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1岁女孩在TikTok上创业成功

一台300美元的刺绣机, 17岁女孩的“灰姑娘”开局

谁也没想到,一台300美元的二手刺绣机,能成为21岁女孩Keida Dervishi的“魔法棒”。四年前,刚高中毕业的Keida刷着TikTok,看着同龄人在短视频平台折腾创业,心里也痒痒的。父母没多想,直接掏钱给她买了台基础款刺绣机——当时他们大概觉得,这小姑娘新鲜劲过了就没事了。谁成想,这台机器成了她改变命运的起点。

Keida的第一步是把手工刺绣作品挂到Etsy上卖。一开始纯属瞎玩,绣些小花小草、卡通图案,定价也就十几二十美元。没想到赶上疫情那会儿,大家都宅在家,喜欢点“小确幸”,她的订单居然慢慢多了起来。虽然不多,每天几单,但足够让她买几杯奶茶、几件新衣服。她当时心里还美滋滋:副业赚钱,真香。

21岁女孩在TikTok上创业大成功!带领家人致富,年收百万!
21岁女孩在TikTok上创业大成功!带领家人致富,年收百万!

Etsy上的副业, 意外撞上疫情红利

刺绣这活儿看着简单,其实挺磨人。Keida每天放学就钻进小房间,对着机器戳戳戳。绣久了手指磨出茧,脖子也僵,但她乐在其中。她琢磨着:“别人都能卖,我绣点特别的会不会更好?”于是开始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定制,比如在T恤上绣顾客名字缩写,或者宠物轮廓。

转折来得猝不及防。有天她刷到Olivia Rodrigo的《drivers license》爆火, 脑子里灵光一闪:“要不我用这首歌当背景,拍个刺绣过程?”她找了件白T恤,慢慢勾勒出两个牵手的小人,配上音乐剪成15秒视频,随手发到了TikTok。半小时后手机“叮叮叮”响个不停——点赞破万,评论涌进来“在哪买?”“链接!”

400万播放的TikTok爆款, 藏着怎样的运气与必然

那条视频再说说涨了400多万播放,直接把她的Etsy店铺冲垮了。三天内,300多笔订单进来全是定制款。“当时我手都软了 连夜给每个顾客发消息问需求,后来啊发现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定制要提供图片,直接发‘我要好看的’。”Keida后来回忆,又好笑又头疼。但她没慌,而是把每个订单需求整理成表格,对着刺绣机一点点熬。

运气是爆单的引子,但能接住流量靠的是硬功夫。Keide发现,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喜欢“真实感”。她干脆把刺绣过程、 打包订单、甚至手忙脚乱出错的样子都拍进去——比如绣歪了拆线重来比如包裹上贴歪的快递单。这些“不完美”的内容反而让粉丝觉得亲切, “原来手工不是机器批量生产,真的会有瑕疵啊”,评论里有人这样说。

从“妈妈礼物”到家族品牌, Soulmate Customs诞生记

2021年母亲节前,Keida想给妈妈准备份特别的礼物。她翻出和妈妈的合照,用软件把轮廓描出来再用刺绣机绣在衬衫上。妈妈拆开礼物时哭了说这是“收到过最走心的东西”。Keida突然意识到:“别人不也喜欢这种有温度的东西吗?‘灵魂伴侣’主题的定制刺绣,会不会有市场?”

说干就干。同年7月, 她和妈妈联手创立了Soulmate Customs——专门做情侣、家人、朋友的定制刺绣服装。妈妈负责律法文书和供应链, 毕竟成年人得懂合同;爸爸拿出积蓄买了三台专业刺绣机,还负责教新员工操作;哥哥大学学 marketing,主动揽下广告投放和账号运营。全家四口,各司其职,像个微型创业公司。

全家总动员:刺绣生意里的“流水线协作”

家族企业的优势在于“响应快”。Keida负责内容创作, 每天雷打不动在TikTok和Instagram发5-8条视频:早上拍新品设计,中午拍生产进度,晚上拍顾客开箱。妈妈带着两个兼职阿姨在车库改过成的小车间里赶工, 订单多了就通宵;哥哥研究TikTok算法,发现“情感共鸣”类视频容易火,就让Keida多拍顾客收到定制衣服时的反应。

