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品类第一婚纱独立站,为何与拼多多有着不解之缘
517万月访问量背后:JJ'SHouse与拼多多那段"不为人知"的创业往事
Similarweb的数据总喜欢给人惊喜。2024年8月,一个叫JJ'SHouse的独立站访问量达到了517.4万,在全美婚礼网站里排第五那个。要知道,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家从2010年就开始默默耕耘的婚纱电商。更让人意外的是 它的创始团队和拼多多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就像一条隐秘的供应链,从苏州虎丘的婚纱作坊,一路延伸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婚纱独立站。
从欧酷网到乐贝:黄峥的"出海前传"
2009年, 黄峥把欧酷网卖给了兰亭集势,揣着220万美金转身就扎进了跨境电商。谁能想到,他接下来的创业项目,会成为后来拼多多的"出海试验田"。2010年, 黄峥带着团队在苏州注册了乐贝科技,核心业务是跨境电商代运营,同年九月,他们上线了跨境婚纱独立站JJ'SHouse。

当时的跨境电商,还处在"流量为王"的草莽时代。婚纱这个品类, 门槛低、利润高,进货价几百块人民币,标价直接挂美元,简直是"卖人民币赚美元"的暴利生意。兰亭集势、SHEIN、米兰这些后来的大卖,都是从婚纱业务起家的。但黄峥的团队不一样,他们做了个决定:只做婚纱,而且只做独立站。
陈磊,后来拼多多的董事长,当时是乐贝的核心成员。他带着技术团队爬遍全网数据,发现北美市场销售额和毛利最大的品类里婚纱礼服排第一,另一个是五金卫浴。但物流太坑,五金丢件率高,团队到头来锁定了婚纱。半年后JJ'SHouse的收入占了公司一半,直接被拆分成独立运营的公司。
苏州虎丘与安徽丁集:婚纱产业的"中国密码"
为什么婚纱能成"黄金品类"?答案藏在中国的产业带里。苏州虎丘,全国70%的婚纱加工量都在这里是东南亚最大的婚纱产业基地。后来JJ'SHouse把总部设在苏州,不是偶然——这里不仅有成熟的供应链,还有最早的外贸交易集散地。
更绝的是安徽六安的丁集镇。2017年,一批在苏州打拼的丁集人陆续返乡,带着婚纱生产技术回老家。江苏新闻广播曾报道,安徽六安人查兰如就是其中之一,她在苏州关掉婚纱工厂,卖掉房子,回到丁集镇。2019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在拼多多开了第一家店,没想到一炮而红。后来查兰如不仅改良了礼服质量,还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婚宴礼服,专攻细分市场。
这种"产业带+跨境电商"的模式,让JJ'SHouse的成本控制到了极致。一件中国制造的婚纱,从虎丘的作坊到北美客户的衣柜,中间环节少得可怜。2022年6月,查兰如在拼多多开出了第N家店,丁集镇渐渐成了新的婚纱产业基地。谁能想到,这些小镇作坊生产的婚纱,后来能撑起一个3.36亿美元年销售额的独立站?
