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深圳13年老牌外贸大厂一夜之间倒闭

6天速亡:深圳13年外贸厂的生死时速

深圳宝安沙井街道的厂区门口,那张9月4日贴出的解散公告被风吹得卷了边。公告上写着“因经营严重困难,股东会8月29日表决通过解散”,红章还没干透。车间里老李正拿着扳手拧再说说一颗螺丝,手机响了——HR通知他明天不用来了。这家成立13年的港资外贸厂,从“我们解散”到“你失业”,只用了6天。

订单跳崖:从600人到168人的萎缩轨迹

企查查的数据像一把钝刀,慢慢割开这家企业的伤口。2016年参保人数600多,车间里流水线昼夜不停,塑胶美发用具、汽车灯堆满仓库,货柜车排着队等装货。到了2024年,只剩168人——一半的工位空着,另一半的机器停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工王师傅记得, 两年前就发过“停产六个月”的通知,后来变成“停产三个月再看看”,再说说变成“有单就做,没单就放假”。订单量像漏了气的皮球, 一年比一年瘪,东南亚的同行报价低三成,北美客户转头找墨西哥的厂,欧洲订单主要原因是关税问题直接取消。

一夜倒下!深圳13年老牌外贸大厂6天“速亡”
一夜倒下!深圳13年老牌外贸大厂6天“速亡”

成本绞索:租金涨三成,订单缩五成的困局

厂区旁的便利店老板老张见证了这场“绞杀”。2018年这厂周边房租一平米18块,现在涨到25,厂里的机器还是十年前的旧货,电费倒是一分没少交。人力成本更别提, 年轻工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车间,留下的老师傅工资要开到八千,可订单价反而降了——以前做一万套美发工具赚三万,现在做八千套只能赚两万。老板在股东会上拍桌子:“厂房租金、工人工资、原材料,样样涨,订单样样跌,这买卖怎么干?”

行业雪崩:不止一家厂的“突然死亡”

深圳宝安区的街道上,类似的公告正在悄悄增多。惠州华×电子的结业通告8月31日就贴出来了 比这家厂早三天;深圳迅×电器,近30年历史的港资老厂,9月中旬也发了解散通知,工人们围在财务部门口要补偿。这些厂的名字不同,产品不同,但“死亡原因”出奇一致——经营困难。宝安区经促局的数据显示, 2025年上半年,小家电制造企业关停数量同比增加了27%,其中80%是十年以上的老厂。

红海厮杀:十个人卖一样的榨汁机

跨境电商圈里的人都知道,深圳外贸厂早就卷疯了。同一个亚马逊链接,背后可能站着五家深圳工厂,为了抢订单,价格战打到成本线以下。做便携榨汁机的张姐厂里 2023年还能靠差异化设计卖29.9美金,2024年直接降到19.9,还是没订单——越南的厂用更便宜的塑料,报价14.9。她说:“以前是拼质量,现在是拼谁更能熬。熬到再说说大家一起死。”

转型撞墙:想做品牌, 却被平台反杀

有些厂想着“不接代工了自己做品牌”。深圳龙岗一家做电子烟具的厂, 2024年砸了三百万做独立站,请网红推广,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侵权被亚马逊封了店,货全扣在海外仓。老板蹲在办公室抽烟:“代工赚辛苦钱,做品牌是玩命,玩不过平台规则。”更讽刺的是他们代工的客户,靠着同样的产品,在独立站上卖得风生水起,只是换了个牌子。

数据说话:出口冰火两重天

海关总署2025年5月的出口数据,像一盆冷水浇在热锅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 家具、玩具——出口额同比下降12.3%,但船舶、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却逆势增长:船舶涨了100.1%,电动车26.3%,家电17.8%。这说明什么?低端制造在往外流,高端制造在往上爬。但问题来了:深圳的外贸厂里多少能造船?多少能造电动车?大部分还在卖塑胶小玩意儿。

宝安的抉择: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

宝安区2025年的产业规划写得明白:要淘汰低附加值制造业, 往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转。区政府给老厂补贴:搬走旧设备,给每平米200块;转型做高科技,给税收减免。可现实是老厂老板们习惯了“接单-生产-收款”的简单模式,让他们搞研发、搞专利,比登天还难。沙井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喊口号容易,真转起来十个厂里能成一个就不错了。”

员工困境:房贷不会等你转型成功

工厂倒闭,最惨的是工人。老李在厂里干了九年,工资卡每月15号准时到账,还房贷、供儿子上大学,就指着这点钱。9月5日去办离职,HR说补偿金要等清算,具体多少要看“有没有剩”。老李蹲在厂门口抽烟,烟头扔了一地:“等?房贷下月就要还,儿子学费还没交,等得了吗?”旁边工友的老母亲住院,药费还差两万,他更慌了。

破局之路:谁能在寒冬里活下来?

但也不是所有厂都死了。深圳坪山一家做智能家居插座的厂, 2023年订单暴跌40%,老板没裁员,带着团队改产品——把普通插座改成带USB快充、能远程控制的,价格从5美金涨到15美金,专攻北美高端市场。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反增60%。老板说:“以前想着薄利多销,现在发现,技术才是护城河。”

细分赛道:不做大而全, 做小而美

跨境电商服务商老王见过太多“死厂”,也救活过几个。他的建议是:别盯着大众市场,找细分领域。比如做户外电源的厂, 不做通用款,专攻“钓鱼佬用的”——防水、轻便、带LED灯,价格翻三倍,订单照样来。“红海里抢食,不如蓝海里捞鱼。鱼小没关系,没鲨鱼。”

绑定平台:跟着亚马逊的节奏走

深圳龙华一家做宠物用品的厂, 2024年死磕亚马逊的“绿标产品”——环保材料、可降解包装。虽然成本高了20%, 但获得了平台的免费流量扶持, listings曝光量涨了300%,转化率从5%提到12%。老板娘说:“以前总觉得平台是冤大头,现在才明白,人家要什么你就得给什么才能分口饭吃。”

尾声:倒下的厂,会变成谁的垫脚石?

深圳的秋天还是那么热,但有些工厂已经凉了。倒闭公告撕下来露出后面“厂房出租”的白纸,红字刺眼。老李们还在找活干,张姐们还在琢磨下一个产品,老板们有的回老家,有的揣着积蓄再赌一次。外贸圈的冬天还没过去,但总有人在烧炭取暖——只是不知道,这炭是用倒下的厂烧的,还是自己攒的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74.html