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6个技巧降低TikTok广告获取成本
TikTok这个平台,说真的,现在做跨境电商的谁不想分一杯羹?但很多人一投广告就头大,钱花出去像流水,获取成本高得让人肉疼。别急, 降低TikTok广告获取成本不是玄学,今天给你掏点实在的干货,6个技巧,每个都带着案例和数据,看完你就能用上。
先别急着开投, 搞懂这些数据能省一半预算
很多人投TikTok广告,连自己客户长啥样都没摸清就猛砸钱,这跟闭眼开车有啥区别?降低成本的第一步,其实是把自家客户数据扒拉透了。内部客户数据不是摆设,它是你广告的“导航地图”。想想看,你连客户年龄、性别、兴趣、痛点都不清楚,怎么做出让他们点进广告的内容?

举个例子, 2024年2月,一个做潮牌T恤的出海品牌,一开始广告CPA高达$2.8,后来他们把过去半年的订单数据拉出来发现核心客户居然是18-24岁的Z世代女性,占比62%,而且70%的人对“街头文化”“环保材质”感兴趣。调整定向后CPA直接降到$1.6,整整降了43%。你看,数据这东西,用好了就是降本利器。
别光盯着基础信息,客户的购买行为更重要。他们喜欢在什么时间段下单?对哪种促销活动反应最积极?广告看到第几秒会划走?这些细节都能帮你优化投放策略。比如有个卖家居用品的品牌, 发现客户周末下单率比工作日高35%,于是把周末预算占比提升到60%,同样的预算,转化量反而多了20%。
盯着自家数据还不够?看看对手在玩什么花招
出海做TikTok, 别总想着自己闭门造车,竞争对手的广告就是最好的“免费教材”。很多人觉得分析对手麻烦,其实花点时间研究,能少走很多弯路。2024年4月, 一个做手机壳的新品牌,就是靠分析竞品广告,把CPA从$3.2降到$1.9,怎么做到的?
他们每天花1小时刷竞品广告,记录哪些视频点赞破万,哪些评论区的互动特别多。发现一个竞品的“手机壳抗压测试”视频火了播放量800万+,评论区都在问链接。他们立刻模仿,但测试更狠——用汽车压,后来啊视频直接爆了获客成本直接干低40%。这说明啥?不是让你抄,而是学思路,用户为啥对这类内容买账?找到这个“共鸣点”,成本自然降了。
还要注意竞品的“翻车”点。有些广告看起来创意不错,但评论区全是吐槽,比如“模特太假”“产品描述不符”。这些雷区你避开,用户好感度上来了转化率自然高。2024年Q1, 一个美妆品牌发现竞品广告因“滤镜太重,实物不符”被骂上热评,于是他们主打“无滤镜试色”,广告CTR比行业均值高28%,CPA降低22%。
TikTok的热门趋势就像流星, 抓得住就能借光
TikTok的趋势更新快得让人眼花,昨天还是“美拉德穿搭”,今天就成了“科目三舞蹈”。但说实话,趋势这东西,用好了就是降本神器,用不好就是烧钱坑。2024年3月, 一个做零食的品牌,就是靠蹭“办公室解压零食”趋势,把CPA从$2.5干到了$1.3,怎么操作的?