从"暴利生意"到"用户体验":JJ'SHouse的转型密码
早期跨境电商,谁没靠婚纱赚过钱?兰亭集势2012年营收2亿美元,服装占比40%,婚纱是核心产品。但野蛮生长之后问题来了:流量越来越贵,用户越来越挑剔,靠"低价+买量"的模式撑不下去了。
JJ'SHouse的转型,是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他们发现,礼服的市场比婚纱更大,复购更好,客单价也更高。于是从婚纱礼服拓展到派对礼服、配饰、鞋包,现在SKU超过2000个,成了真正的"全品类"婚纱电商。
更狠的是"在家试穿"服务。用户选1-3件心仪服装,付10-15美元试穿费,直接寄到家里。7天内不满意能退,还能延长到17天。这个操作直接重构了用户体验——要知道,海外买婚纱最怕的就是尺码不合,退换货麻烦到让人崩溃。JJ'SHouse用"试穿费+可退"的模式,把用户的犹豫期缩短了至少一半。
还有POD定制模式。用户能在独立站上选轮廓、长度、袖子、领口、面料、颜色、绣花,DIY出自己的婚纱。这种"参与式消费",让用户有了"这是我的作品"的成就感。ECDB的数据显示,2023年JJ'SHouse全球净销售额3.36亿美元,POD定制功不可没。
UGC与达人营销:把"用户故事"变成"流量密码"
婚纱这东西,买的是情感。JJ'SHouse深谙此道。他们在独立站上搞了个"Style Gallery", 鼓励用户分享穿着礼服的真实照片和视频,给500美金现金奖励。后来啊怎么样?每个产品详情页下方,都是用户的实拍图,比任何模特图都有说服力。
用户还能在"JJ'SHouse Community"里投稿自己的故事——穿着JJ'SHouse的婚纱参加婚礼, 穿着礼服参加父母的生日宴......这些真实的故事,比广告词管用一百倍。数据显示, JJ'SHouse独立站流量来源里直接流量占38.04%,付费搜索占33.77%,说明用户粘性已经起来了。
社媒运营也没落下。Facebook上粉丝超300万,Instagram超60万,TikTok超6万。他们和大量KOC、 KOL合作,比如腰部博主@hyn_x,59.1万粉丝,用真实穿搭展示产品,附上活动信息,转化率比硬广高得多。TikTok上的#JJSHouseWedding话题播放量破亿,用户自发传播成了最好的广告。
从"流量为王"到"精细化运营":红海里的生存法则
2024年的婚纱出海,早就卷成了"红海"。SHEIN年营收322亿美元,增长超40%,谁都想在海外再造一个"SHEIN"。但JJ'SHouse没跟风快时尚,而是死磕婚纱这个细分领域。
他们的精细化运营,体现在每个细节。导航系统按角色、场合、风格分类,用户找款不用翻三页。折扣商品独立成版块,组合销售、大额优惠券、满减,让用户觉得"占了便宜"。甚至网站上强调"德行和可持续制造",专门消除欧美用户的顾虑。
太反常了 今年的五一假期,婚纱店老板说订单量同比下滑了70%,但Wedding Guest的流量环比增长23%。这说明什么?婚礼服装的需求没降,只是消费场景变了。JJ'SHouse抓住了这个变化, 把晚宴礼服、派对礼服的品类做起来了2024年8月,社媒流量占比11.84%,比去年高了整整5个百分点。
拼多多的"影子":那些被忽略的出海基因
黄峥2010年卖掉欧酷网后先后做了乐贝和墨灿。2018年前后陈磊和顾娉娉退出乐贝股东序列,乐贝与拼多多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JJ'SHouse身上,还留着拼多多的基因——"以用户为核心"、"供应链为王"、"快速迭代"。
拼多多后来搞的"百亿减免"和"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其实在JJ'SHouse早期就玩过了。不计成本买量、发大额折扣券,和拼多多早期的"低价策略"如出一辙。数字化技术重塑供应链, 也是乐贝在苏州虎丘时就做过的事——把分散的作坊整合成标准化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谁能想到, 如今拼多多的"新质商家扶持计划",和2010年JJ'SHouse的"流量打法",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从产业带找货,用数字化优化供应链,靠用户体验留住用户。只是规模从"百万级"变成了"百亿级"。
未来:婚纱出海的下一站在哪里?
BusinessResearch预测, 2022年全球婚纱市场规模556.9亿美元,2031年将达792.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4%。蛋糕还在变大,但分食者越来越多。
JJ'SHouse的下一步,可能是往"全场景"走。从婚礼礼服 到日常通勤、派对聚会,甚至和设计师联名,提升品牌溢价。也可能加大AR试衣技术的投入,让用户不用"在家试穿",直接在手机上看到上身效果。
但无论如何, JJ'SHouse的故事证明:跨境电商的终极战场,从来不是流量,而是谁能真正理解用户。就像安徽丁集镇的查兰如 从苏州返乡,在拼多多开店,把婚纱卖到全球——谁能想到,一个小镇的婚纱作坊,背后藏着全球最大婚纱独立站的秘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