低头”。与其这么折腾,不如直接找个本土巨头“抱团”,至少能省去不少政策阻力。

Tokopedia的“底牌”:1亿用户与7倍增长的直播魔力

那为什么偏偏是Tokopedia?印尼本土电商平台也不少, 比如Bukalapak、Blibli,为啥TikTok就选了Tokopedia?答案藏在Tokopedia的“家底”里。作为印尼最大的本土电商平台, Tokopedia的市场份额高达35%,用户数量超过1亿,覆盖了印尼从一线城市到偏远乡村的各个角落。更重要的是 Tokopedia的母公司GoTo,是印尼最大的互联网科技集团,旗下还有出行平台Gojek、数字金融GoTo Financial,这些业务都能和电商形成协同效应——比如用户买完东西,可以直接用Gojek送上门,用GoTo Financial分期付款,体验闭环做得很完整。

但Tokopedia最吸引TikTok的,还是它的直播带货能力。早在2019年, Tokopedia就推出了短视频和直播功能Tokopedia Play,后来又升级为Tokopedia Live。官方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使用Tokopedia Live的卖家,平均交易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7倍多;有些卖家的交易量甚至暴增了60倍!

这个数据比TikTok Shop在东南亚其他市场的增长速度还要猛。这说明印尼用户对直播购物的接受度很高,而Tokopedia已经摸透了这块市场的玩法。和Tokopedia合作, TikTok不仅能直接用上现成的直播基础设施,还能蹭到Tokopedia积累的本土商家资源,一举两得。

为何是Tokopedia?独立App模式的失效

有人可能会问, TikTok为啥不自己搞个独立App,非要和Tokopedia“绑定”?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先说说印尼的电商市场,本土用户认“本土品牌”。Tokopedia就像印尼版的“淘宝”,成立14年,早就建立了深厚的用户信任。如果TikTok突然搞个独立App,用户会不会买账?打个比方,就像淘宝在印度搞个独立App,可能还不如和Flipkart合作来得实在。

接下来物流和支付是电商的“命脉”,而这两块恰恰是外资企业的短板。Tokopedia在印尼有成熟的仓储物流网络, 还有和本土银行、电子钱包的合作,TikTok如果自己从零开始搭建,成本太高,时间太长。再说说印尼政府的监管压力,TikTok这次可是深有体会。和Tokopedia合作, 相当于给政府递了个“定心丸”——你看,我们不是来抢生意的,我们是来帮本土企业一起发展的。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合作模式持怀疑态度。TikTok控股75%,看似占了便宜,但Tokopedia毕竟是本土企业,政府会不会偏袒它?万一以后在利益分配上起了冲突,TikTok能吃得消吗?还有, TikTok的核心优势是社交算法和流量,而Tokopedia的优势是电商基础设施,两者能不能真正“融合”好,而不是貌合神离?这些问题,恐怕得等合作一段时间后才能见分晓。

合作背后的暗战:Meta、 Shopee与印尼本土保护

TikTok和Tokopedia的合作,其实不只是两家公司的事,背后还牵扯到Meta、Shopee等一众玩家的博弈。今年11月, Tokopedia刚和Meta宣布试点合作,用户可以在Instagram和Tokopedia之间跳转,卖家也能在Facebook上投广告。当时不少分析都认为,Tokopedia和Meta“眉来眼去”,不太可能再和TikTok合作了。后来啊才过了一个月, Tokopedia就选择了TikTok,这速度,让人不得不怀疑,Meta是不是在博弈中“失宠”了?

还有Shopee。作为东南亚电商的老大,Shopee在印尼的市场份额一度超过40%,比Tokopedia还高。但今年上半年,Shopee主要原因是印尼新关税政策和监管压力,不得不关闭了跨境业务,把重心转向本土市场。Shopee的“收缩”,正好给了Tokopedia和TikTok可乘之机。TikTok和Tokopedia联手, 不仅能填补Shopee留下的空白,还能和Shopee在直播带货领域一较高下。

毕竟 Populix的调查显示,69%的印尼用户经常用Shopee Live,而TikTok Shop被封禁前,直播带货的增速比Shopee还快。现在两者合作,说不定能把Shopee拉下马来坐上印尼电商的头把交椅。

行业震荡:社交电商格局的重新洗牌

TikTok Shop回归印尼, 对整个东南亚社交电商行业都是一次“大地震”。过去两年, TikTok Shop在东南亚一路狂飙,,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催生出一种新的社交电商模式——用户在TikTok里刷到喜欢的视频,点击就能跳转到Tokopedia下单,整个过程流畅得像刷短视频一样,体验感绝对拉满。

对其他玩家压力也不小。Shopee本来就主要原因是关闭跨境业务元气大伤, 现在TikTok和Tokopedia联手,它得想办法应对。是继续发力直播带货,还是搞点新花样?Lazada作为阿里系平台,在东南亚的根基比Shopee浅,面对TikTok的冲击,估计会更焦虑。至于本土的Bukalapak、 Blibli,它们本来就打不过Tokopedia,现在又来了个“TikTok+Tokopedia”的组合,生存空间恐怕会被进一步挤压。

未来挑战:“联姻”能否化解监管焦虑?

尽管TikTok和Tokopedia的合作看起来很美好,但未来的挑战也不少。最大的坎儿,还是印尼政府的监管。TikTok Shop被禁,本质上就是主要原因是政府觉得它“太强势”,威胁到了本土企业。现在虽然和Tokopedia合并了 但TikTok还是控股方,政府会不会担心它“换汤不换药”,继续用流量优势挤压本土卖家?特别是如果TikTok在合并后还是用原来的直播玩法,比如低价补贴、达人带货,政府会不会 出手?

还有内部的整合问题。TikTok和Tokopedia的企业文化、运营逻辑,可能完全不同。TikTok讲究“快、 准、狠”,流量来了一波接一波;而Tokopedia作为本土企业,可能更注重“稳、慢、细”,深耕本地市场。两者合并后会不会主要原因是理念不合而产生内耗?比如TikTok的达人可能觉得Tokopedia的后台太复杂, 用起来不习惯;而Tokopedia的卖家可能觉得TikTok的流量太“野”,转化不稳定。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去磨合。

不过 从另一个角度看,TikTok和Tokopedia的合作,也给了印尼社交电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如果两者真的能玩转“社交+电商”的融合模式,说不定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比如 Tokopedia可以借鉴TikTok的算法,给用户推荐更精准的商品;而TikTok可以学习Tokopedia的本土运营经验,更好地理解印尼用户的需求。这种“双向赋能”,或许才是合作的最大价值所在。

总而言之,TikTok Shop这次回归印尼,更像是一场“妥协”与“博弈”的后来啊。它用控股75%的“面子”, 换来了Tokopedia的本土资源;用和本土巨头“联姻”的方式,化解了政府的监管压力。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还得看它和Tokopedia能不能“抱成团”,一起把蛋糕做大。毕竟在印尼这个“本土保护主义”浓厚的市场,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唯有“抱团取暖”,才能走得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