他们发现“打工人下午犯困,靠零食提神”这个话题突然火了相关视频播放量一周破亿。立刻拍了一条“办公室零食盲盒挑战”视频, 找了几个真实员工出镜,吃零食的真实反应特别逗,视频播放量1200万+,带来8000+订单,获客成本直接腰斩。关键是快!从发现趋势到视频上线,他们只用了48小时趋势的热期就那么3-5天慢了就凉了。
但不是所有趋势都能蹭,得选和产品相关的。比如卖母婴用品的,去蹭“极限运动”趋势,那不是找骂吗?2024年4月, 一个母婴品牌就犯了这个错,跟风“悬崖推车”挑战,后来啊评论区全是“不负责任”,广告直接被限流,CPA反而涨了35%。所以蹭趋势前,先问自己:这趋势和我的产品搭吗?能传递品牌价值观吗?别为了火而火,再说说把口碑搞砸了。
把客户画像“画”出来 广告内容才能“戳”到心巴
前面说了要搞懂客户数据,但光有数据不够,得把数据变成“活生生的人”,也就是人物画像。很多人做广告,总想着“我要让所有人喜欢”,后来啊谁也不喜欢。降低成本的关键,是让广告只“说”目标客户想听的话。2024年1月,一个做运动鞋的品牌,就靠精准的人物画像映射,把CPA从$3.5降到$2.0。
他们把客户分成三类:“健身狂人”追求专业性能, “潮流达人”在乎外观设计,“学生党”预算有限但爱追星。针对“健身狂人”, 广告内容是“专业缓震,跑10公里膝盖不疼”;针对“潮流达人”,是“联名款上脚率100%”;针对“学生党”,是“明星同款,打骨折”。三组广告分开投放,每组CPA都比之前低30%以上。你看,画像越细,广告越“对味”,成本自然降了。
怎么画好人物画像?别光看数据,得“代入”。比如你卖咖啡, 客户画像可能是“熬夜赶方案的白领”,那广告内容就别整那些高大上的“咖啡文化”,直接说“困了?来杯速溶,3分钟满血复活”,配上真实加班场景,白领一看就“懂你”。2024年2月,一个咖啡品牌用这个方法,广告CTR提升45%,转化成本降低28%。
别迷信纯原创内容, UGC有时候更“香”
说到广告内容,很多人觉得“必须高大上,必须原创”,其实不然。TikTok用户更吃“真实”这一套,用户生成内容往往比精心编排的广告更有说服力,成本还低。2024年3月,一个做护肤品的品牌,就是靠UGC把CPA从$2.9降到$1.7,怎么做到的?
他们发起“空瓶挑战”,鼓励用户晒出用完的空瓶,配上真实使用感受。有个用户说“油皮亲妈, 用了一周痘痘都平了”,这条视频播放量破500万,带来3000+订单,获客成本比品牌自制的广告低60%。为啥?用户信用户,比品牌自夸100句都有用。UGC自带“真实感”,用户更容易产生共鸣,参与度高了广告成本自然降了。
怎么做好UGC?别光喊口号,得给点“甜头”。比如设置“优质UGC奖励”,可以是现金返现、免费产品,或者上品牌账号首页。2024年4月, 一个服装品牌搞“买家秀评选”,一等奖是最新款免费穿+5000元奖金,收到2000+条UGC,其中一条“素人穿搭”视频爆了播放量800万+,店铺流量提升3倍,获客成本降低35%。记住用户要的不是“大牌光环”,而是“被重视”的感觉。
出价不是越高越好, 找到“杠杆点”才是关键
再说说说说出价,很多人觉得“出价高,曝光就多,成本无所谓”,大错特错!TikTok广告的出价方式有很多,CPM、CPC、oCPM、CPV,选错了钱白花。2024年Q1, 一个做APP下载的广告主,一开始用CPC出价,每次点击$0.8,但转化率只有2%,相当于每个下载成本$40,后来换成oCPM,优化目标设为“应用安装”,出价$15,后来啊下载成本降到$25,降了37.5%。
出价方式要根据目标来定。比如目标是品牌曝光, 选CPM,便宜;目标是转化,比如加购、下单,选oCPM,系统会帮你找最可能转化的用户,虽然单次出价可能高,但总成本低。2024年2月, 一个电商品牌测试发现,oCPM比CPC的转化成本低28%,主要原因是系统会自动过滤掉“只看不买”的用户。
还有个小技巧, 别一上来就定“最高出价”,可以设置“出价下限”,让系统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低价拿量。比如你愿意接受的单次转化成本是$20, 出价下限就设$18,系统会优先找$18-$20之间的用户,成本可控。2024年4月,一个家居用品品牌用这个方法,在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多获了15%的订单。
降低TikTok广告获取成本,说白了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搞懂客户数据、 学透竞品、抓趋势、做精准画像、用UGC、选对出价方式,这六招结合起来成本降下来不是难事。别再盲目投广告了试试这些方法,你会发现,原来降本增效也可以这么简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