这种协作模式效率惊人。Soulmate Customs刚起步一个月, 就接了1400多单,单价50-70美元,直接冲破10万美元销售额。爸爸后来开玩笑:“以前我们全家旅游是去公园,现在直接订了去东南亚的机票——订单太忙,得去工厂盯着。”

内容电商的密码:抓住节日流量的“黄金窗口”

Keida把TikTok玩明白了。她发现,节日前两周是流量的“黄金窗口”。比如情人节前一个月, 她就开始发“情侣定制T恤”系列,用热门BGM拍“他绣她的轮廓,她绣他的名字”,评论区直接变成“求链接”现场。母亲节、父亲节、圣诞节更是如此,提前半个月布局内容,节日一到订单量直接翻三倍。

她的内容秘诀其实很简单:不硬广,只讲故事。比如拍“给闺蜜的25岁生日礼物,绣了我们大学四年的合照”;拍“给爷爷的定制衬衫,绣上他孙子的涂鸦”。这些视频没有华丽的剪辑,但戳中用户的情感需求。“人们买的不是衣服,是记忆的载体”,Keida说。

先收钱再生产:定制化背后的零库存智慧

Soulmate Customs的商业模式很“轻”:客户先下单付钱,工厂再根据需求生产。Keide一开始就拒绝了囤货,“谁知道什么图案会火?万一压一堆卖不掉,创业第一天就破产了”。这种“预售+定制”模式,让她几乎没有库存压力,现金流也健康得很。

这招在跨境电商里其实不算新鲜,但结合TikTok的内容爆发力,效果直接拉满。有次她拍了个“求婚定制T恤”的视频,一个男人收到绣着“嫁给我”的衬衫,当场单膝下跪。视频爆了之后 三天内收到200多单“求婚定制”,全是“同款”,哥哥直接联系工厂加急生产,赚得盆满钵满。

爆单背后的烦恼:当300美元的刺绣机不够用了

流量是把双刃剑。Soulmate Customs最火的时候, Keida一天要处理500多条私信,车间里堆满未拆的布料。爸爸买的三台机器24小时运转,还是赶不上订单,客服回复慢了顾客直接给差评:“等了两周才发货!”

全家开了紧急会议:是涨价限流,还是扩大生产?Keida咬牙选了后者。她拿出攒下的利润,又贷了笔小款,买了5台工业级刺绣机,招了5个全职员工,还租了个正规车间。“涨价会赶走老粉,不如把服务做好”,她说。果然产能提升后发货时间从两周缩到3天复购率反而涨了20%。

从“病毒式营销”到稳定增长:21岁女孩的下一步棋

Keida很清醒:TikTok的流量就像过山车, 今天爆了明天可能就凉了。她见过太多同行靠一条视频爆单,后续没跟上内容,三个月就倒闭的。“我得找个‘靠得住’的增长方式”,她说。

现在的Soulmate Customs, 除了TikTok和Instagram,已经开始做独立站,用私域流量沉淀老顾客。她还和几个海外KOL合作,拍“定制服装改过”系列,把品牌往“时尚”方向带。“以后不只卖情侣装,还想做职场女性的定制衬衫,绣她们的座右铭”,Keida眼里有光。

行业观察:为什么定制化服装能在TK走红

跨境电商里 服装是红海,但定制化是蓝海。数据显示, 2023年全球定制服装市场规模突破1200亿美元,其中TikTok Shop的定制类目年增速超150%。年轻人越来越讨厌“撞衫”, 愿意为“独一无二”买单,而短视频恰好能展示“定制”的温度——你看,这件衣服上绣的是你和你爱人的故事,能不心动吗?

Keida的成功不是偶然。她抓住了TikTok的内容红利, 用情感共鸣打动用户,又用家族协作解决了初创期的效率问题,再说说用“预售+定制”模式避开库存风险。这个21岁的女孩还在折腾, 她的故事还在继续——或许未来Soulmate Customs会成为下一个“定制界的SHEIN”,谁知道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